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产业升级

.

为了补偿波洛与易卜拉欣内心的失望部分,朱慈烺也头一次同意转让汽车生产线。

向两国转让轿车生产线一条,越野车生产线一条,卡车生产线三条,囊括轻卡、中卡、重卡这三个型号。

奥斯曼帝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油比水还便宜的国家,能够一次获得五条汽车生产线,真是让易卜拉欣大喜过望。

当然,考虑到奥斯曼帝国的配套能力,在当地铺设的生产线前期每天的产量最多也就在五十辆左右,一年上万辆而已。

等到三五年之后,才会达到日产一两百辆的规模,真正成为奥斯曼的支柱型产业。

为了获得这五条生产线,波洛与易卜拉欣都付出了价值五千万银币的成品油与精铜。

代价不可谓不大,然而获得的回报也是较为丰厚的,等于实现了产业升级。

以前是造马车的,如今可以造汽车了,这当然能够振奋人心!

前期,所谓的生产线也就是条总装线。

直白地说,就是用从大明进口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就这,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会,连偷师学艺的机会都捞不着!

以最简单且风靡世界的甲壳虫轿车为例。

车壳包括前后保险杠、发动机盖、车门、边窗、挡泥板、车灯、踏板、雨刷器……

底盘包括转向连杆、转向齿轮、减震弹簧、悬挂支撑、底板、手刹、托臂、制动背板……

这些连一半的配件都不到,最精密的发动机就更别提了。

哪怕有了生产线,除了从大明帝国进口发动机之外,别无所求了。

可以说,奥斯曼帝国与新印加帝国的产业工人前三年都是在给大明的师傅当学徒。

等把整个组装流程弄明白了,在没有师傅指点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组装好一辆汽车了,这才算是出徒了。

至于自行制造汽车所需的全部配件,没有五十年是别想了……

即便有这个愿望,兜里也有足够的钱,那还要看朱慈烺的心情!

让两国均具备每年不到十万辆汽车的产能,对大明汽车的市场份额威胁并不大。

而且两国工厂的产能也远远满足不了其自身的需要,未来五十年,依然还要从大明进口整车及零部件。

好的一面就是这两个被朱慈烺重点扶持的盟友,在工业基础方面,迅速追平,甚至反超了法荷等国。

此前,法国已经引进了“信天翁”战机的制造技术。

但这款战机就是一战时期的玩意,其技术含量并不会比甲壳虫汽车更高。

朱慈烺之所以对其他国家在短期内仿制不出“黑脚信天翁”很有信心,就是因为这是一款基于二战飞机研发出来的东西。

二战飞机大多数也都是采用了螺旋桨发动机,简单地说,就是一战飞机的升级版,并没有添加太多的零部件。

但在外形设计与机体材料方面,就比一战那些纯木头飞机要好太多了。

当初大明科学院对原型bf-110等比例缩小,之后造出来的衍生品,可是耗费了不少资金。

高昂的研发费用也直接导致了双发的“黑脚信天翁”,在量产时的价格远超单发的“信天翁”。

可以说,为了研发“黑脚信天翁”,哪怕科学院不是从零开始,也投入巨大的财力与人力才算成功。

朱慈烺认为,除了大明之外,其他国家想要制造出同类型的战机,研发费用不会低于两千万银币。

要使用场地和设施,要聘请大量航空设计师,要打造多款不同尺寸的样机,再进行成百上千次的测试,加上项目组的优厚待遇……

故而方方面面加起来,两千万银币的研发费用,其实一点都不多。

按这个标准,路易十四每年投入一百万银币,说不定二十年之后就真能造出性能接近“黑脚信天翁”的战机了。

如此看来,自己将“黑脚信天翁”的出口时间定在二十年之后也是合情合理的。

等法版“黑脚信天翁”问世,明版“黑脚信天翁”再降价促销……

路易十四的手下要是真能在十年之内造出法版“黑脚信天翁”,那真是能让朱慈烺刮目相看。

这也就意味着法国诞生了某个航空天才,可以直接来个弯道超车了。

朱慈烺倒是愿意拭目以待,因为世界上最好的航空方面的专家,应该都在大明科学院。

年薪五百银币起步,薪资跟能力挂钩,上不封顶,衣食住行,以及女人,全部免费。

科学院还提供最好的设备,资深人士还能看到某皇帝亲自撰写的合订本……

这些待遇加在一起,相信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机构就望尘莫及了。

在安保得力的情况下,歹人哪怕想绑票,都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若是被抓了个现行,那就等于在大明与某国之前出现无法弥合的裂痕了。

想要赔礼道歉,得看某皇帝的心情,以及对方赔偿的究竟是甚子玩意了!

这种事,矢口否认是没用的,当作啥都没发生,那就更好了。

等大明王师登陆某国本土,打个稀巴烂,朱慈烺也当啥都没发生!

海军,尤其是陆战队,对跑到对方沿海地区抢一票非常感兴趣!

这都是拜揭暄所赐,当年就是这么折磨西班牙的秘鲁总督区的……

事到如今,朱慈烺可以负责任地说,普天之下,没一个国家能挡得住大明海军的劫掠!

海上就抵挡不住大明海军的平推,一路推到你家门口,剩下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

某皇帝给海军添置的航空母舰与两栖攻击舰,就是用来干这事的。

即使有了这两种能够搭载舰载机的海战利器,揭暄仍然对海军的规模不甚满意。

一百年之内的小目标就是让海军拥有由五百艘各种战舰组成的大舰队!

目前海军规模已经超过了两百五十艘,还差一小半……

按照一个建造批次需要七到八年计算,填上两百二十艘的大坑,需要每批次多造二十艘。

都用小型铁甲舰弥补缺口的话,这倒是个很简单且省钱的法子。

但揭暄需要的是三级铁甲舰以上的玩意,那就非常费钱了。

不过常规巡逻近海以及群岛的话,经济实惠的小型铁甲舰还是很实用的。

之前,造舰计划的重点是建造主力舰以及三级铁甲舰。

今后的建造重点,将是顶级主力舰、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以及小型铁甲舰。

也就是说,吨位剧中的战舰一下子变成鸡肋了。

从数量来上说,四十四艘巡洋舰(二十四艘布吕歇尔、二十艘俾斯麦)也基本够用了。

在二十五年之内,也就是三个建造批次里,不需要再考虑追加建造更多的巡洋舰了。

三艘布吕歇尔的造价相当于一艘俾斯麦型超级战列舰,但前者的威慑力显然不如后者。

等把h39造出来,五艘布吕歇尔的战斗力也抵不过一艘“兴登堡”!

对其他国家的海军来说,或许布吕歇尔还是好玩意。

但在大明海军这里,吨位越大且火力越猛的战舰才值得青睐以及采购。

既然朱慈烺与揭暄在商议之后,已经决定在第十六批次(1731-1739)开始建造九级战列舰。

那么从现在开始,也就可以砍掉鸡肋一样的六级铁甲舰了。

维持建造最低数量,用于替代舰龄过大的同型战舰。

然偶将淘汰下来的战舰以优惠价卖给盟友,能换到啥都算是赚了。

而且吨位越大的战舰,改装的空间也就越大。

两万吨以上的战列舰,很轻松就可以加装一个机库,用来起降“黑鹰”直升机。

在揭暄的命令行,造船厂已经着手对回来维修的主力舰进行这方面的改装了。

每艘主力舰搭载一到两架直升机虽然不多,可十几艘主力舰加起来,直升机的数量就非常可观了。

直升机工厂已经在研发通用型直升机了,除两名飞行员之外,还可以搭载四人,这正是海军需要的款型。

若是能够尽快研发成功,海军将一次下订两三百架之多。

一旦通用型直升机成为舰载机,那就意味着在抢滩登陆作战时,能将陆战队直接投送到敌方纵深几十公里的距离上。

在该机性能较为理想的情况下,揭暄认为用一百架通用型直升机,一次投送一个营的陆战队员是没问题的……

如此一来,那就真正实现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作战思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明海军的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在数量达不到最佳的情况下,保持吨位与火力上的领先优势。

通过不断更新换代,拉大与身后潜在竞争对手的差距,最终实现掌握百年全球海权的小目标。

从具象来阐述,那就是大明海军的实力相当于身后二到十位之和!

尔等加起来都打不过老子的“大橙子舰队”……

朱慈烺就算是彻底放心了,可以踏踏实实地睡觉了。

路易十四也不用气馁,因为海军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好发展的军种,无非是比较费钱而已。

空军才是爬升难度最高的军种,从飞机到弹道导弹,那就几乎是隔着一座珠穆朗玛峰一样!

一枚“北风”导弹造价二十万银币,光实验就是已经发射了上百枚,这就意味着两千万银币被打没了。

若是算上之后的实验,没包括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开支,就至少打没了七八千万银币!

这还是建立在科学院按照某皇帝赐予的合订本照抄的情况下来完成的,否则一百年时间都摸不着门在哪!

要达到朱慈烺期待的标准,估计整个项目则耗资两亿银币,甚至更多。

可以说,弹道导弹就是亿元俱乐部的门槛。

兜里没一亿银币,就别想进来了……

你想买这个大杀器也不是不行,某皇帝翻十倍卖你!

在任何时代,落后就要挨打,穷就是原罪!

北都特种车辆厂早就接到了一块大肥肉,那就是研制重型越野载重卡车!

至于干嘛用的……

净载重需要达到二十吨,车体中间有一个长条形的凹槽,后期还会安装起重机的吊臂!

要同时满足这么多要求,造价自然是不菲的,单车均价可以达到五万到十万银币!

若是成本更高也无所谓,朱慈烺对这种玩意的成本根本不在乎。

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全部要求,还会给全厂员工发奖金!

研发时间也很宽松,二十年够用了吧?

觉得不够用也没关系,研发团队可以去找阎王爷做延时!

若是有人在故意拖延时间,某皇帝绝对不介意向地府输出一些浪费粮食的人口!

大明的重型卡车的最大载重量都接近十吨了,要是连载重二十吨的特种卡车都做不出来……

目前,大明帝国年产卡车的数量已经达到一百万辆,不过依然供不应求。

可以说,全世界想买卡车的客户都等着求购大明出口的卡车。

尤其是家里有矿的易卜拉欣与波洛,都将买到足够多的卡车作为访问大明的主要任务之一。

奥斯曼帝国由于生产石油,炼油规模也是全球最大的,自然在各方面都更加依赖和倾向于卡车。

帝国上下不但将卡车视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式,还将卡车作为防御匈牙利的陆战武器之一。

根据来自各方面的汇总,预计每年需要至少五到十万辆卡车,才能满足所有需求。

如今得到了生产线,而且使用成品油换购的,自然能让帝国上下喜不自禁。

路易十四也得到了汽车生产线,也是用成品油换购的。

由于尼日利亚油田的开发,加之法国化学家攻克了成品油提炼的奥秘。

使得法国一下子就变成了妥妥的石油加成品油出口国了,相应的益处瞬间就被套现了。

大明帝国已经不太需要原油了,朱慈烺更喜欢质量合格的成品油。

既然是扎金花,干嘛不扎你的成品油呢?

这玩意更贵,更符合朱慈烺的胃口!

郑芝龙在安哥拉的油田也已经实现了开采与炼制一体化,但眼下还不能大规模出口。

每年还要用南非开采出来的矿石来换购大明本土的各种商品,也包括大量的汽车。

朱慈烺首先就是要保证奥斯曼与新印加帝国的基本利益,然后再考虑法国与郑芝龙。

郑芝龙那边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了,少进口一些矿石也饿不死。

最重要的是,南非的矿石与南美的土特产种类重叠的部分不大,反而能形成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