圣上亲自来回在那块地上走来走去,这种平滑的感觉像是踩在冰上,丝毫没有砖块拼接的痕迹,他蹲下来摸了摸水泥的质感。
“这东西叫什么名字?”圣上问道。
左尚书看了看沈陵,,小心翼翼地说:“沈大人叫它水泥,因铺上去之前,像泥,便这么称呼着。”
沈陵想起那个孝子机的名字,心口都忍不住一紧,缝纫机也就罢了,若是水泥改个稀奇古怪的名字,沈陵觉得有点对不住后人。
圣上点点头,问道:“这东西怎么做的?”
沈陵心神一敛,上前半步离圣上更近一些,开始叙述水泥的制作过程,没有工业化大生产,古代制作水泥是比较耗费人力的,原材料并不是多珍贵,全是人力付出,但对于古代特权阶级来说,人力反而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像皇宫中铺设的“金砖”,废了多少人力物力。
圣人听闻后,皱了皱眉:“倒还颇为费力,原料却是寻常。”
沈陵道:“是,臣正在改进方法。”
左尚书暗自摇头,这小子连说点谄媚的话都不会的,说起那些做法是面面俱到,心里也不禁感叹这小子命好。
“这水泥还有别的什么用处?就能铺路?”
沈陵展示了一下水泥砌砖,虽然如今这个条件下,用水泥砌砖涂墙太过于奢侈,但不代表以后不可能。
圣人又尝试了一下马车在上面的感觉,这一块比较小,马车也只能感受一段,但就这一段,马车形式过去的时候,震动感非常小,石板路总是会有一些不平整的地方,马车减震做的再好,也还是比较抖。
圣上有些遗憾,这东西造起来有些费劲,不然路上都铺上水泥,出行多舒服。不过,这灰不溜秋的路,还真是有些丑。
水泥路和漂亮肯定是扯不上关系的,圣上命工部先铺出一条路来。
这第一条路肯定得是圣上经常走的,左尚书选择了文德垫到金銮殿的路,沈陵同工匠好好规划了一下,最好是能再美观一些。
正好一边可以砌个花坛,路面压一些花纹上去,宫中的东西无不精美,若真铺个丑不垃圾的水泥,真是太违和了。
齐王厚着脸皮向圣上讨要水泥,他听沈陵说在水泥路上马车行驶起来很是平缓,他酷爱骑自行车,觉得在水泥路上骑车肯定很爽快。
圣上骂归骂,给还是给的,有时候沈陵都觉得是圣上多养了一个儿子,不过对于圣上来说,比起逐渐羽翼丰满的儿子,还是这个弟弟宠起来更放心一点。
齐王这辈子就没做过正经事,可也没闯过祸,甚至贡献了不少欢乐,吃喝玩乐最在行。
但沈陵也觉得他这辈子难得的通透,做王爷已经是人上人了,比起他们这种吭哧吭哧埋头苦干的,干一辈子也没有他得脸面,若是混得好,圣上赏个世袭的爵位,后辈也不用愁,何苦去争那个位置,眼瞧着圣上愈发苍老了,而齐王这几年似乎都没变过。
今上的子嗣不丰,比先皇还差一些,成年的有四个,圣上吃够了做太子时的苦,如今还未立太子,圣上在朝中愈发说一不二,不是没人提议过立太子,只是被人压下去了。
沈陵坐到这个位置,诱惑也大了很多,皇子都会想方设法拉拢他,不用亲自拉拢,他们背后的势力自然会来拉拢。
沈陵冒不起站错队的风险,不站队顶多是被新皇不喜,他倒也不怕,大不了辞官归家,总归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若是站错队,便是全族之祸。
文德殿通往金銮殿的水泥路铺好之后,不少大人去文德殿时都会经过那条路,走在那条路上,所有人都忍不住放缓脚步。
在铺设这条路之前,工匠们实验了数次,毕竟是给皇帝铺的路,大家谁都没有经验,只能工部的院子做实验,肥水不让外人流,顺便把工部的路给铺一下。、
齐王那边就铺得随意一些了,据他所说,他想骑脚踏车,所以铺这条路专门用来骑脚踏车的……
他是年年都要办个脚踏车比赛,京城喜欢脚踏车的还不在少数。齐王这条水泥路出来后,原本不爱骑脚踏车的,都想来凑个热闹,那条路被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在上面骑像是腾云驾雾,骑得又快又舒服。
近年,京城兴起了一种人车,沈陵看来就是三轮车,脚踏车后面绑上一个小车厢,就能骑着载人走了,一个人踩的配小一点的车厢,两个人踩的大一点的车厢,人力比不上马力,车厢也经过改造,是小而轻的。
脚踏车也有缺点,就是容易坏,时不时要修两下,但只要不是断了什么,有脚踏车的自己都会修两下子。
不少人都想打水泥的注意,但水泥的制作真的很费时间和人力,工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做水泥的坊,靠着山,省了石块的运输。沈陵已经开始研究蒸汽机了,动力不上来,再怎么改进工具都没有用。
做科研只会向前发展,而不会往后看,蒸汽动力在现代真的是只存在历史中,沈陵要回过头来研究蒸汽机,原理他都懂,但要转化成实物还是有点难度的,他也不指望短时间内做出来,他打算先研究出一个模型来。
蒸汽动力是需要搭载在生产上的,单纯的蒸汽机并没有什么大用处,主要是用蒸汽机转化为生产动力。
安安平时爱看着他做这些,竟也被他看懂了一些。
“爹爹,这是要用烧出来的汽吗?汽能顶起壶盖,就是爹爹说的力吗?”
沈陵又惊讶又有些欣慰,他能看得出蒸汽的力已经很不容易了,笑着问道:“那你觉得这些力是从哪里来的?”
安安的目光落在正在燃烧的柴火上。
沈陵心中竟是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感觉,当然他不会直接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告诉他,倒不如让他自己去探索发现更好,别人告诉的,远不及自己的想通的。
在沈陵看来,中国古代还是很缺乏自然科学的基础,如果思想上没有进行转变,即便他们生产力和武器进步了,也难逃和西方列强的一场败仗,生产力是根植于思想之上的,只有思想的进步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
不过技术的进步也许能带来思想的解放,正是工业革命之后,才壮大了工人阶级。他如今也希望同西方各国加强一些交流,只能看这一回出海顺不顺利了,若是顺利,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天气越来越冷了,出去船只还未有消息传来,沈陵作为提出者也不免有了压力,
大家都在等待这艘船的消息,一直到今年年底,也还未有消息,不过到底还没有到一年的期限,又碰上了年关,暂时对这件事情还没那么关注。
汤鸣则安慰他:“年前不到,年后估计也就到了,毕竟海上变化多端,时间把控没那么准。”
沈陵倒并非担心自己的官位,他担心那一艘船上的人以及出海这件事情,这一趟行程实在是太重要了,若是这趟能成,不愁没有以后。
今年因升了官,新年里头来送礼的人家更多了,建康府老家亦是,如今沈陵这个位置,建康府的世家都想结交上关系,大哥来信询问他世敏的亲事如何,有几家明确提出了结亲的意思。
大郎自是知道肯定不是看中世敏,而是他们同沈陵的关系,家中全靠沈陵才能有这般荣耀,自是得过问沈陵的意思。
身在这个位置,许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沈陵也很希望世敏能娶个他喜爱的,但若是对方家中牵扯到朝中的党派斗争,几乎是不可能成的。
没想到其中汤家也提出了联姻的想法,沈陵找汤鸣则问了一下,是他堂兄的女儿,比起其他几家不知根知底的,汤家反而更令他放心一些。
汤鸣则自然也希望促成此事,他同沈陵多年的朋友关系,当年他还希望沈陵做他妹夫呢,他道:“这是我三叔家的,我三叔虽在科考上未有长进,不过我堂兄却是上进的,中举后补了缺,在外地做县令。”
按着这个家世,倒是人家姑娘家比世敏好。
沈陵写了封信回去,把可以考虑的人家写进去,汤家是合适,但还得看人家姑娘怎么样,总不能光看家世,娶妻还是要看眼缘的。
家世再好,若两个人不合适,最后成了怨偶反倒是家宅不宁。
翻过年,大家都惦记着出海的船队,沿海一带还未有消息上报,一年的时间将至,船队还未有消息,朝中渐渐传出船队在海上出事的消息……
不少船上的家属对沈陵的埋怨沈陵并非不知,但当初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就得承受这个决定带来的任何结果。
朝中亦有不少非议,圣上心情不快,毕竟这事儿同他也有关系,大家自然不好责骂圣上,只能怪沈陵。
一年期限也到了,仍是未有消息,当初反对的那帮人按耐不住开始跳出来了,一时间沈陵也站在了风口浪尖。
“……沈侍郎升官发财,仕途坦荡,可船上这上百人呢!如今不知生死不知下落,望圣上奖惩分明啊!”
“胡大人此言不妥,沈大人又如何能预料到海上的情形,若有天灾人祸,亦非人力能制止!”
“这便是当初老臣不同意的缘由啊!老臣一片丹心,如今人财两空,是谁之过!”
沈陵觉得圣上应该也很烦,这群老臣在那边叫嚣着,我当初不同意,你们一意孤行,现在可好了。
圣上怒气已经到达了临界值,忽然刘公公到他耳边轻轻说了几句,圣上忽然间神清气爽,换了个面色,又问了几句,待转过头来,对着下面说道:“各位爱卿无需争执,朕得消息,出海的船队已经抵达福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