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4章 封土一千里

一些有钱,也有爵位,但却没多少封地的,甚至会将这当成另类的获取封地的方式,在这里面疯狂的投钱。

别人动不动心李世民不知道,但他却知道,他动心了。

他差一点,差一点就脱口而出说,想买个三五万匹马匹,分别分给两个嫡子,让李元吉将阴山和定襄两地分给他的两个嫡子。

因为阴山和定襄的两处草场,是颉利势力范围内最好的两处草场。

“怎么,二哥觉得不妥?”

李元吉见李世民噌的一下站起身,站在那儿直愣愣的盯着自己不说话,笑着问。

李世民微不可查的吞了口唾沫,艰难的道:“你这等于是在给他们封地……”

而封地这个东西不能乱给。

什么爵位给什么封地,上限是多少,是有定数的。

如果爵位低的比爵位高的封地还多,那爵位高的就该有意见了。

李元吉乐呵呵笑道:“只是草原上的草场而已,谈不上什么封地。如果他们非要将这当成封地看的话,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我是不会承认的。”

在这种事情上,多多少少得给那些不肯出钱,又或者没钱可出的高级勋贵一些面子。

不然的话,人家闹起来了也不好收场。

所以朝廷说什么都不能承认草原上的草场就是什么封地。

为了区别开来,让高级勋贵们能够挽尊,还得树立起一个例子来。

“真正的封地我会设在漠北,封土一千里,封户不上限,牛羊各三万,马匹一万。”

李元吉笑着继续道。

封土一千里,听起来相当夸张。

可如果这个封土在突厥,尤其还是在突厥的漠北的话,那就没那么夸张了。

毕竟漠北一半是草原,一半是荒漠,一千里地以内,都不一定凑得出十万户人来,距离大唐腹地有数千里之遥。

发展是有机会发展的,往北的话甚至能开拓出一个不输给大唐的帝国,可是往南,在大唐强盛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也成不了什么威胁。

等到能形成威胁的那一日,那就是大唐凋零的时候。

那个时候,漠北也好,大唐腹地也好,领头的都姓李,大家还都是一个祖宗,谁能压倒谁,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如果漠北的李氏后裔能像是刘秀一样,再造乾坤,说不定还能延续大唐上百年的寿命。

所以封土一千里,听上去很吓人,可真的不算什么。

李世民听到这话,下意识的蠕动了一下嘴唇。

他清楚的记得,李元吉曾经说过要将他的嫡长子李承乾封到突厥。

李元吉如今说要在漠北设封土一千里,具体会封谁,已经显而易见了。

李元吉能一口气拿出来一千里封土给他的嫡长子,作为叔父,李元吉算是够可以了。

可是他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总有些不甘。

原因无他,一旦他的嫡长子被封在了漠北,那他这一系就彻底的跟皇位无缘了。

按现在的局势来说,他早该死心了才对。

毕竟,李元吉虽然没坐上那个大位,可李元吉在大唐的根基已经稳如泰山了,其权势远比他和他大哥巅峰时期加起来还要强。

他和他大哥如今又没什么权势,他们的旧部也已经渐渐失去了帮他们东山再起的心思,他们已经没什么翻盘的可能了。

可真到了要脱离权力中心的时候,他心里还是不甘心,不痛快。

“不如换成定襄如何?”

李世民嘴唇蠕动了半天,最终还是说出了这句不该说的话。

李元吉听到这话,似笑非笑的道:“那不如直接换成长安城好了!”

李世民瞬间没声了。

他既不能应,也不敢应,因为他但凡说错一个字,他儿子,乃至他全家人的性命可就没了。

他知道李元吉重情重义,轻易的不会对他和他儿子们下手。

可这不代表李元吉的情义是无底线的,可以任由他挥霍。

所以该低头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敢含糊。

见李世民不出声了,李元吉这才道:“看来二哥已经猜到了我会将谁封在漠北……”

李世民撇了撇嘴。

这还用猜?

你不都提前说了吗?

李元吉笑着道:“不错,我会将承乾封在漠北,你现在就可以为承乾准备起来了。等到我们彻底的征服了突厥,承乾就该赶往漠北管理自己的封国了。

而战后的突厥百废待兴,承乾想要在漠北过的舒适一些,就必须做足准备。”

具体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准备到什么地步,根本不需要多说。

李承乾有一个有资格成为千古一帝的爹,也有一个有资格成为千古贤后的娘,他们夫妻二人会帮李承乾准备好一切,根本不需要其他人操心。

说到长孙是千古贤后,李元吉总觉得有水分。

从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人成年以后的表现看,长孙在教育方面真的一般般。

不然也不会将李承乾教导成一个想成突厥大将军的人,把李泰教导成一个惦记兄长东西的人,把李治教导成一个惦记老子小妾的人。

所以长孙的贤明可能点到其他地方了,没点到育儿上。

反倒是李渊和李世民对长孙儿子们的影响更大。

除了有另类嗜好的李承乾外,李泰和李治的爱好都有点肖父或者肖祖。

现在的李世民是不可能知道他的三个儿子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甚至都不知道他会有三个嫡子。

所以在确认了嫡长子李承乾会被封到漠北以后,他就自然而然的担忧起了儿子就藩以后的生活,他犹豫再三道:“能不能……”

不等李世民把话说完,李元吉就果断道:“不能!”

李世民想说什么,他已经猜到了。

李世民想将长孙无忌要过去,让长孙无忌这个做舅舅的带着长孙氏的人帮衬李承乾一把。

长孙氏会在这件事情上做何选择,李元吉毫不关心。

但长孙无忌这个人,必须跟李世民,乃至于李世民的三个儿子分开。

一旦让他们凑在一起,那他们就算是不能成事,也会给你搅合三分。

而现在大唐皇室内部不适合出现争斗。

所以长孙无忌这个人还是放在西南好。

“只是无忌一个人而已……”

李世民努力的争辩。

无忌?

我还赵敏呢。

李元吉心里腹诽了一句,没好气的道:“二哥是不是忘了,长孙无忌如今还担当着重任呢,他必须留在西南盯着冯盎。

二哥觉得谁能接替他?

是房玄龄,于志宁,薛收,还是韩良?”

房玄龄、于志宁、薛收的资历都够,智谋也够,但是不够腹黑。

不够腹黑的话,根本就在西南站不住脚。

更不可能在冯盎的眼皮子底下盯住冯盎。

韩良则是资历不够、身份地位也不够,让他去盯着冯盎,冯盎仅凭着身份和资历就能压的他喘不过气。

至于其他重臣,人家又没有犯错,平白无故的把人家弄到西南去,给发配一样,人家肯定不答应。

所以目前最适合盯着冯盎的就是长孙无忌。

李世民听到这话,瞬间不吭声了。

他更了解长孙无忌、房玄龄、于志宁、薛收、韩良等人,更清楚长孙无忌是最适合盯着冯盎的人,所以这话他没办法反驳。

“你要是非要选一个人去辅佐承乾的话,就戴胄吧。”

身份不大不小,智慧和谋略都有,在大唐如今又没得到重用,足够了。

至于其他人嘛,还是留下建造大唐比较好。

“武臣呢?”

李世民忙问。

如果是他自己的事情的话,他表现的绝对不会有这么积极,反而会装腔作势,努力的不表露心声。

可是儿子的事,他实在是装不下去,有什么第一时间就问出来了。

李元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想要谁?”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道:“侯君集最好,如果侯君集不行的话就李大亮。”

李元吉略微愣了一下,大致明白了李世民选侯君集和李大亮的目的。

李世民选这两个人,绝对不是因为这两个人忠心,而是这两人是秦王府旧部中,除了秦琼、尉迟恭等人外,最熟悉马战,也是最会打马战的人。

想要在漠北站稳脚跟,马战绝对是主旋律。

所以挑选去漠北的武臣,会马战的人肯定是首选,精通马战的人自然更好。

秦琼如今已经上不了战场了,所以选了也没什么大用。

尉迟恭如今在代州领兵,又有被重任的可能,以后大唐西征,还要委以重任。

所以秦琼和尉迟恭根本没办法选,所以能选的就只有侯君集和李大亮。

而侯君集如今已经彻底的背弃了秦王府,又在战场上屡立功勋,所以侯君集跟李承乾去的可能性不大。

最后可能跟着李承乾去的只有李大亮。

李元吉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的就点头道:“好,那就李大亮吧。”

李大亮这个人吧,谈不上出彩,也谈不上很费,就是中人之姿,但别因为他是中人之姿就觉得他不行。

他这个中人之姿是跟唐初的一众人杰比,如果放在唐中或者唐后期,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不敢说位列武臣第一位,但也能排得上号。

所以李大亮去了漠北,绝对能帮李承乾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