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门乘坐的是容国公府的骡车。容国公府不是没有马车,主要是我在容国公府不够乘坐马车的级别。
马在梁国属于有司管制物,贵为一流家族的容国公府也不能越过马匹数的限制使用马车。容国公府现在是除了几位正主,其余人出门均使用骡车。我在容国公府的地位是客居,也只能够上使用骡车的级别。
使用骡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梁城满大街的骡车、驴车、牛车,最不济还有轿子、滑杆,不坐马车太正常不过了。
我这样说可不是说容国公府没有马,马和马车是两个概念。容国公府有加永玛这位草原来的翁主在,府里怎么可能没有马尼。
加永玛从草原带过来的马匹远远超过了她在梁国能够拥有的马匹数量,有司碍于她的身份也没有明目张胆的征用她从草原带过来的马。
这就要说到容国公的为人处事态度了。容国公为人处事一贯小心谨慎,为了不落人口实递人把柄,他使人把加永玛带过来的马匹全集中在梁城外的庄子上,并没有让府里使用。
作为武将,他深深的知道,国公府风头太盛,不知道就会得罪了兵部的谁谁。那谁谁多一句话,兵部不需要任何手续就有可以把这些马征用为军马。马匹一旦到了军伍里,想要再牵出来,那就是白日做梦。
容国公作为武将,不是不希望所在的军营里添马,可问题是兵部征用的马不一定会给他的军营啊。他拿自家的马给别人的军营添马,这种蠢事他可不会做。
每个军营配备的马匹是有数额定制的,容国公所在的军营马匹已经满额,超过定额量会被兵部调到别的军营里去,这也就是他不愿意把加永玛带过来的马上交兵部的原因。
养马的成本很大,不仅是要专职的养马人员,还需要大量的饲料。马不上交兵部,仅仅是放在农庄里,养马的开销很快成为容国公府的一项严重负担。
这对于容国公是痛并快乐的负担。
作为武将,他欣慰家里有这么多的马,这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作为当家人,他渐渐感觉他养不起这么多马了。可他又舍不得卖掉这些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以加永玛的名义,经过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在梁城的西郊开辟了一处娱乐马场。
这处马场不是单属于容国公府的,还有兵部的份额。马场的马在兵部都有登记,马的增加、出售、死亡都需要向兵部报备。变相的也就是说,兵部也从马场得了好处。不然这么多的马用于娱乐而不是用于军伍,满朝的文臣都不会答应。
所以,容国公府使用的马几乎等于没有怎么增加,马车还是只能几位当家人使用,其他人大量的使用骡车。
骡子在梁国可以不分等级、不受限制的拥有,和驴一样随便用。只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稍微有点财富的官宦人家,一般都不怎么使用驴,使用驴的人家大都集中在贫穷的社会下层。就像王家人开的驴肉汤铺,商人的身份使他家不可以买卖马,但可以买卖驴,做驴的生意。
我的社会身份与王家截然相反,我可以使用马,但我没有属于自己的马。加永玛很多马也没有送给我一匹,我外出坐车,还是使用容国公府的骡车。
我当然知道这话说的有点不讲道理了。加永玛再有马,也没有把马送我的义务。人要自立自强,不能总是事事指望别人。加永玛已经为我提供了避风的港湾,我要是还枉想她的物品,就会有点白眼狼的味道。这种事绝对不能有!
说实在话,我没有虚荣心作祟,我从心里不在乎出门乘坐的是马车还是骡车。在我看来,出门只要有车不去坐轿子,坐啥车对我都区别不大。是马拉车还是骡子、驴拉车,不都是一样的坐嘛。
我就是对坐轿子有了腻歪心,之前坐王服的轿子一次都够了。
那次抬轿子的还是他家养的轿夫,轿子抬的又慢又晃悠,真不如坐车快。就这还是家养的轿子平顺,要是街上雇的轿子,耽误事不说,还指不定坐上去会把肠子肚子都给晃出来了。
不说轿子了,说说今天的骡车。大概是天气热起来的缘故,今日的骡车没有以往黑乎乎的车厢,与之前坐的车厢很不一样,甚合我意。
不是容国公府不给我坐有车厢的骡车,而是这是春夏季梁城流行的常用车型。
这种车型是拆了车厢四面的挡板,改为在车架四根支柱上围一层轻纱。透过轻纱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清晰看到四处街景,再不用似冬季的车厢那样黑乎乎憋闷着了。
我是超级喜欢这样的骡车,视野开阔啊。坐这样的骡车才有出门逛街的味道。
春暖花开的日子,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草的芬芳,正适合出门闲逛。我是好久不出门了,内心十分期待出去逛逛。
住在容国公府,加永玛虽说不管我的日常行为,可我时刻警醒,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让自己给加永玛招来麻烦。
在容国公府住的这段时间,我是深深的体会到梁国皇帝为什么会在招驸马的时候把公主和驸马的辈分提一辈了。
在梁国这个强调礼教的国度,夫家母亲的权利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无人能比,类比皇帝的地位。
是真的,在一个家庭内部,高一辈的人比朝廷里高一级的官都厉害。那句“官大一级压死人”,我看要改为“人长一辈压死人”呢。
我有这种认识当然是来源于加永玛和国公夫人的婆媳关系。
国公夫人这位加永玛的夫家母亲,常常给加永玛立规矩,动不动就是“草原礼教文化落后,没有上千年的文化传承,你现在嫁到梁国做了沈家的媳妇,正是学习文化的好机会。这种脱胎换骨的时机不是随便都有的,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珍惜当前好时光,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为子孙后代的绵延做出自己的贡献。”
说的那个道貌岸然啊,不知道内涵的人一定都相信了。
国公夫人的礼教文化就是《女诫》。
《女诫》七部分从《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到《和叔妹》七篇,她是逐字逐句的给加永玛讲解。严谨的态度堪比儒学大师,直教的加永玛内心是憋了一肚子的火,张张嘴就是发不出来一点——没有反驳的词语啊!
国公夫人说的哪哪都对,梁人上千年来就是遵循这样的社会规则,加永玛嫁到梁国做梁人的媳妇,不学这些传统文化还学什么?
不学肯定说不过去了。可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加永玛是学的憋屈的要死。
国公夫人是处处不忘记彰显她的慈爱。她不仅细细的讲,还教加永玛一字一句的抄写,并且规定了必须完成的时间,比抄经书都要求严苛。
这是折磨人于无形啊!
加永玛有苦难言,被国公夫人修理的丢盔卸甲,连招架之力都没有,更别说还击了,只能默默忍受。没办法,国公夫人占理啊。
一说出去,老婆儿给异国儿媳讲解《女诫》,肯定是家和万事兴父慈母爱的典范啊。
(老婆儿是梁人对男方母亲和老妪的称呼)
每每加永玛被立了规矩,凡妮莎都会第一时间来给我学嘴,我听的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
对于《女诫》,我虽不知道其内容,凭借国公夫人对加永玛的手段也能猜想出来一二。心中一次又一次的寒颤,设想若是换了我去受加永玛受的这些罪,我会不会忍的了?
内心更加坚定我之前的认识,还好还好我和二爷没有关系,不用担心国公夫人怎么对待二爷的媳妇。
不用动脑子都会知道,国公夫人对待庶子媳妇肯定比对待她亲生儿子的媳妇更加严苛啊!
我庆幸我逃过一劫,同时为二爷的未婚妻吴国芬默哀。
我虽说不待见吴国芬,可也不希望国公夫人折磨她。不过话又说过来,吴国芬是梁人,应该从小就是学《女诫》长大的。国公夫人若是还用《女诫》教育她,她说不定比国公夫人学的还透彻。
呵,呵呵呵,嘿嘿嘿!
我不厚道的期待国公夫人用《女诫》给吴国芬立规矩了。
哈哈哈哈!
我这次去杨府是和六夫人约好的。
在杨府养病住了几个月,最后不告而别,虽说是迫不得已的情况,我内心还是感觉有点理亏。趁着这趟去杨府,正好可以为之前的借住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算是了却了一件心事。
鉴于柿子经常去杨府,今日她被我留在容国公府看家。
我的小院虽说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可我也不希望屋里没人照看。好赖我也是算有点家当的人了(十几箱衣服首饰什么的),万一有个短缺找不到了,我客居的身份连说都不能向外说。这种哑巴亏我不想吃。
跟我出门的是石榴和酒儿。二女出门没多久就开始叽叽喳喳。
“翁主,还是夏天的车好,透气。要是坐冬天的车,现在非热出一身汗不可。”
“就是就是。”
“翁主,我们好久没出门了啊。你看你看,那边有卖糖稀的。”
“你就知道吃!你当翁主也和你一样爱吃糖稀。”
“哈哈哈,没啥,买点就是了。酒儿,你下车去买六块。”
我让酒儿去买六块,不是仨人一人两块,而是我自己四块,她俩一人一块。
梁人卖的糖稀是用麦芽糖做的,比甘蔗做的糖便宜。我在张家村时没见过麦芽糖,自在梁城吃上了后,十分的喜欢。
只可惜糖稀必须趁热吃,冷下来就成了硬块,不管是杨府还是容国公府,府里都不怎么做糖稀。一个原因是不一定会做,梁人什么都讲究保密,什么什么都是独家专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易保存,做了必须立马吃。厨房端到厅房老少都一块吃的话,对梁人来说太不雅观了。
所以说要想吃糖稀,必须上街上买小贩卖的。
从容国公府到杨府走的是东、西大街。东、西大街以御街为分界线,御街向东是东大街,御街向西是西大街。两条街和御街的交汇点是皇城的午朝门。
东、西大街是梁城的主干道,主干道上不允许有叫卖的小贩,今日能遇到卖糖稀的,真是不容易。
大概是收税多少的缘故,梁城对固定铺商管理的不紧,东、西大街和御街上都有铺子门脸,做生意忙活的很。
可换成沿街叫卖的商贩,有司收税难,管理的也就严多了。城内巡逻的城防军每每见到小商贩,想尽办法把他们赶到背街小巷,更不要说有权利收税的衙役,逮着不守规矩的小商贩,撵几条街抓人的情况司空见惯。
我知道这些情况全是柿子告诉我的,她去杨府的路上经常遇到这些事,回来后就会详细给我说又碰到撵人了。
我有次问小生这是不是真的?小生目瞪口呆的问我:“你自己都卖过鸡食,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
我是卖过鸡食,可我真不知道有这种情况啊。
说来也是幸运,我仅有的两次卖鸡食,一次是在小生的市肆上,那天正好遇到收钱的临时有事走开了,我卖鸡食又卖的快,没有交地盘钱就和小生离开了。等管理市肆的人回来,哪里还有我的踪影。
二次是在兴国寺。那天因为是临近中秋节,兴国寺布施打折入场费,又是加上我拿的少卖的快,看场的僧人还没有注意到我,王服就把我的鸡食全要了,使我两次都逃过了交税钱。
幸运啊,幸运!
我幸运不等于别人也幸运,天底下有很多点背的人。比如老黑,就是不那么幸运的鸡。
老黑的好运全都让它的主人得去了,它自己在原本要寿终正寝的年龄,突然华丽的转变为鸡妖,使它不得不面对噩梦一般的鸡妖生涯。
还好还好关键时刻它遇到了我,总算是厄运尽去好运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