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县南部的山脚下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小村庄里有一个樵夫,名叫王要发,四十多岁,妻子黄氏温柔贤惠,儿子王平安十岁,一家人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温馨幸福。
王要发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作,王氏在家里纺线织布,做一些鞋子拿到集市上去卖,挣钱补贴家用,王平安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见父母干活辛苦,经常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父母负担。
天有不测风云,一日王要发去山上砍柴遇到大雨,山路湿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尸骨无存,黄氏得知丈夫坠崖而亡,整日以泪洗面,不久也离开人世。
王平安没有钱埋葬母亲,就把身上插一根稻草,卖身葬母,县城木匠铺的吴木匠见到这孩子可怜,就出钱埋葬了黄氏,然后把王平安带回家中,跟着自己学习木匠手艺。
吴木匠也是一个可怜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在十年前,一场大火烧的他家破人亡,年轻的妻子在那次大火中丧生,留下小女儿吴惠娘和他相依为命,吴师傅一直忘不了妻子,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未娶。
遭受到重大的打击,吴木匠整日郁郁寡欢,很多人想拜他为师,学习木匠手艺,都被他拒绝了,不过他心地善良,收留了王平安和另一个流浪孩子安大牛。
安大牛十一岁,比王平安大一岁,又早到木匠铺一个月,所以王平安称他为师兄,他叫王平安为师弟,二人兄弟相称,一开始也相处融洽。
王平安从小沉默寡言,但很懂事,以前就经常帮助父母干活,如今在木匠铺里也是任劳任怨,勤学苦练,手艺进展得很快,师傅对他也是刮目相看,看他的眼神总是带着鼓励和认可。
安大牛和王平安不同,他巧舌如簧,很会说话,干活却喜欢偷懒,二人的表现被吴木匠看在眼里,他也经常教导二人,要好好学习手艺,安大牛嘴上答应着,表面上也很是勤奋,但暗地里依然是我行我素,吴木匠见安大牛不思悔改,对他也就没有好脸色。
吴木匠这两个徒弟,一个勤劳踏实,一个偷奸耍滑,形成鲜明对比,安大牛见吴木匠器重王平安,心中就很是不平衡,对他总是冷嘲热讽,百般刁难。
转眼七年过去了,安大牛和王平安都长成了大小伙子,吴惠娘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两个小伙子都对惠娘心生爱慕,很是喜欢。
常言道:“好胳膊好腿,不如好嘴”王平安踏实肯干,但是不善言辞,吴惠娘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可只能做哥哥,而安大牛是巧舌如簧,花言巧语,把吴惠娘哄得心花怒放,她觉得,虽然安大牛干活不踏实,但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嫁给她会开心一辈子。
安大牛和吴惠娘二人是郎有情妾有意,虽然嘴上不说,但难免眉目传情。王平安也不傻,惠娘虽然对自己也很好,但他知道那不是爱情,所以也就死了心,就把惠娘当做妹妹看待。
安大牛虽然赢得了吴惠娘的芳心,但他能感觉到吴木匠更加喜欢王平安,心中就很担忧,他觉得王平安就是他和吴惠娘爱情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表面上对王平安很好,私下里总是打压,欺负王平安,他想把他挤兑走,自己和吴惠娘才能顺利成婚,这吴家的财产以后就是他的了。
吴木匠看出女儿喜欢安大牛,心中很担忧,她想,王平安心地善良,踏实肯干,木匠手艺又好,女儿嫁给他才能幸福,自己的木匠铺也可以后继有人。
但他也知道把强行女儿嫁给王平安,势必会引起安大牛和惠娘的不满,说不定会给王平安带来麻烦,所以女儿的婚事还是要慎重。
王平安面对安大牛的打压和刁难,他怎么会不明白安大牛安的心思,于是就对吴木匠说他想离开木匠铺出去闯荡,但他不会忘记师傅的大恩大德,以后会经常回来看望师父和师兄妹的。
吴木匠明白王平安离开的原因,也就没有挽留,给他拿来五十两银子让其创业,王平安推脱不要,可吴木匠说必须要收下,王平安就收下银子,说以后挣了钱会还给师父。
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王平安是一个厚道之人,所以他是不会在本地开木匠铺的,他就拿着钱去了临县。
再说吴木匠,他深知安大牛和王平安各自的人品,他之所以答应王平安离开,并不是已经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安大牛,而是有他自己的目的。
王平安走后,安大牛的心总算放进了肚子里,他想着吴惠娘今生今世非他莫属了,没有了竞争对手,狐狸尾巴暴露无疑,更加地懒散了,对吴木匠吩咐的事情更是不放在心上。
其实吴惠娘也发现,自从王平安走了之后,安大牛就更懒惰了,但是情人眼里出宋玉,除了懒一些,她觉得安大牛其他方面都很不错,所以依然对安大牛是情有独钟。
吴木匠本来想着王平安走了,安大牛心中没有了危机意识,他懒散的本性暴露无疑之后,惠娘就会及时止损,可没想到惠娘对安大牛的感情并没有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今惠娘已经十六岁了,现在两个年轻人朝夕相处,如果一时把持不住擦出火花,到时候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因此吴木匠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招,让女儿回心转意。
一日,吴木匠从外面干活回来,正好天降大雨,回到家里,他已经淋成了落汤鸡,感觉浑身发冷,女儿惠娘见此,赶紧给父亲熬了一碗姜汤,让他喝下驱寒,预防伤风。
吴木匠喝了姜汤就睡下了,想着睡一夜发发汗就没事了,可第二天早上,一向身体强健的吴木匠却病倒了,浑身无力,起不了床。
安大牛听说师父病了,赶紧去找郎中来看,可吴木匠吃了很多药,依然感觉浑身无力,无法下地。
一日,吴木匠突然说想吃城西头的包子,惠娘就去买包子,她拿到包子就要离开,突然被一个老汉叫住,这个老汉穿着破旧,看起来好像是个乞丐,老汉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吃饭了,姑娘能不能给我个包子吃?”
惠娘本就心善,看老汉可怜,想都没想就把包子全部都给了老汉,她想到父亲还等着吃包子呢,转身就回去又买了几个包子,她刚要走又被老汉叫住。
惠娘还以为老汉没有吃饱,但想到父亲还在家等着,就掏出一文钱给老汉,让他自己买包子吃,可那老汉却说,“姑娘脸上有一团不祥之气,家中可否有病人?”
惠娘一听老汉的话,想到父亲染病多日不见好转,眼泪就流泪下来,就给老汉说了父亲生病,久治不愈,老汉一听说道:“姑娘心善,我愿意去给你父亲诊治,保他药到病除。”
惠娘一听万分欣喜,想到父亲的病终于有救了,可她看看老汉又觉得不太靠谱,很多郎中对父亲的病都是束手无策,这个老汉能行吗?不过转念一想,如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请他去试一试也无妨,说不定还真能行,于是就带着老汉回到了家中。
安大牛见惠娘去买包子,居然带回来一个乞丐,不知是怎么回事,惠娘说这个老伯能治父亲的病,说着就带着老汉来到了吴木匠的房间,他也跟着进入房间,看老汉诊病。
老汉见到吴木匠,望闻问切一番对惠娘说道:“令尊的病不是什么大病,只要一剂药便可痊愈。”惠娘一听喜出望外,赶紧问是什么药?
老汉说道:“哀牢山上有一种灵草,红色叶片,蓝色花朵,只要一株便可使其痊愈。”
安大牛一听哀牢山上有救治师父的良药,就赶紧说道自己愿意去寻找,老汉看看安大牛,紧锁眉头说道:“这灵草长在悬崖峭壁上,很多去找灵草的人都是有去无回,一不小心性命难保,你要好好考虑。”
安大牛一听脸色微变,不过随即说道,“我承蒙师父收留,师父对我恩重如山,只要能救师父的命,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吴木匠看着安大牛信誓旦旦的样子,说道:“还是不要去了,为师也活了半辈子了,够本了,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为了我丢了性命,叫我如何安心?”
其实安大牛才不想去什么哀牢山送死,如果他死了,吴惠娘就会嫁给王平安,那样他不是亏大发了,但嘴上依然又是一套花言巧语,说什么自己的命就是师父给的,为了师父他不怕死,他也不想做个忘恩负义之人。
万寿县南部的山脚下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小村庄里有一个樵夫,名叫王要发,四十多岁,妻子黄氏温柔贤惠,儿子王平安十岁,一家人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温馨幸福。
王要发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作,王氏在家里纺线织布,做一些鞋子拿到集市上去卖,挣钱补贴家用,王平安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见父母干活辛苦,经常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父母负担。
天有不测风云,一日王要发去山上砍柴遇到大雨,山路湿滑,一不小心掉下悬崖,尸骨无存,黄氏得知丈夫坠崖而亡,整日以泪洗面,不久也离开人世。
王平安没有钱埋葬母亲,就把身上插一根稻草,卖身葬母,县城木匠铺的吴木匠见到这孩子可怜,就出钱埋葬了黄氏,然后把王平安带回家中,跟着自己学习木匠手艺。
吴木匠也是一个可怜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在十年前,一场大火烧的他家破人亡,年轻的妻子在那次大火中丧生,留下小女儿吴惠娘和他相依为命,吴师傅一直忘不了妻子,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未娶。
遭受到重大的打击,吴木匠整日郁郁寡欢,很多人想拜他为师,学习木匠手艺,都被他拒绝了,不过他心地善良,收留了王平安和另一个流浪孩子安大牛。
安大牛十一岁,比王平安大一岁,又早到木匠铺一个月,所以王平安称他为师兄,他叫王平安为师弟,二人兄弟相称,一开始也相处融洽。
王平安从小沉默寡言,但很懂事,以前就经常帮助父母干活,如今在木匠铺里也是任劳任怨,勤学苦练,手艺进展得很快,师傅对他也是刮目相看,看他的眼神总是带着鼓励和认可。
安大牛和王平安不同,他巧舌如簧,很会说话,干活却喜欢偷懒,二人的表现被吴木匠看在眼里,他也经常教导二人,要好好学习手艺,安大牛嘴上答应着,表面上也很是勤奋,但暗地里依然是我行我素,吴木匠见安大牛不思悔改,对他也就没有好脸色。
吴木匠这两个徒弟,一个勤劳踏实,一个偷奸耍滑,形成鲜明对比,安大牛见吴木匠器重王平安,心中就很是不平衡,对他总是冷嘲热讽,百般刁难。
转眼七年过去了,安大牛和王平安都长成了大小伙子,吴惠娘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两个小伙子都对惠娘心生爱慕,很是喜欢。
常言道:“好胳膊好腿,不如好嘴”王平安踏实肯干,但是不善言辞,吴惠娘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可只能做哥哥,而安大牛是巧舌如簧,花言巧语,把吴惠娘哄得心花怒放,她觉得,虽然安大牛干活不踏实,但他是一个有趣的人,嫁给她会开心一辈子。
安大牛和吴惠娘二人是郎有情妾有意,虽然嘴上不说,但难免眉目传情。王平安也不傻,惠娘虽然对自己也很好,但他知道那不是爱情,所以也就死了心,就把惠娘当做妹妹看待。
安大牛虽然赢得了吴惠娘的芳心,但他能感觉到吴木匠更加喜欢王平安,心中就很担忧,他觉得王平安就是他和吴惠娘爱情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表面上对王平安很好,私下里总是打压,欺负王平安,他想把他挤兑走,自己和吴惠娘才能顺利成婚,这吴家的财产以后就是他的了。
吴木匠看出女儿喜欢安大牛,心中很担忧,她想,王平安心地善良,踏实肯干,木匠手艺又好,女儿嫁给他才能幸福,自己的木匠铺也可以后继有人。
但他也知道把强行女儿嫁给王平安,势必会引起安大牛和惠娘的不满,说不定会给王平安带来麻烦,所以女儿的婚事还是要慎重。
王平安面对安大牛的打压和刁难,他怎么会不明白安大牛安的心思,于是就对吴木匠说他想离开木匠铺出去闯荡,但他不会忘记师傅的大恩大德,以后会经常回来看望师父和师兄妹的。
吴木匠明白王平安离开的原因,也就没有挽留,给他拿来五十两银子让其创业,王平安推脱不要,可吴木匠说必须要收下,王平安就收下银子,说以后挣了钱会还给师父。
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王平安是一个厚道之人,所以他是不会在本地开木匠铺的,他就拿着钱去了临县。
再说吴木匠,他深知安大牛和王平安各自的人品,他之所以答应王平安离开,并不是已经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安大牛,而是有他自己的目的。
王平安走后,安大牛的心总算放进了肚子里,他想着吴惠娘今生今世非他莫属了,没有了竞争对手,狐狸尾巴暴露无疑,更加地懒散了,对吴木匠吩咐的事情更是不放在心上。
其实吴惠娘也发现,自从王平安走了之后,安大牛就更懒惰了,但是情人眼里出宋玉,除了懒一些,她觉得安大牛其他方面都很不错,所以依然对安大牛是情有独钟。
吴木匠本来想着王平安走了,安大牛心中没有了危机意识,他懒散的本性暴露无疑之后,惠娘就会及时止损,可没想到惠娘对安大牛的感情并没有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今惠娘已经十六岁了,现在两个年轻人朝夕相处,如果一时把持不住擦出火花,到时候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因此吴木匠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招,让女儿回心转意。
一日,吴木匠从外面干活回来,正好天降大雨,回到家里,他已经淋成了落汤鸡,感觉浑身发冷,女儿惠娘见此,赶紧给父亲熬了一碗姜汤,让他喝下驱寒,预防伤风。
吴木匠喝了姜汤就睡下了,想着睡一夜发发汗就没事了,可第二天早上,一向身体强健的吴木匠却病倒了,浑身无力,起不了床。
安大牛听说师父病了,赶紧去找郎中来看,可吴木匠吃了很多药,依然感觉浑身无力,无法下地。
一日,吴木匠突然说想吃城西头的包子,惠娘就去买包子,她拿到包子就要离开,突然被一个老汉叫住,这个老汉穿着破旧,看起来好像是个乞丐,老汉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吃饭了,姑娘能不能给我个包子吃?”
惠娘本就心善,看老汉可怜,想都没想就把包子全部都给了老汉,她想到父亲还等着吃包子呢,转身就回去又买了几个包子,她刚要走又被老汉叫住。
惠娘还以为老汉没有吃饱,但想到父亲还在家等着,就掏出一文钱给老汉,让他自己买包子吃,可那老汉却说,“姑娘脸上有一团不祥之气,家中可否有病人?”
惠娘一听老汉的话,想到父亲染病多日不见好转,眼泪就流泪下来,就给老汉说了父亲生病,久治不愈,老汉一听说道:“姑娘心善,我愿意去给你父亲诊治,保他药到病除。”
惠娘一听万分欣喜,想到父亲的病终于有救了,可她看看老汉又觉得不太靠谱,很多郎中对父亲的病都是束手无策,这个老汉能行吗?不过转念一想,如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请他去试一试也无妨,说不定还真能行,于是就带着老汉回到了家中。
安大牛见惠娘去买包子,居然带回来一个乞丐,不知是怎么回事,惠娘说这个老伯能治父亲的病,说着就带着老汉来到了吴木匠的房间,他也跟着进入房间,看老汉诊病。
老汉见到吴木匠,望闻问切一番对惠娘说道:“令尊的病不是什么大病,只要一剂药便可痊愈。”惠娘一听喜出望外,赶紧问是什么药?
老汉说道:“哀牢山上有一种灵草,红色叶片,蓝色花朵,只要一株便可使其痊愈。”
安大牛一听哀牢山上有救治师父的良药,就赶紧说道自己愿意去寻找,老汉看看安大牛,紧锁眉头说道:“这灵草长在悬崖峭壁上,很多去找灵草的人都是有去无回,一不小心性命难保,你要好好考虑。”
安大牛一听脸色微变,不过随即说道,“我承蒙师父收留,师父对我恩重如山,只要能救师父的命,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吴木匠看着安大牛信誓旦旦的样子,说道:“还是不要去了,为师也活了半辈子了,够本了,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为了我丢了性命,叫我如何安心?”
其实安大牛才不想去什么哀牢山送死,如果他死了,吴惠娘就会嫁给王平安,那样他不是亏大发了,但嘴上依然又是一套花言巧语,说什么自己的命就是师父给的,为了师父他不怕死,他也不想做个忘恩负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