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1042 大仓娘有大主意

周亚萍跟大哥大嫂商议好了,又给沪海的“假爸妈”打电话把这事告知对方。

双方把词儿对了对。

省得婆婆打电话的话,对方说漏了嘴。

周亚萍从大嫂屋里出来,故意来找婆婆。

这时候她的婆婆正在像一只老猫一样暗中观察三儿媳妇呢!

其实,近几年来,在沪海亲家这方面,大仓娘已经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但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她又说不上来。

刚才自己坚持要去沪海参加亲家公的寿宴,很明显萍萍那是坚决反对的。

但是看到拗不过自己,她表面上不敢反对了,转脸却又去找英子和大仓去了。

本来就警觉的大仓娘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鬼。

一会儿萍萍从英子房间出来,大仓娘在院子里装作没事人一样干活。

她倒要看看自己的儿子、儿媳们在搞什么鬼?

没想到萍萍找到院子里来了,脸上有神秘兮兮的神色。

大仓娘心说,又要过来跟我演戏吗?

萍萍小声对婆婆说:“娘,刚才我回去厨房,二嫂说大哥眼睛红红的。

大嫂就跟过去了。

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也就跟过去看看。

看到大哥在屋里哭。”

啊?

大仓娘一下子急了:“发生什么事了,你大哥为什么哭?”

萍萍警惕的往周围看看:“娘您小点声儿,别让孩子们听到。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过节啊,大哥就又想爷爷了。

我和大嫂劝了他半天。”

哦,是这么回事啊。

大仓娘松一口气,也是面现悲伤之色:“你大哥从小就跟爷爷亲。

就像人家说的那样,祖孙俩都不像祖孙俩了,就像哥俩。

你大哥对你爷爷,比对我都亲。

往年过节,有你爷爷,你爷爷坐在最上面,一家人多高兴啊。

现在没有你爷爷了,一过节你大哥就难受,也是人之常情。

哭就哭吧,没别事就好。”

“嗯!”三儿媳妇答应一声,转身去厨房了。

进了阳台,瞥见婆婆看向大哥那屋,一脸关切。

周亚萍暗暗得意,就婆婆这道行,想跟多年的女刑警比侦查,那还差点火候。

她猜的没错,听萍萍这样一说,大仓娘果然打消了很多怀疑。

觉得自己在亲家这事上,有点疑神疑鬼了。

萍萍的爸妈就是爸妈,这里面还能有什么事啊!

这么多年了,自己想要去登门拜望沪海的亲家,之所以大仓他们找各种理由不让自己去,大概还是出于客气的考虑吧?

也许孩子们认为,南方跟北方的风俗习惯差距很大。

如果自己去沪海亲家那里,万一有哪一方面做得不周到,会影响亲家之间的关系。

想到这里,大仓娘感觉十分不服。

要知道,萍萍的爸妈到梁家河来过好几次了。

人家在礼数方面做得中规中矩,完全合乎北方人的风俗习惯。

说明沪海的亲家临来之前,对北方的风俗习惯做了不少的功课。

大仓娘觉得自己在这一方面也不弱啊。

毕竟,大仓也带着自己去过沪海好多次。

自己给小羊看孩子,在那里还待了好几个月呢。

对沪海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可不是什么都不懂吧?

尤其是,这次是去参加寿宴而已。

不是对方有结婚的,或者老人去世,那些大项目,大仓娘还拿不准沪海人的风俗习惯。

至于寿宴嘛,大仓娘觉得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

只要人到场了,酒宴上多说几句好听的不就行了嘛。

而且,大仓娘还想到,自己和老歪明天就赶过去。

直接去亲家那里。

一则,看看有什么活啊,帮着亲家干干。

二则,预先跟亲家母交流一下,旁敲侧击的打听一下沪海的寿宴还有没有特别的讲究?

按理说,亲家的寿宴,大仓娘作为亲家,这是正儿八经的贵重亲戚。

她只要到时候到场参加,接受招待,吃好喝好就行了。

是没有义务帮着干活的。

这种场合,帮着干活的都是本家,哪有亲戚帮着干活的。

但大仓娘认为,来而不往非礼也。

看看人家萍萍的爸妈,那可是从小到大住在大城市的人啊。

可是沪海的亲家来到梁家河,从来不拿自己当亲戚。

直接把自己放在一个到了自己家的位置。

来到之后看到有什么活,都是抢着帮着干活。

这是让大仓娘最感动,最感到温暖的地方。

北方人本性实在,也最喜欢实在人。

尤其是听说沪海人很难相处,没想到自己沪海的亲家却是如此实在,如此朴实。

都让大仓娘有些受宠若惊啦!

所以,她觉得也要实在一回。

明天就赶过去,帮着亲家母张罗张罗。

一会儿天黑了,老梁家的中秋晚宴开始。

在席上,大仓娘跟大仓说,自己后天要去参加沪海亲家的寿宴。

这次必须要去。

并且举出了好几个必须要去的理由。

比方说十多年的亲家了,都是萍萍的爸妈到咱们家来,咱们从没去拜望过他们。

还有就是这次是萍萍爸的六十大寿,他们厂的厂长都去祝贺,肯定办得很隆重。

这么隆重的仪式,梁家河这边必须要高规格出席。

那就是大仓娘和老歪都要去参加。

听了母亲的话,老大做出为难的样子,先看了看三弟媳妇,然后对母亲说:

“娘,您肯定猜到我又想阻止您,不想让您去了。

恭喜您,猜对了。

现在当着小周,我把理由说说您听听啊。

没错,咱们家这些年事事儿多,喜事丧亡的事都有。

人家小周的爸妈在礼数方面做得也十分周全。

而您耿耿于怀的就是自己结成亲家,您从没去登门探望过沪海的亲家。

可您没去,不代表咱们这边失礼了啊。

您家老大一直代替您去探望叔叔和阿姨。

至于这次为什么又不想让您去呢?

我是这么考虑的。

亲戚之间,讲究个来往。

来而不往非礼也。

意思是,以按俺爷爷在的时候,爷爷做寿,还有奶奶做寿,无论哪个亲家都没有来参加的。

现在沪海的亲家要做寿了,如果您去参加了。

那么,过些日子奶奶做寿,小周的爸妈是不是也要来贺寿呢?

因为咱们去贺寿过了,如果他们不来,那就显得好像失礼。

如果他们也要来贺寿,那就有点疲于奔命了。

毕竟以后您和俺叔也要做寿。

一年到头不用劳动不用生产了,整天奔波于沪海和梁家河之间。

净做这些表面文章了。

这会给小周的爸妈造成很大负担。

还有一点我不同意您去,您想想,您可不止沪海一个亲家啊!

老三媳妇的爸妈做寿,您去祝贺。

那么顾老师那边做寿,您肯定也要去参加。

小羊的父母做寿,您也要参加。

同理,因为您去参加他们的寿宴,到时候他们也得来参加咱家这边的寿宴。

这样的人情往来太过于频繁,不管给谁都会造成很大负担。

如果您去沪海参加寿宴,那么您就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儿。

所以啊,您还是不去为好。

您不去,其实是不给小周的爸妈增加负担。”

老大这一番话,理由不可谓不充足。

但是很明显,并没有说服母亲。

母亲摇头冷笑:“老大,你这些理由总是一套一套的。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

可是你娘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你娘这次去参加的,是萍萍她爸的六十大寿。

我只参加六十大寿。

毕竟六十大寿是人一辈子很重要的一个岁数。

必须隆重祝贺。

也许到了萍萍爸爸七十大寿,八十大寿,我还会去参加。

但不是整头的岁数我不就去了。

萍萍爸妈要参加咱们这边寿宴,我们的六十大寿早就过了。

要来,那就等着我们整头数的年龄吧。

至于顾老师和小羊父母那边,我也只去参加整头数的寿宴。

这样一来,不就没有负担了吗?

而且隔上十年,去祝寿一次,亲家之间也聚聚,多好啊!

就这么定了。

要是说这个头是我带的,那我只带好头。

反正就是一句话,萍萍爸爸这次六十大寿,我是非去参加不可。

谁也拦不住。“

好吧!

大仓和英子他们交换一个眼色。

其实他们早就知道拦不住了。

拦不住,但是也难不住他们。

早就商量好对策了。

到后天晚上在沪海办个假的寿宴。

这样就把母亲糊弄过去了。

至于办假的寿宴总得花个十万二十万的,对于大仓来说那都是毛毛雨。

孝顺母亲,让母亲开心,这点钱还叫钱吗?

第二天吃过早饭,周亚萍是要赶回沪海的。

老大一家和小四儿一家也跟她同路一块儿回去了。

只留下了三仓和孩子,让他明天带母亲和叔一块儿去沪海。

三仓是故意不回去的。

丈母娘让萍萍回去帮着操办寿宴,按理说他这个唯一的女婿也要去帮忙。

可三仓才不伺候老丈人一家呢。

从一开始他跟萍萍那事让丈人两口子知道,这夫妻俩就出尽了幺蛾子。

早已经把三仓得罪苦了。

最可恨的是,这两口子那夜郎自大的,作为土生土长沪海人的傲娇。

实在是傲娇得过分了。

明明三仓跟萍萍已经结亲,萍萍成了老梁家的儿媳妇了。

可周文良夫妻俩明确告诉三仓和萍萍,这门亲门不当户不对。

他们作为高贵的沪海人,老牌国企的干部,跟北方一户农家人成为亲家,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耻辱。

如果让沪海的亲戚朋友看到他们土得掉渣的亲家,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再也抬不起头。

所以,周文良夫妇拒绝跟对方认亲。

女儿跟了梁三仓,那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周文良两口子,完全可以不认那门亲家。

逼得三仓和大哥他们没办法,只好找了俩群演,从此扮演“萍萍爸妈”的角色。

这都是什么事啊!

这是三仓永远不能原谅萍萍爸妈的地方。

他和萍萍结婚十多年了,孩子都上小学了,可他永远对于孩子的姥娘姥爷没有半点好感。

平时几乎是“贵足不踏贱地”。

逢年过节必须要陪萍萍去看看她的爸妈,三仓也只能是逢场作戏,到那里略略一坐就走。

几乎没在他们家吃过饭。

更不用说星期天去丈母娘家干活了。

周文良夫妇想都别想。

这次他要过六十大寿,三仓不但没有丝毫祝贺之心,心里还暗骂,要寿你自己“受”去!

更不用说跟着萍萍早早回去帮着张罗了。

是他主动跟大哥请缨留下,明天陪着母亲和叔一起去沪海。

大哥他们走了以后,三仓带着孩子去了县城,跟几个老同学聚会去了。

离着十月一假期还有好几天,所以中秋节放假,八月十六照常上课。

二仓和云丽也去学校了。

家里又只剩下大仓娘和老歪。

大仓娘就开始琢磨,她准备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今天就去沪海,帮着亲家母张罗张罗,干点活。

虽然她没去过亲家家里,但她知道亲家住在沪海洗化厂里的家属区。

亲家公叫周文良。

鼻子底下是大路,知道这些信息就足够找上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