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舌战群臣,新大康律!
遥想当年,大康开国之初。
开国皇帝召集了许多贤臣和大儒,编撰了一部律法,取名为《大康律》。
这部律法对于大康而言,无疑是柱国之石,是影响到大康后续百年的基业,哪怕时至今日,这部律法也是沿用至今,其中有很多条律法,放在现在,仍旧没有过时,依然是很多官吏办案时候必不可少的利器,依照着这部律法,足以是处置大康方方面面的许多事情了。
不过时代在发展,距离大康开国,已经是过去了一百多年了,大康律中的一些律法,显然是不太适用了,可是因为没有重新修撰,所以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产生,这俨然是埋下了不少祸根。
徐乐对于这大康律,还是知晓不少的,这些天来,他几乎每天都在翻阅厚厚的大康律,逐字逐句的分析,找出其中一些不适宜的问题,你还别说,还真被他发现了不少问题,所以徐乐的想法,是想要重新编撰大康律,不仅仅查漏补缺,还要修改其中不合时宜的误处。
不过。
显而易见。
编撰大康律,这绝对是一件大事,甚至是会影响到整个天下,马虎不得,所以必须要经过群臣的商议,才能够施行,就算徐乐大权在握,他也不能随意决定,一旦徐乐刚愎自用,恐怕会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
徐乐想要修撰大康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的决心很强烈,不会轻易罢休,纵然是群臣反对,徐乐也必须要做,因为徐乐很清楚的知道,一部律法,是立国的根基,只要律法能够施行下去,那么就算是他臭名远扬,也无所谓了,大康有了新的律法,势必会走向光明坦途。
————
两天之后。
又到了朝会之日。
但是今日,气氛却是格外的紧张肃穆。
当徐乐到达皇宫,走到金銮殿外的时候。
他却是看见了让人眉头一皱的场面。
只见金銮殿外的空地,白石铺就而成的砖地上,数百名官员盘腿坐着,身上的官服都脱了下来,放在了一旁,他们貌似是聚集起来,在抗议着什么。
时值秋季,寒风萧瑟,这些官员坐在冷风中,身上仅仅只穿着一件亵衣,他们俱是双手怀抱,瑟瑟发抖,俨然是真切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
一些中年官员倒还好,身体还能扛得住,不过一些年老体衰的官员,则就是颤颤巍巍,一副快要承受不住的样子。
这些官员的人数,无疑是太多了,几乎一多半的大臣,都是出现在了这里。
“诸位同僚,你们这是闹得哪一出啊?”
徐乐眉头微皱,开口问道。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恐怕这些官员聚集起来,是在抗议他。
果不其然,徐乐这么一问,立即是有官员回答:“王爷,听闻您要重新编撰大康律,吾等请王爷收回成命。”
“大康律乃是我大康立国之本,万万修改不得。”
“若是王爷不同意,那么吾等就辞去官职,枯坐在此,直至身死。”
很显然,纸包不住火,徐乐要重新编撰大康律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传扬了出去,朝堂上的官员收到消息后,无疑都是愤慨不已,纷纷表示不肯,并且还汇聚起来,打算与徐乐抗争到底。
这大康律是文武百官的底线,他们绝对不会同意修改,就算是死,他们也在所不惜,不仅文官不同意,就连很多武官,也都是表示愤怒,坐在了抗议群臣之中。
坐在殿外的大臣们,数量太多了,倘若全部辞官,那么整个朝堂立马就会崩溃的,再者说了,若是徐乐不管不顾,任由这些大臣死去,那么同样也是会影响到其余人,这么一来,将会有更多的人辞官。
文武百官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以此要挟徐乐,希望徐乐能够收回成命。
徐乐的脸色,也是不太好看。
说实话,他现在还真的奈何不了这些官员。
如果真的要大开杀戒,那么整个朝堂就崩溃了,继而是会扩散到整个天下,徐乐不是傻子,当然不会做出这等失了智的事情。
徐乐心里苦思冥想着对策,他既不能动武,又不能强行颁布法令,真是让他头疼啊。
“诸位同僚,寒风冷酷,快快穿上衣裳,咱们先进殿,然后再商议此事。”徐乐眼见群臣中的老者,冻得不轻,急忙是劝说道。
群臣皆是摇头道:“王爷不收回成命,我等绝不穿衣。”
“请王爷保证,不再编撰大康律,我等便听王爷的话。”
“若是王爷一意孤行,那么就让我等先冻死吧。”
群臣的脸上,倒是头一回浮现出了毅然决然之色。
他们显然是都已经下定了决心,徐乐不松口,他们绝对不会服软。
徐乐眉头紧皱,目光闪烁。
他的心中,真的很想看着这些大臣冻死。
但是他如果坐视不理,同样也是会引起非议,一旦有人冻死了,那么就会将此事抛给徐乐,认为是徐乐的过错,徐乐属实也是非常的为难。
不过徐乐即使再纠结,他也不会放弃编撰大康律。
徐乐想了想,迈步走到了群臣第一排的位置。
群臣之首,是三位非常醒目的老者,皆是白发苍苍,半截身子已经入土了。
这三位老者有点陌生,并不是经常进入朝堂。
“王公,你们三位年纪都多大了,也跟着胡闹吗?”徐乐蹲下来,看向了其中一位老者。
那老者冷淡道:“王爷此言差矣,这并非是胡闹,而是在制止王爷祸害我大康百年基业。”
这老者,名为王璨,官拜太傅。
他身旁两位老者,一位是太师,一位是太保。
没错,正是赫赫有名的三公!
大康之前,三公可是朝堂上权势最显赫的存在,甚至比宰相还要权柄大,不过到了大康,三公渐渐就变成了虚衔,不再具有什么实权了,到了后来,甚至三公都不被允许上朝了,俨然是变成了吉祥物。
不过赦封三公,也不是儿戏,一般都是挑选德高望重,名满天下的长辈,到了眼下,三公同样也是如此,皆是博学多识,贤德良善的儒雅高洁之士。
王璨官至太傅,和其余两位老者一样,也都是名动天下,百官敬服的大儒,他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在百官,在民间的声望还是极高的,相当于是道德标杆。
现在王璨三人反对,就更加让徐乐为难了。
倘若王璨三人出个好歹,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骂徐乐。
徐乐只见过王璨两三面,谈不上相熟,所以他也没法用交情来劝说。
“王公,您们三位为何要反对重新编撰大康律?”徐乐暗暗的思索后,忽然间眼珠子一转,他出声询问。
王璨正色道:“大康律,乃是大康立国之本,岂能随意更改?这不是要乱套吗?再者说了,这大康律是开国先帝主持编撰的,开国先帝横扫天下,何其英明神武?我等又岂敢冒犯先祖?这是大不敬。”
徐乐微微一笑,说道:“百年时间已过,大康如今已不再盛世,这说明大康律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况且重新编撰大康律,并不是要更改什么,而是要查漏补缺,添加一些贴合当下的律法。王公也说了,开国先帝英明神武,既然如此,开国先帝肯定不想看到大康沦落到如今这个内忧外患的地步,相信开国先帝若是还在,也一定会同意修撰大康律。”
王璨嘴巴张了张,却是说不出反驳之语。
诚如徐乐所言,现如今的大康,确实是已经过了盛世,内外都有忧患,徐乐巧妙的将这个责任,安在了大康律上,认定就是大康律不够与时俱进,这才是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所以显而易见,必须要重新编撰大康律。
而且提及开国先帝,徐乐的言辞,着实是让王璨不敢,也没法反驳,毕竟他若是反驳了,那么就是自己打自己脸,说开国先帝不够英明了。
王璨郁闷了一下,这才是说道:“祖宗之法,沿袭至今,倘若改变,恐怕会生出诸多祸端,请王爷三思。”
徐乐对答如流:“祖宗留下来的律法,自然是有其英明之处,我也不是要推翻这些律法,而是要修改和添加,这是我编撰大康律的初衷。”
王璨皱眉深思,他没话可说了。
他的反对之语,几乎全被徐乐给破解了。
徐乐说的很漂亮,不是要推翻律法,这让他没辙了,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徐乐要推翻这些律法,另行编写新的律法,所以他们反对的很激烈,毕竟其中涉及到他们祖辈传承下来的好处,若是有了新律法,他们的优待就没了,他们当然是反对了。
可是现在,徐乐却说并不是要改变这些律法,这反倒是让群臣心中稍稍松口气。
徐乐进一步的说道:“王公,若是您不相信,可以由您来主持编撰大康律,在场的所有同僚,都可以在重新编写的大康律上留下姓名。”
很显然,徐乐又是使出了留名那一套。
编撰大康律,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而参与其中的人必然也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这个好处,任何人都是清楚知道的。
哪怕是大儒王璨,都是不由得为之心动。
试问,有谁不想名扬千古呢?
尤其是在场这些官员,更是一个个激动不已,心神向往了。
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姓名,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王爷,此言当真?”王璨都有些压抑不住兴奋的问道。
徐乐郑重的点头道:“当然是真的,当着诸多同僚的面,我哪敢欺骗王公啊。”
王璨颔首,也是认为徐乐不敢骗他,毕竟这么多官员都见证了,徐乐若是骗他,等同于是失信于人,有损于他的口碑,以及他的名誉。
不过王璨却不知道,徐乐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虽然徐乐承诺,由王璨主持编撰大康律,但是实际上,王璨是没有任何实权的,他压根就是一个傀儡罢了,只是在大康律上署名而已,具体的编撰工作,徐乐肯定不会交给他,而是会自行完成。
说起来,王璨主持编撰事宜,倒也是一件好事,王璨的名望,正是徐乐所需要的,有了王璨的德高望重,想必就没有人会质疑新的大康律了。
说难听点,王璨就是一个吉祥物。
徐乐并不在乎青史留名,所以大康律上留不留自己名字,他当然是浑不在意了,对于徐乐来说,他没有任何损失,只是浪费了一些口舌,就能劝说大臣们,这算是完美收场了。
————
徐乐舌战群臣。
只是三言两语,就驳斥了群臣的观点。
同时还以留名史册为诱惑,使得群臣不再反对重新编撰大康律了。
没有了阻力,那么徐乐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施行自己编撰律法的大事了。
徐乐召集了一些大学士,他和宰相云飞章为主导,主持了编撰事宜,至于名义上的支持大局的太傅王璨,则是完全插不上手,纵然王璨表示抗议,可是仍旧不管用,从他被徐乐哄骗之后,他就不再有什么威胁了,群臣之中,心思各异,当然也不可能再同仇敌忾起来。
足足用了一月时间,才完成了编撰之事。
旧的大康律,大部分还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时代变了,可是仍然适用于今朝。
徐乐只是修改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条令,还将一些不合理的律法给变化了一番,他最主要的工作,也是耗费时间最多的,还是想出了许多新的律法,添加到了其中。
按照着徐乐的想法,尽量精简后,写入到了大康律中。
如此一来,新的大康律,俨然是完成了!
这部新大康律,将会影响到大康往后几百年的时光,甚至会产生新的变革。
并且从法律层面上,改变大康!
这或许算是徐乐的变革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