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诡异的人性

这个人就是督师大学士朱大典。

朱大典,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村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初授章邱知县,崇祯五年(公元1633年)升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奉命镇压登州参将孔有德叛乱,彼时,吴三桂、刘良佐等人均在朱大典麾下为偏将。朱大典不负崇祯众望,连战连捷,几歼孔有德全师。由此可见,朱大典的确是一个可用之才。但他是个财迷,见钱就贪,是一个大贪官。崇祯八年二月,流寇攻占凤阳,毁皇陵,朱大典督师凤阳,刮取财贿,因此遭到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人弹劾,诏命革职候审。

弘光帝在南京登基,起用朱大典为兵部左侍郎,逾月进尚书,总督上江军务。

改年,清军大举南下,南京失陷。朱大典见事不可为,遂率军还金华,据府城固守。

方国安、阮大铖人率众南奔,途经金华,强行向朱大典索饷四万两,未遂,便大举围攻金华。

所幸鲁王监国,传旨和解,恶战才结束。

鲁监国封朱大典为文华殿大学士,建行台督师,辖金华、兰溪、汤溪、浦江四县。从此朱大典部成为一支独立的抵抗力量,受命坚守浙西。

鲁监国的老窝绍兴已经被端,清军统帅博洛命跟随方国安一同投降的大才子阮大铖给朱大典写信,他认为,像朱大典这个以贪污闻名于世的小人物,只要一纸招降书便可以摆平了。

但朱大典的表现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朱大典将来信撕碎,杀掉了信使。

博洛勃然大怒,亲自统率满汉大军从绍兴赶往金华,把金华城围起,不由分说,迎头就是一阵狂风暴雨式的猛攻。

哪料朱大典的确是个人才,军事指挥能力超强,指挥自己招募来的义军从容应战。

这一场攻防攻足足相持了二十多天,清军死伤无数,望城却步。

最后,是阮大铖侦知西门新筑土未坚,建议以炮专攻其处,博洛依计而行,果然,一击而城崩。

金华城破,考验人性的时刻终于来临。

朱大典不慌不忙,让家中的妇女先投井自殉,自己则携火绳与子孙、宾客聚于火药库中引爆殉国。

博洛拿朱大典不着,为了泄愤,借口“民不顺命,因屠之”,疯狂屠城。

时人张岱眼中最恨两个人,其一是朱大典,另一是马士英。

张岱在淮扬的时候,亲眼看见朱大典贪横,“真如乳虎苍鹰”;然而张岱也亲眼见证了朱大典“婴城守婺,破家从忠,继之以死”的过程。

世情之起落、人性之诡异,实在让他唏嘘不已。

而最让张岱惊诧的还不是朱大典的表现,而是马士英的悲壮之死。

当日,马士英和方国安一起前来投奔鲁监国,原九江金事王思任致书历数其罪,说他“骄奢淫逸,威福自操,不讲战守大事,只知贪污腐败,以酒色招揽小人,以门墙划分帮派,使得国家人心涣散,士气不扬,左良玉的叛兵未至已经束手无策,北方的强虏方来则提前偷溜,最终,政府流亡,社稷成墟”。

张岱也以鲁藩旧臣的身份上疏,“恳祈立斩弑君卖国第一罪臣”马士英。鲁监国同意了他的申请,把张岱召至御榻前,密令他“先杀后闻”,张岱即带兵数百人前去“除奸”,逼得马士英宵遁江上。

鲁监国政权内既不能容身,马士英又改投隆武政权。

隆武帝倒是想不拘一格用人,无奈马士英名声已臭,许多人都想打倒他以反衬自己的正义和高大,打骂声不绝于耳,王思任更是写“吴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之语以斥马士英。

马士英在唐鲁两政权中均不能用,可谓穷途末路,但他并没有因此转投清方,而是与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吴易一起招募水师在太湖展开抗清斗争。

马士英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的战斗。

在这清军席卷而南、鲁监国政权全线溃败之际,浙东已经没有了明军的立足之地,清兵围剿太湖,太湖兵败,马士英先是遁入台州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后,拒不肯降,从容就义。

马士英死得极惨,被灭绝人性的清军剥皮拆骨,内脏掏空,再塞满稻草,重新用线缝合。

有人把他与周延儒并题,作联一副:“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玉绳之颈,孰怜狐狗之躯。马士英,字瑶草,生怀瑶,死怀草,草装瑶草之皮,群笑犬羊之林石。”

张岱则在鲁监国政权的溃败难以逆转之际,为逃一死,不得不剃头入清,看看别人,想想自己,不由悻悻自嘲说:“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曾经在弘光朝廷痛骂马士英的黄澍,不但投降了满清,而且利用自己是金声同乡的身份,欺骗了金声,攻破了徽州,此类小人,与马士英从容殉国之举相比,应该羞死、愧死。

马士英所投的太湖义士吴易同样是一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

吴易,字日生,崇祯十六年进士,复社人士,其人能诗善文,喜读兵书。

北京失陷时,他不过一名候补官员。

弘光在南京建政,吴易往扬州投靠史可法,上呈《中兴末议》,得史可法题授职方主事。

次年,吴易赴江南筹集粮草,未还而扬州已失。吴易只好率粮船开赴吴江,但吴江也很快告失。

不得已,吴易只好泊船于太湖,随后与同邑举人孙兆奎、诸生沈自駉举义,义军用白布缠头,为明朝戴孝,人称“白头军”。

“白头军”起兵之初,发展迅速,其屯兵长白荡,出没太湖、三泖间,曾三次占领吴江城,并在“分湖大战”,杀敌三千多,斩清中下级军官二十多名,获战船五百余艘,一时声势大振。隆武政权和鲁王朝廷均派人携带“诏书”而来,对吴易加官晋爵,视为中兴大将。

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和崇祯朝名臣陈子龙也在这个时候加入“白头军”之中。

可惜的是,吴易误中清嘉善知县刘肃之的奸计,以为刘肃之有反清复明之心,孤身到县衙与刘肃之洽商举兵事宜,落入刘肃之之手,被执至草桥门,不屈而死。

就义前,吴易留下《绝命辞》一首:

落魄少年场,说霸论王,金鞭玉辔拂垂杨。剑客屠沽连骑去,唤取红妆。

歌笑酒炉旁,筑击高阳,弯弓醉里射天狼。瞥眼神州何处在?半枕黄粱。

成败论英雄,史笔朦胧,与吴霸越事匆匆。尽墨凌烟能几个,人虎人龙。

双弓酒杯中,身世萍逢,半窗斜月透西风。梦里邯郸还说梦,蓦地晨钟。

夏完淳惊闻吴易死讯,白服以往,在吴江为吴易起衣冠冢,赋《吴江野哭》祭奠英雄,诗云: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夏完淳幼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九岁时写作了《代乳集》,年十六拟庾信作《大哀赋》,文采宏逸,辞情感人。

明末陈继儒曾写有《夏童子赞》,称誉其:“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又说他:“矢口发,下笔灵,小叩应,大叩鸣。”

钱谦益则赞他:“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

父亲夏允彝殉国之时,夏完淳静立池边,亲历了父子生离死别的全过程,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抗清到底,为民族雪耻,为父亲报仇。他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栴一起加入吴易“白头军”中,得鲁监国遥授为中书舍人,父亲夏允彝得谥号文忠。

吴易遇害后不久,夏完淳与岳父钱栴也在华亭家中被捕。

清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看见夏完淳不过一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不以为意,慢声道:“小孩子无知无识,识得什么称兵犯逆!想来必是被人诱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知道说话的便是大汉奸洪承畴,故意语带讽刺地说:“本朝有一个大英雄大豪杰,名叫洪亨九(洪承畴字亨九),在松山、杏山与北虏交战,洒血战场,为国捐躯,先皇帝(崇祯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感动海内。我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虽然年少,杀身殉国之心却不肯少于洪先生半分!”

夏完淳这番话一出口,弄得洪承畴好不狼狈,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站立旁边的卫兵赶紧提醒夏完淳,说:“上座者,即洪经略也!”

夏完淳故作糊涂,斥骂那人说:“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下谁人不知?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你等逆贼丑类,也配托忠烈先生大名,污损忠魄!”

夏完淳越骂越带劲,洪承畴无言以应,神色沮丧,如失考妣。

夏完淳的岳父钱栴受刑太重,意志沮丧,夏完淳觉察其神色有异,一旁激励他道:“女婿与大人一同慷慨请死,正可以和陈子龙先生相见于地下,乃是奇伟大丈夫平生之快事,大人不必如此气沮!”

钱栴听了,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洪承畴无奈,只得令士卒把二人押回牢狱。

在狱中,夏完淳谈笑自若,与难友义士吟诗唱和,并写下了《土室余论》、《寄内》、《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等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悲壮文字,展示自己“含笑入地”之志。

顺治四年九月十九日,夏完淳被清军杀害于南京,临刑神色不变,威武不屈,死时年仅十七岁。

在弘光朝,马士英和阮大铖好得如同一对连体婴儿,可是,诚如芜湖抗清志士沈士柱在《祭阮大司马文》中所说,阮大铖“生与马同丑行,死并不得与马共荣名”。

阮大铖早在年轻未举功名时,就曾自题一联于其室,云:“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被时人称为“小人中之小人”。

北京失陷,众人在南都议立新君,阮大铖极力为马士英出谋划策,说:“国难当头,谁先策立君主谁的功劳就高,现在人望比较高的人是史可法,你手握重兵于外,如果不抓紧机会,就只能成为位居史可法之后,不如密约黄得功、刘良佐,再招揽上高杰、刘泽清等人,这样,有了军队的支持,史可法就无能为力了。日后,我与你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则可以挟天子以令东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能不能抓紧,就看你现在的表现了。”

得到马士英援引,阮大铖位居兵部,却对战防之事置之不理,唯以镇压异己为快,以索贿敛财为乐。时人因此于演武场作西江月一首云:“有福自然轮着,无钱不用安排。满街都督没人抬,偏地职方多无赖。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若多财!门前悬挂虎头牌,大小官儿出卖!”

清军攻陷绍兴,阮大铖率先剃发投降,得授其内院职衔。感激之下,其丑态毕现,大张告示,内言“本内院忠义赤诚、敢作敢为,从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又是非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虽然考中明朝科考,却做了三十多年默默无闻的芝麻小官,又受人陷害,诬蔑为魏忠贤阉党中人,惨遭禁锢,抱恨终身。今受大清特别恩赐,超擢为内院职衔”,“我必将抒诚竭忠,肝脑涂地,报答大清朝”。

随后,又自告奋勇请为前驱,表现要破金华擒朱大典以自效。

金华城破,他大开杀戒,以报曾经在金华遭受驱逐之怨。

阮大铖,十足的奸佞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