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库峪制度

这段时间来辛苦折腾的结果,也让白玉琦踌躇满志的看着眼前这个,跟后世小县城一样的库峪城满意极了。

而跟他一样,闲暇之时喜欢站在无极仙宫高耸的城门楼子上,居高临下眺望整个库峪城的还有大唐君臣。

每到“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库峪城平坦的岩石大道上,都会出现大量由粗笨的竹制二八载重自行车汇聚而成的车流。

一群群流民工兴高采烈的用力蹬着二八,与身边的同伴高声谈笑着,或是说着家长里短谁家婆娘的闲话,或是讨论着今天晚上大膳堂又会有什么好吃的供餐,熙熙攘攘的从城外的工厂归来。

照道理说,规模这么庞大的车流人群汇聚到一起,必然会造成各种混乱。

可是在库峪城这一切却并不存在,明明没有任何武侯拿着棍子嘶吼驱赶,一切也都显得是那么的井井有条。

宽达十五丈的大道上,车有道、马有路,被长长窄窄的花坛、灌木丛和一排排整齐的行道树隔开的路面。

分为了车道、马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等等功用不同的道路,载货的大车、拉货的马车、拖货的人力三轮车,都各行其道的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所有人都自觉的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右侧前行,每到经过相交的路口时,还会遵照路口中央岗亭里的交管员……全称好像是叫“交通管理指挥员”的人,挥舞的红绿小旗和吹响的尖锐哔哔竹哨声,或是停下等待,或是快速通过。

而这种井然有序的画面整齐的让人震撼,让大唐君臣不禁怀疑,大唐的精兵悍卒能不能做到这么行令禁止。

至于为什么都靠右行走?

当初制定这个规则的无极帝君大老爷说:靠右走是因为神仙保“佑”啊!

“玉帝现在在何处?”

李世民收回怎么也看不够这库峪仙城的眼神,头也不回的询问了一句。

“陛下,帝君带着孙老神仙、岐晖真人等道家弟子,还有尉迟宝琳等勋贵子弟进山了。”

皇帝身后自然有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盯着无极帝君的百骑恭敬禀报。

这几乎是他们百骑司近来最重要的任务了,为的就是好随时回答时不时就会询问无极帝君在干什么的陛下。

“又不在城里么?”

李世民那叫一个无奈,也不知道这个神仙御弟那来这么好的精力。

自打他来了这无极仙宫借居避暑,就没见他消停过的东奔西跑到处折腾。

可也正是他这种停不下来的折腾劲,让这座库峪仙城、无极仙宫,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一天一个大变样的,发生着速度惊人的变化。

也不知道他那来那么些奇思妙想,还是说库峪城里的各种精巧奇物本就是上界所有,他只是在这下界重新复造出来?

不仅仅是皇帝陛下难以理解,就连大唐群臣也无比迷茫,谁都知道这库峪仙城里的各种事物都是好东西,无论是仙法神通还是工法匠术,甚至是制度、体系,都让大唐君臣目眩神迷。

但问题是,他们看不懂啊!

不少文官都企图研究分析出,库峪城不用官员就能管理百姓的这种制度体系的原理。

以便于借鉴过来用于改善大唐因为战乱,士大夫不愿做官,所以官员不足的问题。

可是他们越研究,就越是细思极恐!

因为他们发现,如果按照这种库峪制度,士大夫似乎就失去了“读书人=官种子”的天然基础,以及“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官”的必然关系。

这种几乎是断掉儒家根基的事,谁敢胡乱往外说啊?

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在发现了库峪制度其中的秘密之后,一个个脸色铁青。

这要是换了一个人,敢提出这种妖言惑众、离经叛道的制度。

怕不是会引起天下士子群起而攻之,搬出老祖宗孔圣人来喷他个狗血淋头!

可这事放在了库峪城里的这位帝君身上……谁特么敢喷他啊?搬出孔圣都不好使的好吧?

况且,人家无极帝君也根本就没打算亲自在大唐推广“库峪制度”。

反而是他们这些儒家弟子被“库峪制度”所带来的管理效率所吸引,自己主动的去琢磨出来的。

人家一心忙着搞基建呢,对大唐朝堂上的争权夺利压根就没兴趣。

“库峪制度”所带来的效果就摆在那里,学不学是你们自己的事。

这也是这无极帝君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坐拥二百零七座上界,一千一百三十六座下界的无极仙尊,根本就不在乎大唐这“小地方”上的蝇营狗苟。

传授上界技艺的方式,大多也是直接给出模型或样本,由门下弟子自行琢磨领悟。

能不能学得会得看个人悟性,更别提是他们这些想要偷学“库峪制度”的儒家弟子了。

所以意识到“库峪制度”,可能对世家与儒家造成的冲击后,大唐群臣都显得十分沉默。

像对付一般下界学派一样,直接扼杀对方存在的方式,对这位无极帝君来说是无效的,那就只能闭紧自己的嘴巴,期盼皇帝没有意识到“库峪制度”的作用了。

可连他们这些臣子都意识到了,“库峪制度”在管理上的实用性、便捷性、效率性,身为千古一帝英明雄主的李世民岂会意识不到?

更何况李氏建国以来,还一直受到世家门阀的制约。

“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要不是有求于这些传承千年的世家门阀协助李氏治国维稳,饱受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等“五姓七家”压迫之苦的大唐皇帝,怕不是早就操刀子掀桌子了。

现在看到了摆脱世家门阀制约皇权的破局机会,雄才大略的大唐皇帝陛下又怎么肯错过?

这一点不仅仅皇帝知道,其实那些出身世家门阀的臣子同样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