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消息不断的从前线传来,耿炳文战败之后,建文帝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不料却被燕王朱棣用计击退,李景隆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建文帝为大臣所蒙蔽,反而奖励打了败仗的李景隆。
这时冯夫人也接到了丈夫的书信,说他现在正在李景隆的麾下打仗,不过言辞之间充满了对燕王的愤恨和对李景隆的不满。
冯夫人拿着书信百感交集,看来丈夫在前线并不顺利,不知道这一去何时是归期,他们的约定能不能实现了。
正拿着书信发呆,这时候管家进门来报,说是杨家姨娘来拜见了,冯夫人这才放下书信匆匆的迎了出来。
这杨姨娘并不是外人,她的母亲本是冯夫人的姥姥,所以冯夫人称她为姨娘,虽说是姨娘,但是她和冯夫人的年纪相仿,平时来往也就多一些。
冯夫人的姥姥家本是普通的农户,杨姨娘后来嫁给了一个当地的农民,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勉强能吃上饭,而当初冯夫人的母亲嫁给了一个普通的书生,熟料那书生后来竟中了举人,在当地做了一个官,冯夫人的母亲也由普通夫人变成了贵妇人,身份不同了,两家的来往也就少了,偏偏在这个时候,杨姨娘的丈夫和当地的一个无赖发生争执,一气之下把他杀死了,无赖家死活让杨姨娘的丈夫偿命,这时多亏了冯太守出面,出了些钱才把这件事情摆平,然后冯太守看杨姨娘一家过的实在可怜,然后资助她五十两银子,让她置办田地,杨姨娘家这才渐渐的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所以杨姨娘对冯太守一家感激的五体投地,每到秋收之后都要带着许多的瓜果鲜货来城里看望他们。
“姨娘,大老远的来了,路上一定很辛苦吧,快坐下喘口气。”冯夫人笑着迎了出来。
“哎,乡下人走路走惯了,一点都不累。”杨姨娘说着把一大堆的东西扔在了一旁。
看着地上的瓜果蔬菜,冯夫人笑了,虽然自己家里衣食丰足,但是有杨姨娘这一片真诚的心她就满足了。
“看来几年收成又不错。”冯夫人看着地上的东西说。
“嗯,今年收成很好,也多亏了有冯恩人,我们才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啊。”冯家对她的恩情她经常挂在嘴边,简直快成了他的口头语。
“唉,也不知这样的好日子还能过上几年?”冯夫人突然哀伤的说。
“小青娘?难道出什么事情了?”杨姨娘不解的问。
“你还不知道吗?现在燕王造反,快半年了总是打胜仗,据说已经打到德州了。小青的爹爹也被派去前线打仗了。”冯夫人戚戚的说。
“唉,你就是爱多愁善感,德州里着南京远着呢。你放心吧,咱们不会有事的。”杨姨娘安慰冯夫人说。
冯夫人勉强露出笑容,“但愿如此吧。”
正说着话,小青从后花园看书回来,正好经过厅堂,见到杨姨娘正想绕开走远,不料却被母亲叫住了,“青儿过来,你姨奶奶来了,快来给他行礼。”
小青很不喜欢这个浑身充满田野气味的杨姨娘,总觉的她非常的粗俗鄙陋,没有一个女人应有的温和婉转。
小青慢慢的走上前去,施礼道:“姨奶奶好。”
说完话正想离开,杨姨娘一把拉住了小青的手腕,认真的端详着,不断的发出赞叹的声音:“啧啧,到底是大家闺秀,这模样,这举止就像是天上下来的仙女一样,可是只有一样不太好。”
“什么?”冯夫人奇怪的问。
“就是这孩子太过瘦弱,没个健壮的身子将来可怎么养活孩子啊?”说完她率先的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很少和这些村井农妇谈话,但是小青也能听的懂她说的养活是生孩子的意思。
一个纯情少女被人这么说,小青不禁有些怒了,她红着脸站了起来,愤愤的抽出自己的手:“对不起,我先走了。”
说完气呼呼的离开了。
杨姨娘坐在椅子上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她没有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竟然给自己这样的难堪,而且自己还是她理论上的奶奶。
“姨娘,你别生气,小孩子不懂事,还请你多担待点。”冯夫人急忙陪着笑脸说。
“呵呵,你看你说的,我怎么能和一个小孩子一般见识呢?”说完杨氏就开心的大笑起来。
杨氏这么一座,一点要走的意思也没有,直直的陪着冯夫人说了一下午的话,当然她说的都是一些村里稀奇古怪家长里短的事情,冯夫人很少出门,再加上这一阵子抑郁成结,突然来了一个开心果,她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冯夫人留杨姨娘吃过晚饭,又聊了一会儿才安排她休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杨氏已经早早的起来了,冯夫人正张罗着给她准备早餐,杨氏却像想起什么事情似的,“坏了,家里还有一件大事我忘了,我得马上回去。”说完饭也来不及吃就匆匆的离开了。
杨氏刚走之后,小青就不悦的说:“娘,这人太讨厌了,以后少让她来我们家。”
冯夫人把脸沉了下来,“小青,俗话说多条朋友多条路,何况她还是我们的远亲,说不定什么时候能求的上她呢?”
小青不悦的说:“就凭我们家的身世地位,只有她求我们的份儿,哪里有我们求她的份儿?”
可是,世事难料,不想冯夫人这一句话在后来竟然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