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朱浩很忙

两少年的对话,简直是将皇室纷争,当闲聊谈资一般说出。

并无庄重肃穆的感觉,语气中满是调侃。

张佐和唐寅不由对视一眼,这才知道朱浩“老谋深算”,早就防备到敌人将来某日利用朱四兄长之死挑拨,离间新皇跟朱浩的关系,所以早就让朱四去问过,种下兄长之死跟朱家无关的印象。

张佐道:“此事……老奴有所耳闻,老兴王吩咐对外人谈及长公子死因……一律推说莫名暴毙……”

“为什么要这样?”朱四不由皱眉。

“这……”

张佐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浩笑着看向唐寅,问道:“唐先生怎么看?”

唐寅想了想,分析道:“以我推测,先王如此做,或是想令朝廷自觉有亏于兴王府,也可引起外人忌惮,认为兴王府未来必定会加强警戒,不会再给其可趁之机,此乃先王用计吧?”

朱四眉开眼笑:“对对对,我觉得也是这样,父王真是足智多谋。”

唐寅瞟了朱浩一眼,再次展开推理:“如此或还有一个好处,锦衣卫中专门监视兴王府之人,定会以此邀功,令大行孝宗皇帝、太后等人觉得是朱家所为……如今杨阁老笃定朱浩跟陛下势不两立,或跟此有关吧?”

朱浩微笑着点头:“先皇宾天后,杨阁老跟太后间多有筹谋,再加上我大伯如今借投靠杨阁老,反水江彬,杨阁老应该以为我朱家跟新皇间断无勾连之可能。”

朱四道:“那你大伯……”

“陛下,朱家的事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当初我在王府读书时,他们曾屡次三番要挟我,这件事张公公应该很清楚,请不要拿我跟朱家联系在一起,他们做什么与我无关。”朱浩表明态度。

张佐笑道:“这点老奴能证明,不过当时朱家所为……应该算是各为其主吧,如今陛下登基,朱家怎还敢与陛下作对?”

朱四点头:“这倒是,朱浩当初为了能留在王府读书,可是付出不少。朕不是不讲理之人,就算朱家当初真做出对兴王府不利之事,那也是为朝廷效忠,只不过现在朕就是朝廷!他们理应对朕效忠。”

此话一出,朱浩没觉得怎样,倒是一直侍立门口的陆松听了,心中多有感慨。

各为其主这种话,陆松是最希望听到的,现在他很怕被人查出他就是锦衣卫安插在兴王府中的卧底,受人要挟。

但到目前为止,好像没人来找他。

可终归林百户等人健在,江彬也没死,锦衣卫中老人都很清楚当年他们对兴王府的所作所为,只是现在一个二个噤若寒蝉,不敢在新皇登基伊始旧事重提罢了。

……

……

尽释前嫌。

朱四心情大好,拉着朱浩一起吃火锅。

从宫里带出大批食材,都是外面买不到的山珍海味,或者价格昂贵到一般人吃不起。

不过一些基本佐料还是要朱浩来出。

吃饭时有冰镇酸梅汤喝,如今毕竟已临近五月下旬,距离六月飞火近了,一行人满头大汗吃火锅,这让朱浩怀念有空调的好日子,就算没空调来个风扇也不错。

“过来,帮忙扇扇……”

朱四热得不行,让张佐过来给他当人力风扇。

芭蕉扇用上,张佐有意把风往朱浩这边扇扇,让唐寅看了很是羡慕。

吃完饭,一群人坐下来闲聊,另一边开始安排唱戏之事。

“对了朱浩,你赶紧想个办法,让母妃早点来京师,兴王府跟来京师之人,家眷基本都留在安陆,若是长久两地分居……就好像陆松,他也没心思干活吧?”

朱四很体谅下属。

现在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当初朱四急着到京师来登基,带来的兴王府班底不可能拖家带口。

如今登基快一个月时间,朱四便想把整个兴王府都搬到京城来,既是为了让自己母子团聚,也是为让手下人一家团圆,让他在京城也有更大的归属感。

朱浩道:“陛下,如今臣刚考中进士,尚未真正安定下来,等到六月,臣就找人重议大礼,此事殿试后我跟张璁曾有商议,到时请他来帮忙,找人一起上奏,给杨阁老施加压力。陛下稍安勿躁。”

“好,那尽快吧!”

朱四虽然心急,但也没到迫切到非要立即解决的地步。

有朱浩在外接应,晚上他能时常出宫,不再是每夜对着烛光守着个空荡荡的大殿,思乡之情也就没那么强,对于跟母亲团聚也没那么迫切。

……

……

当晚仍旧是朱浩批阅奏疏。

朱四可能是这两天面对杨廷和等大臣步步紧逼,心弦一直紧绷着,看完戏后倦意涌来,早早便休息了,等明早回宫前,看过朱浩专门整理出的条陈,能在朝议时自如应答杨廷和等大臣的诘问便可。

朱浩不用记录太多事,他完全可以估算到哪些事可能会被文官拿来做文章。

就算偶尔有一两件落下,朝堂上朱四也完全可以推脱,批阅那么多奏疏不记得了,总不能指望皇帝记住自己看过的每一本奏疏吧?

至少到目前为止,杨廷和等人在朝堂上居然找不到新皇的一点纰漏,每件所提之事,朱四都能对答如流,更可甚者很多处理方案比内阁所定票拟都要完善和全面,一次又一次瓦解了杨廷和精心设计的陷阱。

朱浩这两天很忙。

作为新科进士,还是状元,需要完成金榜题名后的一系列流程。

首先是五月十九的恩荣宴。

恩荣宴设在礼部,钦命由礼部尚书毛澄主持,武勋中由太后下懿旨让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参加,大概张太后想让两个弟弟跟新科进士走近一些,让张家在朝堂的存在感更高一点。

除此之外,参加宴席的还有除内阁大学士之外的读卷大臣,以及銮仪卫使、礼部侍郎、鸿胪寺卿,再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员。

摆的是长案,一桌四个人,礼部后堂以及院子里全都是桌子。

桌上没什么太好的东西,但能见到荤腥,好似熏肉、熏鱼、烤鸭之类,再就是冷热小碟各有五六个,最后一人一碗鱼汤,里面漂着一点鱼肉,居然是海鱼,在这时代内陆地区能吃到海鱼可不容易。

朱浩作为状元,跟杨维聪和费懋中一桌。

席间基本无话,全都听毛澄长篇大论了。

……

……

五月二十,御赐朝服冠带,所有进士赐一些财帛,价值连一两银子都不到。

朝廷现在也穷。

翌日五月二十一,由状元朱浩牵头,联名所有进士一同上表谢恩。

五月二十三,众新科进士前往孔庙行释菜礼,也就是祭祀仪式。

到此时,众新科进士仍旧只是进士,还没有获得官职。

一直到五月二十五,由吏部正式授官,朱浩为翰林院修撰,杨维聪和费懋中为翰林院编修,所有进士将会分拨到部院、各寺司衙门办事,也就是去观政,同时也定下庶吉士的考试日期为五月二十六。

庶吉士考试也称之为“选馆”。

多数年岁符合的考生,都想进翰林院,至少有一百多名新科进士会参加庶吉士的选拔考试。

庶吉士考试的放榜日通常是五月二十七。

一甲三人无须考试,会跟新科庶吉士一起,于五月二十八正式进翰林院。

……

……

一套流程走下来,朱浩也没觉得如何。

五月二十六当天,翰林院选拔考试正在进行中,朱浩见到已确定要观政礼部的张璁。

张璁年岁大,没有考庶吉士的资格,放观政礼部,估计一年内就可能正式授官,运气好留在京城当个不大不小的京官,运气差一点放到地方为监察御史,再不然会直接出任知县等官缺。

此番张璁主动来找朱浩,想问询有关议大礼的安排。

“秉用兄最近可有联络过他人,说出你对于大礼的看法?”朱浩先做试探。

张璁诚实地摇了摇头。

这种事,提出来就是跟朝廷主流为敌,当初礼部尚书毛澄等人第一次议大礼时说得很清楚,谁对结果有异议,就是奸邪,论罪当诛。

在如此背景下,张璁怎敢把自己想法轻易外泄?

朱浩叹道:“秉用兄你这是投鼠忌器啊!礼部就算定了大礼,那也是议出来的,难道他们敢说其中没有任何一点存在争议的地方?至于所谓的奸邪之说,更是唬人的。”

张璁道:“所以还是由你这个状元来提出,由赞同者联名为好。”

好像在指责,既然你说是唬人的,那你怎么不自己上?而是让我顶上去?

“联名?除了你我,还有谁?”朱浩问道。

张璁又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朱浩算是看出来了,现在张璁满脑子功成名就,但就是缺乏动力,说白了箭在弦上发不出。

朱浩道:“若你真有心的话,我带你去见陛下,由陛下给你信心……无须他人联名,你一人上奏便可!就算真的犯了忌讳,陛下也会力保!至于我嘛,不会出手,也是要隐身幕后,更好地为陛下做事,人各有所长,应当学会分工协作,而不是一个人包办所有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