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昭煌此时也不禁运转起五行法目和天眼通,观察起讲法台上的五行灵气的变化,确定那玉梨并非是幻术所化。
不过,他却看到那玉梨之上,水行、土行、木行三行灵气在激烈的运转、融合、分裂、变化着,他从未见过灵气能有如此激烈的变化。
可以肯定,这样的变化,必然不能持续长久,最多半个时辰,那株玉梨之上汇聚的剧烈变化的水、土、木三行灵气就会直接崩溃、消散!
到时候,估计这片刻种出的玉梨也难以保存下来。
梁昭煌心中若有所思,倒是有些明白了林昌道真人的手段。
林昌道真人这灵植术,与其说是在短短时间内种出玉梨,并使开花结果,倒不如说是对于水行、土行、木行三种灵气的精彩运用。
用这三种灵气聚合、调制、变化出的一株三阶玉梨果树。
当然,梁昭煌估计这种对于水行、土行、木行三种灵气堪称精妙到巅峰的运用手段,估计不是林昌道真人自己真正掌握的手段,而是靠着那一滴神奇的紫液。
但是,此时这玉梨树上,堪称造化一般的水、土、木三行灵气运转、变化,可以说是让他大开眼界,也是收获巨大。
水、土、木三行能够如此运转、造化,五行灵气、五行法力,自然也能有如此造化、运用。
甚至,五行灵气的变化,还能比这三行灵气的变化更为稳定。
梁昭煌此时,观看着玉梨上的水、土、木三行灵气激烈的变化,只觉得心中有诸多感悟涌现。
这些感悟,对他修为的突破、对前路金丹境的感悟都有不小的帮助,不过更多还是对他五行造化身帮助。
梁昭煌只觉得,观察这玉梨的短短时间内,对于五行造化身的完善、改进,有了许多的想法,可以值得一试。
而此时,另一边的杜如弘真人,也开始了自己的灵植术。
但见他手上掐着一套繁复之极的灵诀,口中更是诵念有词,一时伸手向天轻抓,抓下丝丝缕缕清灵之气一时有向地一提提起丝丝缕缕浑浊之气。
两种灵气在他手上汇聚、融合、变化,最后杜如弘张口吐出一道如梦似幻的黄青之气没入其手上汇聚的清浊之气中。
顿时其手上那一团清浊之气也变得梦幻、玄妙起来。
随着这一口黄青之气吐出,杜如弘真人也是瞬间面色苍白周身气息开始出现波动、不稳。
不过,他比林昌道真人好上一些没有服用丹药很快就自己稳住了周身气息,虽然依旧低弱,却并没有崩溃、跌落之势。
很快,杜如弘真人调配好了手中灵气将其打入面前石盆之中。
下一刻杜如弘面前石盆之中同样开始出现奇迹般的变化,那玉梨种子迅速发芽、生根、抽枝、茁壮成长,最后开花、结果,同样结出九颗玉梨来。
杜如弘种出的玉梨却是色呈玉黄,其上光晕同样分为三层也是三阶灵果。
看上去,两位真人却是不相上下。
而杜如弘真人此时显然也没有在意输赢,却是看向林昌道笑着说道:“原来是借物代形之法,难怪林道友不声不响就恢复了肉身甚至进阶了金丹境。”
“不过如此却是取巧之法林道友往后前路堪忧啊!”
杜如弘真人看似为林昌道真人担忧,却是一口点破了林昌道的隐患,可谓是揭人疮疤、骂人揭短,实是用心险恶。
林昌道真人,服用了丹药,此时面色已经恢复了几分,却是一笑道:“林家不过小门小户,不敢与千年郡望杜家相比,能得一金丹已经足矣。”
无疑,林昌道这却是已经有低头、让步的意思了。
林昌道无疑是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不过是刚刚进阶金丹境,还是下品金丹,后路无望;林家也还没有经过考验,进阶郡望门阀。
这时候真的对上郡望黄粱杜家,无疑没有半点好处。
甚至,若是杜家心黑一点,找个机会将他林昌道杀了,那林家立刻就要跌回谷底。
所以,林昌道在稍稍显露锋芒,表明林家也不是任人欺辱之辈后,立刻就开始低头、让步,伏低、做小,表示无力与黄粱杜家相争。
杜如弘显然也明白他的意思,也不知道是接受了林家的伏低做小,还是另有打算,却是没有再继续纠缠。
当下笑着说道:“今日得遇林道友,一番论道,在下也是收获颇多,而今兴尽,也就不继续搅扰林道友金丹宴了。”
“这株黄粱玉梨便送给林道友,算是贺礼吧。”
“期待着下次与道友在郡城相见!”
说着,杜如弘架起一道青黄之光飞遁而去。
却是来去匆匆,让台下许多修士,都有些目瞪口呆。
看着台上两株玉梨,更是一个个满脸懵然。
似梁昭煌这般,能够看透玉梨之中变化,从而有所得的,满场金丹宴中,也不过是一二人罢了。
而更多人都是满目迷惘,怀疑自己所见是幻术罢了。
而这时,林昌道已经招手,让林家子弟将两株玉梨都搬下台去,收了起来。
梁昭煌见此,心中不由有些叹息。
他还想多观察一番那紫色玉梨中的水、土、木三行灵气的变化,这对于他在五行灵气的运转、造化之上的感悟有着不小的帮助。
而至于杜如弘真人种植而出的黄粱玉梨,梁昭煌也运转了五行法目和天眼通查看了一番,却是没有多少收获。
他只能隐约看出其中有种似梦似幻的力量,阻挡了他的观察,甚至让他怀疑,这黄粱玉梨真的只是一种幻术。
不过,梁昭煌也知道,自己的的五行法目加上天眼通,也就是在五行之力的观察之上有效果,甚至能够看到五行道痕。但对于其他属性的灵气、力量,无疑就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了。
也许,那黄粱玉梨之中,真的有什么玄妙造化,只是他看不清、看不懂罢了。
至少,坐在第一排的县令谢蕴,目光就一直落在那黄粱玉梨上,不时点头,似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