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元年和天道六年其实是一个年份,就在大明圣人陈德兴野心勃勃,想要征服世界的时候,他仿佛忘记了华夏本土还没有统一。
就在华夏大地上,还存在着一个可以和大明王朝分庭抗礼的国家——大宋!
当然不是赵琳儿的宋国,而是她的堂兄赵禥当皇帝的那个大宋皇朝。之前陈德兴平定江南的时候,大宋并没有灭亡,只是逃走了。
抱着“不有生者何以图将来”的理念,大宋平章军国师江万里毅然领导了一场数千里的长征。八万大军护着赵禥和数万大宋朝廷的拥护者,从江南西路的洪都府一路逃亡,沿途还有不少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的官员、百姓加入,等进入大理国境内的时候,已经拥众三十万!
而此时的大理国早就已经摆脱了蒙古统治,当权的是大理天定皇帝段兴智——不是南帝段智兴,所以不会一阳指,也就打不过久经战阵的八万江西兵,不到一个月就再次亡国,还把性命丢在了战场上。不过这一回,江万里却没有让大理段氏当什么世袭大理总管。而是彻底绝灭了大理国祚,鸠占鹊巢,将大理城当成了大宋皇帝的行在。
此举,当然引发了大理人民的不满。大理段氏好歹也是三百多年家国天下,在云南这里可算是根深蒂固,虽然大权被高氏所夺也有一百多年,但是段家的民心人望还是有的。要不然高氏都当了大中国(高氏的国号)皇帝了,后来怎么又把国家还给段家了呢?
就在大宋入主的转年,一个大理和尚舍利畏跳出来领导起义,反抗大宋殖民者的侵略。攻杀数年直杀得血流成河,也没有完全平定。最后还是江万里退了一步,改变政策,一口气封了几十个姓高的土司,还让赵禥迎娶了一堆姓高的小姑娘当妃子,还以赵禥的名义下旨,允许和尚参加科举入仕做官,还宣布科举要佛儒并重,这才让高家(大理权臣高氏一族)土司和大理高僧们妥协。舍利畏的起义自然就失败了。
镇压了人民起义,暂时巩固了大宋在大理的统治之后。江万里和一干大宋宰执们都觉得需要改个年号去去晦气,于是新的一年就是大宋教化元年了。
以“教化”为年号,仿佛是想传达出这么一个意思:大宋单纯以武力平定大理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开始就要行教化,易风俗,化夷为汉了。
不过这教化什么的,也不能光凭嘴巴而不用刀剑。这个道理,如今大宋国上下都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这两年的血腥杀戮,如何会有“大宋教化元年”?
而且,如今被平定的不过是大理国核心的地盘,就是大理府、永昌府弄栋府、谋统府、会川府、楚威府、善阐府、建昌府、石城府、东川府、威宁府、秀山府等十二府。北面和乌斯藏接壤的善巨府,西面和天竺接壤的腾冲府,南面和蒲甘、安南、泰国等南番诸国接壤的景眬府,都还不服王化呢。这三府的地盘加起来,比起被大宋朝廷控制的十二府仿佛还大一些呢!
再说了,大宋朝廷现在占有的大理十二府可就在陈明的南川省和广西省边上。卧榻之侧,真的能让大宋这个华夏正统长久安睡下去?
天龙寺旁,一处和汉家豪宅没有什么两样的宅院里,书房之内,几个穿着儒服的男子,正捧着大理这边特产的银生茶(普洱茶),谈论着大宋朝的前途命运。
“德不足佑,人心不足恃,一国之存亡,还在兵精钱多。”
“乱世当中的确如此,咱们过去是忽略这个了,只以为能靠仁德服人。”
“手里的刀够利,才能说仁德,否则就是软弱可欺。”
“是啊,平章公所言极是,我朝过去就亏在太讲仁德上面。结果先丢中原,后失江南,现在就剩下大理十二府,还是靠刀枪打下来的。”
“仁德还是要讲的,不过得先用刀枪,再讲仁德。不把他们打怕了,没有血流成河,哪有什么教夷化汉?教夷化汉的事情一定要抓紧了!大理国的文字、言语,都得给我废除了,用大理字写得书籍能找到的都烧了,大理国的史书也都烧掉,要是有什么大理国的腐儒还敢公开教授大理文字,都捉来坑杀!”
“平章公,都烧了……那今年的科举怎么办?考汉文?那些大理人认得吗?”
“镇之,您还真以为能开科取士啊?”
“平章公,难道咱们不开科举了?”
“科举当然的开!不过谁中谁不中不能看文章。”
“不看文章看什么?”
“看姓什么?谁家的人,哪座庙里的和尚。值得咱们拉拢的,只要能写几个汉字,就给个进士……”
正在说话的几个人,都是当今大宋朝的宰执重臣。平章军国事江万里,左丞相叶梦鼎,右丞相马廷鸾,参知政事王爚。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原来大理国的一个什么王府,现在是江万里的宅子。如今大宋官家脑残,国家大事自然就由江万里兄弟掌握了。现在江万里在朝,江万顷则带兵出镇石城府,防着大明入侵。
而江万里的这处宅邸,基本上就是大宋朝的权力中心了——这江万里可是以贾似道接班人自居,当然要学贾似道的做派了。
喝了一口银生茶,江万里又道:“呵呵,科举不仅为国取士,还是用来笼络人心的。就借这个由头让高价家、杨家、刀家、白家的子弟,还有几座大庙的和尚出来做官!镇之,这次科举,你当主考,一定要办好了。”
镇之是叶梦鼎的字,叶梦鼎愣了愣,“平章公,您不亲自当主考么了?”
“不当了,忙啊!”江万里苦苦一笑,“南边冒出了个什么后果占壁国,西面有出了个阿洪国……都不服王化!西南面还有一个蒲甘国更是以上国自居,前一阵派个使臣过来,要咱们给蒲甘进贡,简直在发疯!”
右丞相马廷鸾嘿嘿一笑:“不知死活的蛮夷,理他们作甚?”
江万里冷哼一声:“怎么能不理?这些蛮夷若不教化好了,我大宋难道要一直局促在大理十二府吗?”
参知政事王爚皱起眉头,“平章公要兴大兵?”
“对,就是要兴兵南征!”
“可是南边都是瘴痢之地啊,平章公万金之躯,万一有什么闪失……”
“什么万金之躯?”江万里一摆手,“还能和陈淮清比?他都去攻打天竺了,老夫就不能南下蒲甘?”
原来江万里南下的主要目标是蒲甘,也就是缅甸。
“蒲甘可是大国啊!”右丞相马廷鸾道。
蒲甘缅甸向来是南番一霸,和高棉王国一东一西,并驾齐驱,仿佛不大容易征服。
江万里嘿嘿一笑,拂了拂胡须,从案几上拿起一份不知道谁写来的书信。
“这是陈君直写给老夫的。”
话一出口,王爚、马廷鸾和叶梦鼎都是一怔,脸上表情顿时复杂起来了。
江万里扫了三人一眼,呵呵一笑:“陈君直在信上说,他很快就要进兵阿拉干,再以阿拉干为跳板,入侵天竺。而阿拉干是蒲甘的属邦,蒲甘多半会出兵救援,到时候蒲甘国内空虚,正好方便我大宋去征服。”
征服?几个大儒都忍不住摇头,这话怎么听着像蒙古人啊?
“呃,是去教化!”江万里也自觉失言,忙更正道,“教化蛮夷,乃是我等读书之人的本分。蒲甘王倒行逆施,胆敢要我华夏正统向其进贡称臣,悖逆如此,焉能不加讨伐?其国人也必然无知无礼,焉能不加以教化?”
三个大儒纷纷点头,这才是正理。孔子说过有教无类,蒲甘蛮夷自然是可以教化的。
“平章公所言有理,只是不知平章公预备带多少兵去教化蒲甘蛮夷?”左相叶梦鼎道,“如今国中稍安,四方不靖,须得大兵镇守。”
“五万!”江万里伸出个巴掌。“蒲甘是大国,便是国中空虚,也得五万人才能得手。”
“那国中只余三万了,怕是不够吧?”
“怎么会只有三万?”江万里一笑,“高家、杨家、刀家他们几家之主,都是读过圣贤书的,这教化蛮夷的事情,他们也该参与。叫他们各出一万兵,朝廷出两万兵即可。”
有道理!这三家的私兵不用白不用,留在国中也是隐患!不过三个大儒还是有些担心。五万大军人是够多了,可是蒲甘国山高路险林密,而且还有瘴痢,时间短一些还好,要是打成持久战,没准就让蛮夷给教化了。
江万里胸有成竹地一笑:“另外,老夫还打算叫天龙寺的老和尚带上礼物,再选几个段家的美女,再给几百斤火药、几门小铜铳,几十个天雷,一并送去蒲甘送给那罗梯诃波帝王,约其共抗暴明。如此,那罗梯诃波帝王必然无备,若是阿拉干事急,说不定还会向我求援,到时候老夫就领着五万大兵去取蒲甘,必然易如反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