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水利工程

在临清开展基础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在教育之前,临清的各种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临清本地百姓参与其中,生活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自然而然会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技术教育领域,更被百姓们所认可。

毕竟大家都看到了,学点技术就能多赚不少钱,就能让生活更好。

即使行政委员会不搞教育推广,百姓们也会自发地寻找接受教育的途径。

更不要说,教育委员会筹建的小学还是免费的。

是否收费这件事,左梦庚和其他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大家的意见是要收费的。

毕竟教育领域的成本,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不收费的话,所有的成本都要压在政府头上,这让行政委员会压力山大。

可左梦庚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服了所有人。

【如果收费的话,这数万学童还能剩下多少?】

是的,收不收学费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童数量。

而对于政权的建设而言,人才,更多的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谁也不知道大家的谋划还能隐藏多久,还要时时刻刻防备着朝廷发现之后的镇压。只有自身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才能够消弭风险。

与之相比,教育的成本支出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然了,充足的财政收入,才是这么做的基础。

而充足的财政收入,也是工厂搬迁的底气。

“我们实地考察后,决定将冶炼厂、锻造厂安置在戴村坝附近。”

工厂的选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水力资源。

而安山湖附近除了湖水和运河之外,还有一条河流,就是大汶河。

两个工厂需要的水力驱动装置可以沿着大汶河一字排开,规模远比左庄那边要大的多。

左梦庚对这个选址没有异议,但也有特别关照的地方。

“这附近的水资源不多,因此要好好保护,两个工厂不许往河里排放废弃物。”

蒋巍不解挠头,十分想不明白左梦庚为何如此在意这些。

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他的强制要求,这帮家伙肯定怎么方便怎么来。

环保的事儿,左梦庚强制要求之后,也不怕下面的人阳奉阴违。他叫来了冯本愚,来到了戴村坝。

“咱们这一路走来,应该都看到了,河道简直天成。那可不可以将大汶河引到安山湖来,形成水道?”

左梦庚要做的,就是打算引大汶河水入安山湖,就如同后世那样。

后世东平湖日渐萎缩的情况下,正是引入了大汶河的水源,才保住了东平湖的生态。

当然了,左梦庚打算这么做,并不是出于生态的考虑。

如今的安山湖和运河、大清河相通,根本不担心水源的问题。

左梦庚要的,是通过这个水利工程,将安山湖和泰安、莱芜等地联系起来,使新军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水路深入到山东腹地。

安山湖一战,冯本愚将运河、大清河和安山湖水道打通,一举奠定了自己工程第一人的地位。

左梦庚打算连通安山湖和大汶河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他。

如今工程部队有点特殊,亦军亦民。

不管是战场上的工程架设,还是民政的工程建设,工程部队都有参与。

虽然看似不够专业性,可政权的初期作用性会更大。

后世新中国刚成立时,铁道兵、工程兵、建设兵团等军事组织,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毕竟军队在组织性上是民间不能比的。

左梦庚严重怀疑,大汶河以前就是流入安山湖的。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发现,土地上留有干涸的河道。

虽然现在水流断绝,但既然有现成的河道,工程量会减少许多。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如今的安山湖水域非常广阔,东面紧挨着东平县城。不像后世,东平湖到东平县,足足有近六十里的路程。

这样一来,工程部队只要清理出东平县城到戴村坝这一段十余里的河段,就可以完成水系的连接。

冯本愚跟着左梦庚做了初步的勘察,信心十足,但没有打包票。

“有时间要求吗?”

左梦庚知道他的意思。

现如今的工程,不像后世,做不到那么详细的勘探。

表面上看安山湖到戴村坝有现成的河道,只要把两边挖通,似乎就能将安山湖和大汶河连通了。

但实际上地势高低还要经过精准的测量,而且土地表层之下的构造目前也不清楚,根本不知道开工之后会遇到什么难题。

万一立了军令状,到时候没完成,那不是坐蜡了嘛。

身为提桶工程狗,冯本愚深得谨慎、认真的精髓。

左梦庚倒是没有什么紧迫的心思,而是道:“一到两年内能够贯通,就足够了。即使再长一些,也无所谓。”

他看到了这条水道的价值,但并不急切。

最起码现在山东的局势没有尽在掌控,未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尚未可知。别到时候被战火波及,那所有的工程都白费了。

见条件这么宽松,冯本愚着实松了一口气。

“那我可以分出一支部队来负责此事,不耽搁接下来的作战。”

如今全军都在为接下来的作战做准备,由于要攻略山区,工程部队的任务其实还是蛮重的。

既然左梦庚对大汶河水利工程要求不高,工程部队便可以派遣一支小部队,把先期工作弄起来。

四月末,各大工厂的搬迁正式开始。

这段时间生产的武器弹药正好配发给各个部队,浑身轻松的工厂搬迁起来更加容易多了。

冶炼厂空出来的场地,留给了雅姿公司。

徐氏姐妹决定在这里设立厂址,用来生产皮鞋。

不过摆在徐氏姐妹面前的一大难题就是,工匠不够。

皮革在中原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众产业,除了官方的工坊为了制作铠甲而拥有皮革匠人外,各地都比较少见。

雅姿是要走产业化路线的,因此大量的皮革匠人就是生产的基础。

“倘若从现在开始培育工人,不知要到何时才能生产?松江府那边耽搁一天,就是莫大的损失。”

离开了徐府,俞氏终于不用担心公公、婆婆的眼光,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徐若欣则充分发挥了小姨子的优势,有困难找姐夫嘛。

“姐夫,可否为我们征集工匠呀?”

左梦庚站在土坡上,指着远处徐徐走来的人群,笑道:“诺,你看,你们需要的工匠不是来了嘛。”

徐若琳几人狐疑看去,全都不解。

左富给出了答案。

“先前参座传了消息回来,要我们搜罗皮革匠人。我打听了一下,得知京畿那边的廉官店有大量的皮革匠人,我便派人赶了过去。到了那边才知晓,廉官店制作皮毛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懂得技艺的匠人更是数不胜数。于是便使了些力气,请了一些工匠回来,总不能耽搁了各位的大事。”

左富说的轻松,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廉官店其实是大明境内最大的皮毛集散地,不单单是漠北、辽东的皮毛在这里有所销售,就连西域的商人都会将皮毛送到这里来。

在西域商人的口中,可谓是“不知束鹿县、只知廉官店”的美誉。

廉官店更是和山东的周村、河南的驻马镇齐名,有“山东一村、河北一集、河南一镇”之称。

不过乱世之下,廉官店的皮毛生意也大受影响。特别是西北农民造反后,西域的皮毛很难运送过来,让廉官店也日渐衰落。

加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得当地不少人都选择了逃亡。

这种时候左富手段尽出,坑蒙拐骗,竟然拉来了一千多名皮革工匠。

虽然这些工匠的技艺都比较传统和原始,但最起码可以帮助雅姿完成皮毛到皮革的加工。至于后续的制鞋匠人,那就需要雅姿自己培养了。

可无论如何,这些工匠将成为临清这边皮革工艺的先驱。

毕竟皮革的用途,远非皮鞋一项。

有了自己的皮革加工工业,今后各种甲具的生产也就没有阻碍了。

因此按照左梦庚的计划,这边是要皮革厂和鞋厂一起动工的。

皮革厂既能够为鞋厂提供原料,同时也可以承担其他皮革用具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