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夫人娓娓道来柳眉相和沈书印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而站在加永玛立场上的我,听得是阵阵恶寒。
柳眉相和沈书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关系倒不是容国公那边的关系,而是容国公夫人娘家的关系。
秦家榜下捉婿运气不佳,没捉到状元,捉到了一位名落孙山的举人。然秦家并没有嫌弃举人,用全族之力资助举人三年后一举成名,进了前三甲为探花及第。
这位探花及第,就是后来的柳相爷。
国公府的秦夫人和嫁给柳相爷的秦夫人是亲姑侄俩,柳夫人老蚌生珠,四十多岁得了老来女柳眉相。自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宠爱至极。
沈夫人以看望姑姑为由,经常带着儿子沈书印去柳家做客,这一来二去的,柳眉相和沈书印就好上了,认定了彼此。
有父亲的女孩和没父亲的女孩差别是天上地上的,这一点我的感触也是很深的。哪怕我父亲张生弱不经风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我想如果有他在,我还是可以躲在他身后的。柳眉相的情况也是如此。
柳相爷生前看不起武官,容国公府在他眼里匹配不上他家门楣,沈书印自然不在他的女婿人选里。他的观念里沈家就是毫无底蕴的暴发户,容国公再说是武状元也是一介莽夫。沈家既没有家族累积的财富,又没有让子弟转为文人的高瞻远瞩,妥妥的过了今天不说明天的鼠目寸光。
柳相爷这样认为是有道理的。梁国的爵位制度让梁国很难产生勋贵世家,因为爵位没有世袭丿制,只有一人享用。这样就是说家中子弟不努力的话,等于这家族只有一代就玩完了,一代的爵位怎么能称上勋贵世家呢。
制度从制定时朝廷就已经意识到了弊端,伴随制度出台的还有一项恩典。勋贵世家的存在对朝廷有利有弊,没有世家和勋贵支持的朝廷等于是没有支柱的朝廷,两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缺一不可。为此,朝廷特别恩赐武将爵位一个恩典,借此机会让武将之家有延续爵位的机会。
恩典规定:有爵位的武将,每年有推荐一名子孙做贡生的名额。
那么好吧,说说什么是贡生?
学子考中秀才之后,由府、州、县挑选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学业出来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试正式成为贡士,也可以直接任命官职,只是这官职有点低罢了,但也不失为一次博富贵的机会。如果是勋贵子弟,做贡生就意味着可以凭借家族势力轻易获得肥缺,并且升迁也要比他人快的多。
贡生不同于贡士,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贡生和贡士是两条途径的做官之路。
武将之家推荐贡生的名额,等于说是朝廷白送富贵给他们,可就这样,许多武将子弟仍然会选择去军中博富贵,而不是拿起笔杆子从文。因为考秀才真的很不容易,做贡生的前提是需要考上秀才,而秀才对于武将家的孩子们,真的是望而生畏的存在。
不是说这些武将子弟蠢笨,而是他们从小接触的就是如何习武健身,再加上耳濡目染父辈们的勤奋,他们从意识里就认定了自己是从军的料,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文上。所以说,家教很重要。
沈书印就是这样,他宁可跟着容国公到帐前听令,也没有选择弃武从文考秀才做贡生。他这样的行为对柳相爷来说,就等于毫无前途可言。
柳相爷怎么能让自己的心肝宝贝老来女,嫁给毫无前途可言的沈书印。所以,哪怕是柳眉相和沈书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柳相爷也从来没有想过把爱女嫁到沈家。
天有不测风雨,人算不如天算,柳相爷无故突然中风,且没几天就故去了,柳眉相一下子成了没爹的孩子。然,她并不是十分悲伤,反倒是她高兴的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嫁给沈书印。
老天爷总是喜欢给有情人增加点调味剂,柳府没障碍了,容国公府这边却出了状况。
容国公在看不到能从柳家得好处后,为儿子谋富贵的心思就转到了别处。一次他照例巡视军营,得知铁勒王爷有一名爱女,年龄和沈书印差不多,他的心思就开始活动了。
朝廷对尚公主娶郡主有不成文的规矩,一般都是和皇家有瓜葛有血缘关系的人家。沈家是新贵,哪里有机和皇族有瓜葛,容国公想要儿子娶郡主是不可能了。
自己朝堂的不行,那就外邦朝堂,容国公认为凭借沈书印的样貌,和铁勒的翁主联姻还是有机会的。
沈书印人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只是有军中的官职不能随便乱走动,容国公无法让他去一趟铁勒草原。于是,容国公就想了一个主意,找来一名画工,画了沈书印英俊潇洒的骑马模样,带着画像借着巡营的机会就去了铁勒草原。
容国公这一趟就是奔着联姻去的,手段及尽可能,结果自然是不用说了,有他这位相貌英俊的父亲做模子,加永玛一眼就喜欢上了画中人,并不认为沈书印会和画中人不一样。
铁勒王爷见爱女有意,且对方又是容国公之子,也甚是满意。这场婚姻此时已经不单单是嫁女了,还升级为与梁国的联姻,他也求之不得。于是,加永玛和沈书印的亲事就作为一项官方行为、政治任务来完成了。
联姻既然是政治任务,肯定会得到了皇帝老儿的赞许,梁国大臣若是都似容国公这样主动出击去联姻,哪里还用着他派宗室女哭哭啼啼的去和亲啊。
此次联姻的好处是解决了边防经费的压力;稳定了西北各部的经济发展;巩固了梁国驻丿军的营地;使边疆民众能够长久的免于战火。
这么多的好处自然是要嘉奖容国公啊。一张表书下来,沈书印被直接封为侯爵,以表彰容国公为国效力的功劳。
沈书印从知道定亲授爵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抗争自己的婚姻。无奈胳膊拗不过大腿,他与加永玛的婚事该怎么进行还是怎么进行,连他用自残的方式摔断自己的腿,都没能阻止容国公派沈豫替代他去铁勒草原迎亲。
……
六夫人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也为之动容,一个男人能为爱做到自残的地步,是何等的惨烈!
只是立场问题,我更心疼加永玛。
要说沈书印和加永玛的婚姻我也是贡献了一份力量的。我通过美髯公让贵人给容国公施加的压力,成为最后一棵压倒沈书印精神的稻草,使他最终还是屈服容国公,做了新郎。
然,我不知道的是,他也向贵人提出来一个条件:柳眉相自愿给他做妾,请求贵人帮柳眉相从家族里除名。
在贵人眼里,亲事只要顺利进行,给我一个交代就行了,至于其他人或事根本都无所谓。贵人直接去了柳府做说客。
柳府
丈夫突然故去,柳夫人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失去支柱的柳府的老夫人痛不欲生,同时,爱女心切不愿意再失去爱女。
她认为与其白发人送黑发人,看着柳眉相不吃不喝绝食而亡,还不如同意爱女去给沈书印做妾。可,无奈她儿子始终不答应。
柳相爷的儿子也是朝中五品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子女着想,任凭母亲怎么说,都不答应柳眉相去给人做妾!
柳大老爷想的是:柳眉相虽说是他的妹妹,可年龄还没有他的儿子大,他的儿子娶的是贵女,女儿嫁的也是勋贵,家里若是出一个给人做妾的长辈,让他的儿女情何以堪!
再说,他和容国公同朝为官,之前因为亲戚关系称兄道弟的,现在柳眉相要嫁给容国公的儿子为妾,他还有资格挺直腰板和人一起鄙视武将吗?
在朝中,哪怕他是五品官,嘲笑一位一战获得国公爵爷的武将还是有资格的,没人认为有什么不正常的。更何况他还是柳相爷的大儿子,继承了柳家的传承,怎能容忍妹妹为武将家妾室。
正常情况下,一介文人领袖相爷的子孙,哪怕是没有官身,作为衙内嘲笑武将也是绰绰有余的。
在梁人的礼教里,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柳家大老爷不同意柳眉相做妾,柳夫人也是干着急没辙,所以沈书印才拿这作为成亲的条件和贵人讲。
这种事对于贵人来说手到擒来,不要说一位五品官,就是五品官的亲爹柳相爷活着,他也能用身份压制柳相爷同意。
按照规矩,只要是贵人发话了,除非柳相爷一碗毒丿药药死柳眉相,否则柳眉相只能给沈书印做妾,不可能再嫁其他人家。
贵人出马一马平川,柳大老爷官升一级,柳眉相如愿被柳家除了家谱,再不算是柳家人。此后她一切行为,是死是活,都和柳家无关。
在加永玛成亲的前夕,一乘小轿抬柳眉相进容国公府,连陪嫁都省了。当然,聘礼还是有的。唉,说好听点是聘礼,说难听的就是买妾的钱。
妾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是买卖契约,家主或者主母可以任意买卖妾,因为妾就是家主买来的玩意儿。
六夫人带着同情的口吻说:“柳眉相从小被相爷宠爱,一根筋认定了书印,要是柳相爷的在天之灵看到他的爱女去做妾,不知道会有多难过。”
柳相爷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爬出来我不关心,我担心的是加永玛在与沈书印的婚姻里,会不会因为柳眉相受伤?
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如果我不是和加永玛一个立场,我一定会同情沈书印和柳眉相的坚贞的爱情故事,祝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到老。但在加永玛的婚姻里,有一个比她先到的柳眉相,这就意味着加永玛才是那个多余的人。
我不知道沈书印是不是专情之人,但仅凭他能为柳眉相自残抗争,就能看出柳眉相在他的心目中已经和生死画等号了。这样的一对爱人眼里,岂能容下加永玛这颗沙粒。
我不得不表明我的态度:“夫人放心,我不是柳眉相,我不会为了哪个男人而伤害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的身体金贵着呢,任何人不值得我为他付出这么多。另外,夫人担心的沈豫为了我而情伤的事,根本不存在。”
见六夫人惊讶的跌掉下巴,我继续表态:“我和沈豫之间从来没有讨论过感情的事,所以也不存在什么郎情妾意。我不清楚他对我是什么感情,我知道我自己是不会嫁给他的。不要说现在他已经有了未婚妻,就算是他没有,我也不会嫁给他。”
我的态度让六夫人震惊,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震动程度了。
我仍然是一副严肃的面孔,“我说出来原因可能让夫人耻笑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能理解善秀哥哥缺钱的心情,因为我也缺钱。夫人有所不知,在来夫人家之前,我已经和王服谈婚论嫁,如果不是出了林翰林这事,现在我已经恐怕……嫁给他了!”
“什么?!”六夫人惊呼连连,“怎么这样?怎么这样?”
不怕六夫人不信,我继续扔出来炸弹。
“夫人,没什么不能理解的,因为我缺钱啊,而王服有钱,我和他是各取所需。他需要我来改变他的身份,我需要他的钱享受荣华,这是最好的婚姻模式,再没有比我和他更适合的了。”
我无视六夫人张大的嘴巴、瞪圆的眼,以及旁边竖起耳朵偷听的一众婢女,继续说:“沈豫是位好人,我从草原到梁城这一路上得亏他的照顾,我也十分感激他,记着他对我的恩情。但,报恩并不等于我要嫁给他,我做不到你们梁人处处说的以身相许。我可以给他钱,帮他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唯独以身相许做不到!我怕这不是报恩而是结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