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虎式贺岁

陆军总觉得海军是昊菁皇帝的亲儿子,空军是昊菁皇帝的干儿子,陆军只能算是侄子或者外甥,能捞到直升机都算是过年了。

趁着庆祝昊菁皇帝监国百年之际,陆军也得以揩油,获得了战斗重量达到五十八吨的十号重型坦克(原型虎式),绰号“虎”式。

该型坦克装有一门威力强大的一百零四毫米火炮,备弹五十发,直射距离超过两公里,使用九倍瞄准镜,精度达到一米左右。

由于发动机采用了与“犀鸟”同款的一千两百六十五马力的发动机,使得近六十吨的十号坦克的最高越野时速可达五十公里。

一经问世,酷爱重型坦克的易卜拉辛便决定采购三百辆,用来装备他心爱的禁卫军,并保留五百辆的追加订单权利。

对于重型坦克油耗高的问题,对奥斯曼苏丹来说,那就根本不是个问题,完全可以划出一块油田,专门给重型坦克提供燃料!

而对此有同好的波洛自然不会落后,也订购先行订购了一百二十辆用来装备一个装甲旅,如果部队反馈情况良好,才行增购。

大明陆军第一批次只采购了四百辆,用来装备十个坦克营,包括九个作战营和一个训练营。

限制采购数量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贵,十号坦克批发价就高达每辆一百万银币,三百五十辆就相当于一艘七级战列舰。

这够刺激么?

不够!

“啄木鸟”与“巨嘴鸟”的发动机不是动力性能更强劲么?

刚好给坦克装上!

后世虎式坦克机动性拉跨的事情,在大明完全不会发生。

于是,战斗全重六十七吨的虎王与七十七吨的象式重型坦克就诞生了!

前者装备一台两千零九十七马力的发动机,后者动力达到两千五百五十二马力。

两款坦克的火炮均为一百二十三毫米,备弹五十发,但后者的防御性能更出色。

由于火力与动力都得以提升,造价也自然水涨船高。

十一号坦克,绰号“虎王”,售价一百四十万银币。

十二号坦克,绰号“巨象”,售价一百七十万银币,与“复仇者”A型就差七十万银币。

大明陆军下订单并开始装备的只有“虎”式,“虎王”与“巨象”都只是提交了各采购三个营的申请。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昊菁皇帝也会批准这项申请,就算不能打仗,阅兵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

在河流较少的中州地区,重型坦克就不用担心频繁过河的事情了,可以随心所欲地炮击贼心不死的土著。

土著手里没有单兵火箭筒,重武器只有小口径火炮,根本就威胁不到九号这样的重型坦克,等到虎式过去,那就是单方面的碾压了。

这三款重型坦克研制的本意就是对付敌方的重型坦克,所以备弹都不多,没达到虎式原型的九十余发那么夸张。

由于内部空间足够大,在紧急情况下,还是可以多携带二十发炮弹的。

在明法双方完成所有换地之后,如若朱慈烺将十个重型坦克营部署在草原中部地区,配合五个大队的战斗机和五个大队的直升机。

恐怕路易十四就不敢将都城定在北都了,至少得迁往保定或者济南。

从双方边境开始突击的话,大明王师三天就能攻到北都城下。

在百年庆典期间,海战新兵器被推出得不多,但大明海军的优势巨大。

朱慈烺认为已经超过了后世1950-2000年期间,美国海军对苏联海军的优势。

从一七四零年开始,标志着战斗力比法、奥、印、荷、普、瑞、倭、波等国舰队之和还要多的大明海军进入了全盛时期。

倘若在五十年之内,大明海军不获得新战舰的补充,大明帝国的海上优势也能至少维持到一八零零年。

就算到了那个时间节点,朱慈烺也不认为法国或其他国家的海军能达到大明海军一半数量的航空母舰。

1740-1800年期间的六十年,平均每三年服役一艘三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整个时间段内也只能服役二十艘而已。

只有每两年服役一艘航母,到一八零零年才能追上大明海军。

就算对方自行建造的航母的成本只有一亿银币,舰载机是免费的。

平均每年支出的建造费用就高达五千万银币,这是除大明之外的任何国家都很难承受的标准。

哪怕某国岁入五亿银币,光是造航母就要之处十分之一的岁入,这就非常可怕了。

因为造航母的钱不能等同于军费总额,海陆空三军都需要养活。

不能因为造航母,就直接让三军勒紧裤腰带……

如若军费开支达到岁入的四五成,那本国的经济建设与其他方面的开始就要被大幅度的压缩了,也就离崩溃为期不远了。

两个土豪元首敢这么玩,因为人家屁股底下挖出来就是钱。

别人眼红也没用,奥斯曼帝国与印加帝国都是大明的铁杆盟友。

或许其他国家可以不救,但这俩必须得救,谁会拒绝拯救自己的聚宝盆呢?

在朱慈烺持续不断的扶持下,这两家本身的实力已经足够强了。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的宿敌神圣罗马帝国被消灭之后,法国也要搬家走人了。

等于只剩下东边的波斯了,周边安全环境大为好转。

而印加帝国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不但坐拥两洋优势,还与大明比邻而居。

整个南美只有三家,另外一家就是荷属苏里南,跟印加帝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回到北都的揭暄已经着手砍掉了一个编队四艘七级战列舰(国王),在获得新一批此的战列舰和航母之后,而且欧战基本结束,海军没必要保留三个编队的七级战列舰了。

原本的五艘九级战列舰、七艘八级战列舰、十二艘七级战列舰,被编为六个编队。

通常被分散在全球范围内的基地,譬如波罗的海(波罗堡)、地中海(克里特岛)、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大西洋(纽要)、澳州(悉尼)、本土。

只有例行演练与战时才会集结起来,而巡洋舰则作为航空母舰的主要护航舰艇,充当带刀侍卫的角色。

沿海地区巡逻则依仗三级驱逐舰(吉野),排水量达到七千吨的四级驱逐舰(定远)属于鸡肋。

执行远征任务有点短腿,水浅的内河又进不去,最终全被揭暄当鸡肋给砍掉了,节省下来的钱刚好采购主力舰。

由于海军方面对“军舰鸟”的测试比较满意,该型战机的作战性能基本达到了海军的预期,故而主力舰队航母化也就是必然趋势了。

尽管不少人都对战列舰情有独钟,但昊菁皇帝与海军总司令揭暄都认为航母是未来海战的头号利器,所谓的分歧也就不存在了。

不光是四艘七级战列舰,还有四艘万吨级小型航母和六艘万吨级两栖攻击舰,也全部被砍了。

揭暄认为海军保留三十艘大中型航母与二十八艘两栖攻击舰已经足够用了,根本没必要继续保留排水量更小的战舰。

再过六十年,到一八零零年左右,二型航母也将沦为被淘汰的货色。

届时海军将全部采购满载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三型航母,甚至排水量更大的四型航母。

按照朱慈烺与揭暄的设想,海军舰艇将逐步转向以三型航母、二型航母、二型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与两栖打击群。

从目前的以舰种为单位的编队模式,转为混编的战斗群模式,毫无疑问,后者更适合全天候且全类型的海战。

二十艘战列舰被分配到十个航母战斗群里,用来提升战斗群的对岸火力,并保护航母安全。

每个航母战斗群包括三到四艘航母、两艘战列舰、四到五艘巡洋舰,因为要涉及远征问题,所以没有续航力差的驱逐舰和护卫舰。

看似护航舰艇比较少,但只要将三个航母战斗群合并,参与护航的战舰就可以至少达到十八艘之多。

九到十艘二型航母,搭载约八百架“军舰鸟”,便可以对任何一个中等国家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了。

如若需要抢滩登陆,再搭配相同数量的两栖攻击舰。

此前一直停建的万吨级巡洋舰计划,由于海军新战略的出现,也就被激活了。

这就是以五级巡洋舰与六级巡洋舰为蓝本的改进型,满载排水量约一万吨。

排水量更大就会导致造价过高,排水量太小就等于四级驱逐舰。

万吨级巡洋舰能炮击岸上目标,能参与航母护航,航程很大,造价也不算太高。

一个批次建十艘,三个批次二十年左右服役三十艘,对大明财务来说是完全能负担得起的。

尤其是在完成第十七批次(1739-1747)造舰计划,海军在获得至少三艘九级战列舰与两艘八级战列舰之后。

揭暄便将剩余的八艘七级战列舰全部砍掉,海军仅保留八艘九级战列舰与九艘八级战列舰,差不多也够用了。

在保持至少二十八艘中型航母的情况下,战列舰不论多寡,都只能当作辅助作战舰只来使用。

能够出现战列舰对决战列舰的情况微乎其微,放眼全世界,也只能出现法国与荷兰跟大明翻脸的情况下……

对于第十八批次(1747-1754)造舰计划,除了两艘十级战列舰(H39)之外,揭暄不打算采购任何一级的战列舰了。

在十级战列舰服役之后,现有的九艘八级战列舰,要么退役封存,要么直接转售给其他国家。

同批次的采购重点就是两艘满载排水量达到六万两千吨的十级战列舰,以及两艘同型号的航空母舰。

哪怕将其他型号的作战舰只的建造计划全部砍掉,也要确保这四艘船的预算。

到一八零零年之后,大明将会建造排水量达到八万吨的超级航空母舰(小鹰)。

预计可以搭载喷气式战机一百架,四艘超级航母的作战能力就相当于眼下十到十二艘大型航母的战斗力。

被退役的四艘七级战列舰,被以友情价卖给了印加、奥斯曼、倭国、泡菜。

渴望得到航母的普鲁士、荷兰、倭国、印加则各获得一艘一型航母,而普鲁士、荷兰、印加各分到两艘万吨级两栖攻击舰。

比其白蹭一艘全新九级战列舰的法国,这些倒是有点寒碜,但毕竟价格便宜,而且还能通过易货的方式来获得。

或许在明帝国海军序列之中,这些玩意已经算是淘汰货了。

可在本国海军舰队里,那可是实打实的主力舰。

这些二三流国家的海军巴不得明帝国多淘汰一些主力舰,他们好借机扩充实力。

甚至舔着脸直接预定了下一批次被淘汰的主力舰,反正都是捡破烂,当然要预约。

捡明帝国的破烂——无比光荣!

在大搬家的情况下,有了重磅级内容的军事杂志依然热销。

《世界海军力量解析1740》售出超过五百万本,《世界空军力量解析1740》与《世界陆军力量解析1740》的销量也均超过三百万本。

这也就意味着光是这三本书的销售总额,便超过了一千万银币。

由于是精装书,单册售价达到一枚银币,但并未阻碍读者的购买热情。

很多都是海外来的批发商,一次就买几千甚至一万册,准备运抵海外再赚取差价。

不同于月刊式的军事杂志,《世界海军力量解析》几乎每五年才出一次。

除非有特殊时刻,譬如某大战即将爆发,需要对比双方实力,否则都要等好几年才行。

鉴于欧战结束,世界上与明帝国有关的大战,特别是海战的可能性被大幅度降低。

恐怕下一期《世界海军力量解析》要等到西历一七四五年了……

故而购买眼下这期,对军事发烧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别的不说,搬家坐火车的时候,还能拿出来解闷,与通车的朋友一顿评述。

自从火车,特别是客运列车出现之后,车厢里从来不缺乏大军事家!

不论各行各业,只要稍懂军事,便可侃侃而谈。

这时候就不分行业与出身了,谁说的在理,大家就爱听谁的。

哪怕车厢里有厂卫的眼线,大家也是照说不误,只要不涉及皇室的内容都能说。

拿一堆军事杂志,结合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奇特观点,那真是可以做到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