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周边的南宋官军,以身处凤州的杨巨源反应最为激烈,毕竟他和李好义自筹划“诛吴”以来就是最为亲近的战友、兄弟。
李兄弟他身为功臣竟惨死,必然为真凶的王喜却逍遥法外,凤箫吟处决如此不当,难免令杨巨源感到不忿:“凤箫吟此人,剑术虽高超,终究妇人,诸多愚见。”
杨巨源对凤箫吟的偏见由来已久。二月诛吴原本他是头功,安丙上奏朝廷时却将他忽略不计,状告到凤箫吟那里,凤箫吟竟然直接去问安丙,杨巨源为何不在名单上;事后还代安丙当传话筒,告诉杨巨源说,安丙之所以不署他名,是怕朝廷追究他“提议伪造圣旨”。杨巨源一听就知道安丙纯属扯淡,内心直喊:“这借口,鬼信!安丙是故意隐瞒不报!”然而凤箫吟告诉他时竟然满脸的天真无邪
从那时起杨巨源就觉得完了!川蜀官军基本都要看义军面子,可义军最高长官居然是个傻婆娘啊!
哎,算了算了,她不行,我帮她多担待点吧。杨巨源发完牢骚,继续做事,抗金。
这世上再没有谁比杨巨源更清楚,安丙铲除异己的本领有多强。譬如孙忠锐,就是安丙暗中推到对立面、又借他杨巨源嫉恶如仇之刀所杀。为了内斗不惜便宜外敌,安丙做得委实比王喜还绝,招致的祸乱之火从仙人关一直烧到短刀谷因怕孙忠锐、吴曦在敌方战功高过自己,所以安丙才没有变节投敌、倾斜回了徐辕和凤箫吟而已!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
孙忠锐、吴曦,就是杨巨源和王喜共同的前车之鉴。
杨巨源虽然没安丙那么老辣,更没吴曦王喜那么凶残,却也不是个老实人好欺负。很早以前他就开始派亲信去宋廷到处诉说自己的功劳,并怂恿好友彭辂直接给韩侂胄写信告安丙的状。
然而,人心不可估量,海水不可斗量杨巨源虽当彭辂是好友,怎料彭辂转头就对安丙告密。
安丙几乎当时就知道,杨巨源竟将二月诛吴的细节全部记录、刻印、传布!若是对宋廷暴露出安丙的申报不实,安丙的身家性命必然不保。“杨巨源,找死啊!”连日来,安丙早就把铲除杨巨源的线铺好,只不过被刘昌国毒杀李好义的枝节冲停了几日。
是的,李好义突然遇害,摧锋军差点兵变,王喜露出狰狞面目,一连串意外,安丙早就懵了。
却说王喜收到林陌回信后,深知自己不是那么好“督促”安丙搅混大散关督促?安丙内心向着凤箫吟,口口声声“盟主”,完全看作靠山。
王喜脑子却是一等一的灵活,不能随心操控,那我投其所好,不就行了?
林陌的心意王喜是清楚的,若想要大散关乱,最容易的就是挑起凤州杨巨源集团反叛,不过,杨巨源虽然对凤箫吟诸多藐视,却不可能因为不忿李好义之死处决不公就反叛,而更多的是求同存异一起化悲愤为力量向金军砍杀。但杨巨源此人有个死穴,好大喜功且不依不饶,这一点成功地引起了安丙对他的反感和憎恶,一旦安丙继续打压,自会造成恶性循环。
那就从安丙和杨巨源的关系入手!王喜“督促”不成,“怂恿”还不行吗。
于是王喜授意亲信,对安丙以谗言旁敲侧击,提醒安丙终于想起“除杨”计划,一边压着杨巨源给朝廷的信,一边抢先奏报杨巨源有不臣之心,尔后坐等朝廷回信,十有七八是将杨巨源降职处分。
一来凤箫吟在,二来李好义刚死,安丙不敢下重手;本来做到这一步也已经满足林陌所需,接下来静观其变即可宋廷的颠倒是非黑白,势必令在乎功名的杨巨源出离愤怒,杨巨源若能领导凤州军调转锋芒,凭他的一呼百应能力,足以撼动始料不及的凤箫吟。
孰料,王喜亲信物以类聚,个个逮着机会公报私仇,接二连三向安丙诬告杨巨源的部下谋划作乱,安丙心下大悦,剪除杨巨源羽翼不是挺好?便也不管他们都属于二月诛吴的七十四功臣,竟逐一秘密杀害。
不杀则已,一杀完全停不下来,安丙迫不及待竟想将除杨改作诛杨:不等朝廷回信了,直接干掉他好了!不过,思及凤箫吟正坐镇蜀口,安丙又放下了屠刀。秘密杀人不难,难的是那是杨巨源、和他的任何麾下都不同,杀他和杀李好义一样等同于动川蜀的根基盟主和宋堡主心里,我都已经是不二主帅、杨巨源李好义都是辅翼,真的有必要赶尽杀绝吗。
得不偿失,便算了。安丙再怎么老奸巨猾,有个念头都是肯定的,林阡走后,他要做好官军第一人,与凤箫吟共建和谐川蜀。
可惜无巧不成书,人总是会栽在自己的死穴上
安丙的死穴就是:想做好人,想消除污点,怕自己被疏远被轻视,怕自己屈居他人之下。
这日,安丙无意间从李好义部将口中得知,李将军逝世真是不巧啊,盟主给他的信件还在路上什么信件?好像是询问王喜忠奸的
安丙心中一紧,盟主为何找李好义而不找我?李好义和王喜实际早就势成水火,她找李好义问王喜的忠奸根本有失偏颇,只怕她潜意识觉得李好义更为亲近?还是说,盟主她打心底里不信任我安丙?!
有个疙瘩在安丙心里很久了,那就是盟主在太白剑斗千余伪蜀军时,为了招降吴曦的亲信禄老,一口一个李好义,一口一个杨巨源,一句安丙都没有提。
加上这次盟主跨过自己找李好义,加上这次盟主限制王喜而王喜是自己多番回护,加上这次安丙对刘昌国的妻子灭口心里有鬼种种原因,终究烧热了安丙想杀死杨巨源的邪火如果宋廷的降职处分来了,盟主她站杨巨源?!
前后好几个月了,安丙想过停手、却根本停不了,一是杨巨源自己不停找死,二就是因为各种外力铺垫作祟。
吟儿若早知杨巨源一直都在咬安丙不放而安丙早已通过彭辂知晓,她就决计不会将注意力一直留在蜀口的善后工作上。
信息缺失,顾此失彼,限制王喜,忽略安丙。
既然一直重用,又是多事之秋,待人以诚自是使人以诚待我之道可叹吟儿对安丙赋予了全部信任,策略本身没有问题,可谁知道每个人的脑子是怎么长?
安丙认为杨巨源必须死,因为凤箫吟更偏向于他,若是抗金联盟支持他、朝廷的回信很可能不作数故此,未等朝廷结论下来,便教人准备逮捕杨巨源朝廷结论安丙心中有数,对凤箫吟只需先斩后奏!
连日来杨巨源为了给李好义报仇,从凤州出军向凤翔进发,与金军大小交战不可开交。那一厢,林陌以为安丙只是秘密逮捕而非谋杀,这般事态缓和不会引起凤箫吟的过早重视,从而有利于自己为曹王府筹备的下一步计划,当然也就遵循承诺,教凤翔金军对安丙提供杨巨源的罪证。
“如何铲除杨巨源,而又不被宋盟问责”一直是安丙的难题。有多难?说杨巨源跟金军暗通款曲不就成了?
说来也是杨巨源命中应有此劫。
杨巨源向来好功冒进,听闻摧锋军以术虎高琪贴身宝刀在葬礼中献祭,他既是要为李好义报仇的,那就要拿更大的胜仗去告慰兄弟。
于是乎有日突发奇想,给凤翔府都统使送去檄书,信中自称为宣抚副使,加盖参议官官印,试图劝其不战而降、献出凤翔。凤翔金军正愁没法对林陌交差,见到这檄书真是天助我也,赶紧将这封信送到了沔州宣抚司安丙的手上。
劝降的檄书自从寄出后便如石沉大海,杨巨源等不及,决定软硬兼施,率兵五百强攻,可惜兵败退回凤州。才入帅帐,就又收到安丙要他撤回后方的公。
杨巨源有些怀疑,莫不是让我回去,追究此番兵败之罪?昔日孙忠锐之死历历在目,杨巨源当然也留了个心眼。
送来安丙公的,是杨巨源的老熟人高主簿,当初是杨巨源推荐他为随军拨运官的。高主簿拍着胸脯说,没事,安大人不会降罪于你,我以项上人头担保!杨巨源虽不似凤箫吟那般单纯,却觉得自己施恩的高主簿,怎么也不可能骗自己。
杨巨源千不该万不该相信这担保,当初他自己以项上人头向凤箫吟担保可以拉入伙的安丙,现如今跃居群雄之上、正处心积虑要取他项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