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峰回路转

路上经常碰见这样的场面:几个臂带红袖章的人,用一根毛竹杠在马路上一栏,专门检查过往的货车。

上次他们来沪市开的是军用小吉普,却没有人拦他们。

这次乘的是货车,一路上不知交了多少笔的过路费——

只要是个道,或过个县境,甚至厂区、村庄,就有人设卡收费,更不要说过省境了。

见范建新的手续齐全,这些设路卡的人收取的钱也不多,三块五块的,多数不给收据,只是忒恶心人了。

司机却说“不错了,来往沪市,顶多遇到设卡收费的,若是往其他地方去,还可能会遇到劫匪……”

“劫匪?!”

“对,劫匪。”司机神情肃然,说“既有真劫匪,还有假劫匪……”

范建新听了这话,心想“严打还真是有必要的,不然,这成了谁的天下?”

现在他才明白,怪不得司机在驾驶室放置一截螺纹钢……

货车一路上磕磕拌拌,车行了将近两天才到沪市。

范建新在市郊找了一个公用电话,给辛娟经理打了电话。听说货到了,辛娟经理亲自开着一辆伏特加轿车,将货车带到“新潮”服装商场的专用仓库。

第二天,范建新见识到了什么是沪市的服装销售……

范建新和二黑子老远就看见,“新潮”服装商场的门前临时搭起了一个T形台,上面站着几对俊男靓女。

女的穿着“幸子衫”,男的穿着“光夫衫”。

此时商店门还没开,这几对男女就轮流走向台中,模仿起《血疑》剧中的一些桥段。

台子的周围,早已围满了观看表演的人众。

范建新一打听,才知道“新潮”商场不仅有自己的模特表演队,还有自己的制衣工厂,在全国几个大城市都有自己品牌的专营商店。

这简直就是一个服装加工和销售的帝国。

范建新搜肠刮肚,也没能回忆起后世沪市有没有一家叫“新潮”的服装品牌。若从现在的规模看,“新潮”服装应该能发展成一家大型的服装企业。

至于后世为什么没有或说没有发展成一家著名的服装企业,其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范建新想,辛娟能要他的货,不是看中了他提供的货的质量和样式,而是算定了“幸子衫”“光夫衫”这两种衣服的加工成本,和自家服装厂的出厂价差不多,否则也不会跟他签那份合同的。

在巉州,生产一件“幸子衫”要18元,而在沪市这个价格肯定生产不出,“幸子衫”她给范建新每件28元,已是她的价格底线。否则,她自己生产就是了。

想到这,范建新更加渴望建立自己的服装工厂。

凭着他对华夏后几十年服装“历史”走势的记忆,他肯定会是服装业的弄潮儿、引领者,总是能走在时代的前沿。

在范建新愣神的当儿,“新潮”服装商场开门了,市民像潮水似的涌入商场……

排队买衣服的场面,比他在巉州发优惠券卖中山装更加的火爆,可以说是尤为壮观。仅仅一天的时间,1万件“幸子衫”就卖脱销,“光夫衫”也所剩无几!

从“新潮”服装商场的销售情况,范建新知道辛娟肯定会仿制。他送的这批货,只能算是初销、试水。下一批货送来,还要一个星期。这么好卖的货,你能阻止住她的仿制冲动?

不仅辛娟会仿制,沪市的其他服装厂也肯定会仿制,然后就是其他地方服装厂的仿制。

正如他前世经历过的那样,“幸子衫”和“光夫衫”慢慢的席卷、流行在华夏大地上,直至像工作服似的,青年男女人人都有那么一件。

当然,这些与他没有关系。

他不会等“幸子衫”和“光夫衫”开始到处流行了,人还陷在加工或销售“幸子衫”和“光夫衫”中。那时,哪怕衣服再好卖,已不会有多少利润了。

范建新和二黑子看了一会商场销售“幸子衫”和“光夫衫”的盛况,再次来到“新潮”服装商场的经理室。

“辛经理,没办法,我到现在还没能在巉州办理一个对公的账户,这次货款暂时就不转了,等我下次送货来一齐转吧。”

“没见过你这样的,给钱都不要的……”辛经理好看的大眼睛,闪现一些灵动的碎芒,说:“别的供应商,一听商家要打款都是忙不迭的……真老土,你不是有个在米国注册的贸易公司执照吗?”

“是呀。”

“用那个执照,可以在沪市的任何一家外资银行办理转账的户头……”

“有这事?!……”

“CityBankofNewYork,知道吗?在浦东大道1号船舶大厦,有他们的分行……”

“CityBankofNewYork”范建新当然熟悉,前不久他在纽约证券市场开的股市银行账户,就是纽约银行。

范建新和二黑子出了商场大门,打车来到浦东大道,老远就看见一座建筑有年头的大厦的廊檐上,插着许多花哨的米国旗,犹如一片盛开在红色栅栏里的车矢菊。

怪不得沪市人习惯称纽约银行为花旗银行呢。

银行的柜台就像宾馆的接待,没有华夏银行那种隔离防护的措施。

范建新将在米国注册的“龙腾”国际贸易执照,他的户口本,护照,驾照,及在纽约证券公司办理的股东证和证券交易的银行账户等,都拿了出来。

他跟银行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立即得到热情的接待。

工作人员只核对了“龙腾”公司的执照和他的护照,就给他办理了一本企业账目往来的账户。

出了银行,范建新和二黑子再次来到辛娟的办公室,将花旗银行给办理的账户本递给了她。

辛经理也不拖拉,立即叫会计给他转账,说明天货款肯定能到账。

范建新说:“好,我正好等钱用,明天钱到账,我取点钱再回去。”

辛经理要安排他们去吃午饭,被范建新婉言谢绝了。

“也好,那你们就在沪市玩几天吧……我这里太忙,就不陪你们了。”

这就送客了。

范建新反而高兴。

实际上,范建新倒喜欢跟沪市的人打交道。他们说话明确、直接,从不拖泥带水,哪怕是索要好处,也会直截了当,明码标价。

辛娟没有提出这种要求,就说明不需要。

后来,范建新才知道,“新潮”服装商场还保留着公私合营的性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商场挣钱就是她辛娟挣钱。

送货的司机有四位,每辆车是由两位司机轮流开的。他们也不用范建新招待,而是将车开去了沪市一家货物中转站,准备在那里找往巉州方向的货拉,这么远的路,汽车不能跑空趟。

范建新在沪市很顺利的办理了银行资金往来的账户,心里就有了在沪市办理服装厂的念头。

他打听到“新潮”服装商场下属有一家服装厂,听说规模不小,在沪市有相当的名声,原本想跟辛娟合资在沪市建立工厂的念头就取消了。

他办服装厂,跟辛娟就成了竞争关系。

他决定去沪市的外事局碰碰运气,看看他在米国注册的“龙腾”国际贸易公司,能不能在沪市落户。

他和二黑子到了外事局一打听,才知道沪市有专门的外资招商局,专门办理外企或合资企业落户的问题。

这让范建新大吃一惊,巉州市的招商局,直到千禧年之时才成立,没想到沪市在八十年代就有了。

这让他更想在沪市开办工厂了。

范建新和二黑子找到沪市招商局,工作人员见来了两个小屁孩,也没把他们当回事。

当范建新将米国签发的“龙腾”国际贸易营业执照,及微软电脑公司颁发的独立董事和技术顾问的聘书,出示给工作人员,立即受到热情的接待......

二黑子小声的跟范建新说:“他们把我们当外宾了!”

范建新无奈的咂咂嘴。

“我想在沪市投资兴建一家服装厂,不知要哪些条件?”范建新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

“只要有办企业的资金,资质的什么都好说……”工作人员虽然是个中年的男同志,说话简直可以说——温柔可爱,“你有这本米国签发的企业执照就可以了,主要还是资金问题……”

“难道申办企业,就没有限制?”

“只要有资金,不生产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禁令生产的产品就行。办厂的资质什么的都好通融......我们可以派专人辅导、协助,至于执照就是一个手续罢了。”

工作人员的这几句话,是范建新重生后听到的最中听的话,犹如仙音。

想想自己为了能进跃进面粉厂的门市部,不惜将家里为他存的讨媳妇的钱都拿了出来,买了高档的烟酒去讨好杨银建;为了能办理个体营业执照,舔着脸去找巉州市打办室的老肖主任;为了能让“龙腾”跨国企业落户巉州,求爹爹拜奶奶的找外事局……

也不怪,沪市的人能赚走巉州人的钱。

他们的认知远远领先。

他从小就知道,巉州跃进面粉厂的汽运队,经常送面粉到沪市的食品厂,然后将沪市食品厂加工好的饼干等副食,运往巉州……

而饼干的价格却是面粉的好几倍。

钱都给沪市人赚去了。

多少年了,巉州人却想不起来自己建个食品厂,自己生产饼干。这样说,也不对。巉州也有食品厂,但生产水平落后,产出的饼干很难吃,很难售卖。

活该沪市人赚巉州人的钱。

凡此种种,这就是认知差距的问题。

他明明想在巉州投资建厂,却受到种种的限制……

“您要办一家服装厂,有这么几种形式。比如说,收购本地的服装厂或是跟沪市本地的服装厂合资;当然,也可以独资买地盖工厂……”

“我对买地建厂比较感兴趣,就是独资的那种形式……”范建新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心花怒放,心想“沪市的土地,在未来简直是寸土寸金!若这时候能在沪市拥有一小块地,那爽的不要不要的……”

“沪市的土地是很贵的呦。”

“唉……这我知道,资金我会想办法的。”

范建新听工作人员这么说,也是哀叹了一声。他若不是受让了微软的20%的股份,那他的资金还真够在沪市买一块地,建个服装厂或是电器厂。

“哦,可,可暂时也没......没现成的地块。”

范建新将他在米国开的花旗银行的账户拿出来,递给工作人员看。工作人员见上面还有十几万美元,脸上的笑容变成了惊悚。

“啊,您,您这是美元啊!”工作人员站起来对着后面喊道“钱局长——,外,外汇!……”

被称作钱局长的也是一个中年男人,听到喊声走了过来,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存折,看了看,又仔细打量起范建新来。

见范建新身着一身挺括的西装,像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于是对范建新说:“您账户的资金,足够在沪市买一大块地了……”

“噢?!……”

范建新听了有些意外,十几万美元也就一百多万人民币,竟能在沪市买到一块建厂的土地?

他不禁问道:“沪市现在的企业用地是什么价?……”

“我想您是办企业的,也一定知道,地价跟所在的位置有关……现在沪市交通发达的闹市区的企业用地,价格已将近3万元一亩,我说的是人民币。即便是浦东,地价相差也很大,有些地区有个1万多元,就可以买到了。”

“什么?!……您说浦东的地,一万多……一亩?”

“您,您觉得贵了?......这可没办法,浦东区因复杂的历史原因,土地资源不比浦西便宜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