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初回皇宫7

这边沁妃刚打发走哭哭啼啼的洛梅,宫里就有人来传皇上的旨意,让沁妃带着四阿哥去福宁宫候着。

这阵仗少见,沁妃正疑惑着,秋嬷嬷就摸进来,跟她禀告了从外头得来的消息。沁妃娥眉倒竖,“皇上这是怎么了?宫里这么多阿哥还不够吗?本宫可是听说还有贵人也怀了身子。还要从外头民间认儿子!”她酸溜溜地开了口。

秋嬷嬷小声道:“老奴听说他是舒妃的儿子。”

“舒妃?”沁妃眯起媚眼想了想,“她不是早就死了吗?”

“是是。”秋嬷嬷应道。

沁妃便把心放进肚子里。她也听说舒妃曾经很得皇上的宠,不过已经死了的人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威胁。至于舒妃的儿子,即便是被认回宫里,养在外头这么多年,皇上和他能有多少感情?她现在想的倒是如何对付那几个低位贵人。

想到这里,沁妃便叫来宫女给自己梳妆打扮,既是要去福宁宫见皇上,自己少不得要打扮得格外精心才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引起皇上注意的机会。

洛梅去喝打胎药,另一个不常用的宫女给沁妃梳头时,不小心扯到沁妃的头发,沁妃又发了一通脾气,还是秋嬷嬷替下了这个宫女。

秋嬷嬷边给沁妃挽发髻,边开口道:“老奴听说皇上认回的这个阿哥,已经有了婚约。对方便是佟托哈都统长房嫡女,排行为二……”

佟托哈都统,沁妃听到这里,突然想起被自己埋到宫殿后面废井里的那个男人,她记得他的嫡妻也是佟家的女儿,心下便对皇上新认回的阿哥不喜起来。

*

眼看着皇上说的申初时辰即将到来,各位贵妃带着所出的阿哥,纷纷从各自居住的宫殿里出来,往慈仁太后所居的福宁宫方向而去。

端妃和大阿哥诚郡王在通往福宁宫的岔路口遇到了贤妃和信贝勒,还有信贝勒福晋。

双方互相都见了礼。端妃与贤妃道:“看来皇上也与妹妹下了旨意,把咱们都叫到福宁宫,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都在后宫住了这么久,贤妃当然知道端妃不是闲散贵妃,大阿哥诚郡王也不是闲散郡王,皇上有什么动静,端妃即便不是第一个知道的,但也不甘落后。她心道端妃还想套自己的话,便哈哈一笑笑道:“皇上自有他的道理,姐姐也别管为什么,咱们来了就是。”

端妃目光扫过傅佩如那凸起的腹部,心里不免涌上深深的嫉妒——大阿哥白占了个“大”字,子嗣上却落了后,面上却不显,笑着问贤妃贝勒福晋的情况。

这可正问到了贤妃的心头,情不自禁地好一通夸傅佩如,说她身子好,能吃能喝,太医看过几次都说胎相稳,是个有福的。

端妃听得心里难受,奈何这是她自个儿起的头,贤妃话又密,她竟插不进半句话,只得生受了。

傅佩如红着脸小声与三阿哥信贝勒道:“皇额娘这般夸奖,妾身哪里受得住?”

信贝勒笑着看她一眼,“怎受不住?以前皇额娘连本贝勒也看不顺眼,挑来拣去的,现在本贝勒沾你的光,也得了皇额娘另看相看。”

傅佩如脸红红地垂了眸子。

她刚嫁进王府时,贤妃对她不冷不热,她自己也有所察觉。可到了现在,贤妃对她好得没法说,夸她懂事守礼,又沉浸着要当祖母的喜悦中,让她搬进揽秀宫里居住,挑选了专门侍候妇人孕期的嬷嬷来照顾她。

不仅如此,贤妃还在揽秀宫里辟了书画室,方便她有雅意时写写画画,排遣心情。

傅佩如觉得自己运气真是太好了。贤妃如此看重她肚子里的孩子,连带自己也受到不一般的礼遇,因此她愈发地感激佟司锦了。

而方才,她得了信贝勒的信,说是吉星河被皇上认回来了。这么说,佟司锦以后就跟自己是一家人,见面就更方便了。她为佟司锦感到高兴。

她们站在福宁宫外说着话,小径另一头出现了慧妃带着五阿哥的身影。

慧妃早就得了关玉托人带来的消息。她在宫里只亲近慈仁太后,如今看来,佟司锦因为吉星河变成阿哥的身份,必是要嫁进宫里,自己便又多了个关系好的,她心里觉得这样甚好。

慧妃迎面遇到了沁妃和四阿哥。见过礼后,沁妃甩了下帕子道:“本宫倒是听说皇上从外头认了个阿哥回来,这该不是把大家叫一起认亲吧?依本宫说,外面什么样的人都有,皇上该不会被人蒙蔽了眼睛吧?”

慧妃眨眨眼睛,笑道:“姐姐快别这么说,皇上威仪天下,万民景仰,岂能被人蒙蔽?当心被治个大不敬的罪名。”

沁妃被噎得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她本想拉个同盟军,择机好阻止皇上认子行为,可谁知慧妃装傻不接她的话。她气得快把银牙咬碎了,奈何慧妃的嫡亲伯父在宫中手握大权,是个不好惹的主儿,她一时也不好发作,只得勉强挤出个笑,背后却翻了白眼。

*

德正皇帝旨意一下,后宫这些贵妃及阿哥都聚集到了福宁宫。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都已成亲,并出宫建府,可佟司钰和金如玉都是庶福晋,身份不够,所以也只有傅佩如这个正经的嫡福晋才有资格随在其中。

眼看着申初时辰已到,皇上的身影还未出现在福宁宫里。这几位贵妃心神不宁地坐着,偶尔闲聊几句,猜测着皇上那边的情况。

也只有慈仁太后淡定得很。方才她与吉星河说了一会儿话,知他今日在外头演习,便叫来内务府的人,让跟前的小太监将吉星河带去位于渊华宫的阿哥所,叫他在那里先歇着。

现在她左右无事儿,眼见着自己快要当太祖母了,便拉着傅佩如的手,关心地问起她和肚子里孩子的情况。

却说德正皇帝倒也没忘自己下过的旨意。他将吉星河留在太后那里后,到了御书房批奏折,处理当日的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