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 10 章

这天是个大晴天,日光和煦温暖。

容萸早早爬起身,简单梳洗之后,她先下地干活,给新种的小麦除了草。

她回家的时候,李伯已经做好早饭。

给她盛了一碗红薯粥,她饿极了,端着破碗蹲在屋檐下吃饭。

“冬青托人带了信来,说是刘员外嫁女,需要一身嫁衣。镇上几个绣房现成的花样他家都不满意,现在到处求合心意的绣娘。他们原本要去县里找,冬青找总管到东家跟前说了情,刘家答应让你去试试。”

容萸喜出望外,直接给东家供货少了绣房那道转手,到手的利润更丰厚些。

她现在缺钱得很。

“行,我这两天赶个小样,抽空送去给刘家过目。”

李伯慈爱地拍拍她的头:“先吃完饭再说。”

西山的刘大娘摔了,来人请容萸去看病;回来没多久,村东的张婆婆又头疼得下不了地,着急忙慌跑过去,再回家已是日落黄昏。

院门简陋,吱呀作响,她怕惊动休息的青山,蹑手蹑脚进屋,抬头便瞧见檐下躺椅上一道清瘦的身影。

男子半坐半靠在躺椅上,清风吹着他空荡的衣袖,他的发丝随之轻轻晃动几下。晚霞像绽在天际的牡丹,暖黄的光照在他清晰的侧脸轮廓,容萸睫毛动了一下,目光下移,看到他跟前的花生壳,身边的矮凳上有只木盆,盆中装着满满当当的花生米。

“你怎么出来了?”容萸放下药箱朝他走去。

“今日天气好,我请李伯扶我出来晒晒太阳。”闻人翎轻声道。

容萸抿了下有些干涩的唇,收起剥好的花生粒,拿来簸箕和笤帚清扫地上的壳。

“你身体还没好,不用做这些。”

他抬起眼睛,眉眼带了几分歉意:“你救我应当花费不少。”

从前,千年的人参,雪山之巅的莲花,于他不过唾手可得。但对这个贫穷的乡野孤女而言,救他一命,便要倾尽家产。

容萸没想到他忽然提起这个,不由微微一愣。

“你的救命之恩我暂时无法报答,但也该尽力做点事偿还一些。”闻人翎唇色浅淡,看着她说。

他那双凌厉而漂亮的眼睛看着容萸,眸中不掩认真,她偏过头去。

其他人这么说,多半是客气。可她觉得他这么说,肯定是真的想报答她的恩情。

算了,随他去吧。剥几粒花生也不碍事。

两人用过晚饭,容萸又好一通忙活,洗干净杯盏碗筷,再将灶台收拾完毕,清扫了屋子,她才闲下来。

边屋点了盏油灯,她趴在桌前研究阿娘以前留下的纹饰。

家中贫寒,她没有笔墨,纸是买的最便宜的黄麻纸,柴炭为笔。

阿娘是紫河村最好的绣娘,她描的花样跟市面上的不一样,更加新颖漂亮。加上她绣工好,从来不愁活计。

怕容萸伤着眼睛,她只教了她一些基本的针法。不过容萸聪明,每天夜里看着阿娘熬灯刺绣,多少也看会了些。

桐油灯把容萸的影子投到墙上,闻人翎看到她的头一点一点,马上就要磕到桌上,她又突然清醒,揉了揉泛红的眼睛,拿起炭屑在纸上涂涂画画。

许是对自己不满意,她长叹口气,将纸张翻过来,继续涂改。

刘员外的父亲曾在京城任官,他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刘玉娘是他独生女儿,从小当做掌上明珠养大。

刘玉娘出嫁,铺床的被褥帐幔、穿戴的嫁衣盖头,都是要给夫家观赏的,关系着刘家的颜面。

平常俗物,他家看不上。

容萸看着阿娘留下的那些花样,抠头不已。这些花样都是阿娘死前描的,当时还算时兴。乡里人不会自己画花样,描摹却不难,她们照着阿娘的花样绣,这些花样早就绣烂了。

“你有何难处?”身后忽然传来声响。

容萸惊醒,以为自己吵到他歇息,抿了抿唇满面歉然:“最近李木匠没空,明天、明天我一定请他来修好床。”

闻人翎看着她额头沾染的炭屑,说:“你若是作不出画,我也许可以帮你。”

容萸闻言猛地抬头,对啊,她怎么忘了,青山是京城的富家子弟,想必自幼也是炊金馔玉长大。她正欲说些什么,却见他脸色苍白寡淡,她立即去看他的膝处,摇头:“你的伤还没好,不宜过于劳累。”

“作画不费什么神,你别担心。”

闻人翎索性撑着床板坐起来,“只是我久不执画笔,只怕有些生疏。”

也许并不能合她心意。

“真的不费神吗?”容萸有些不安,又回过头来望他。

“嗯。”他颔首,顿了片刻,又道,“若我累了,便歇息。”

容萸眼珠转了转,终是点头答应。

“刘员外嫁女儿,需要婚嫁绣品,你能不能帮我画一些吉祥喜庆的花样?”

容萸便将手里的纸和炭块挪到床头,又取了软枕垫在他的腿下,以免蜷缩生疼。

闻人翎抚起衣袖,眸子平淡,正要拿炭块,容萸喊住他:“等等。”

他顿住。

只见容萸从袖子里扯出帕子,叠整齐,把炭块一端裹住,再递给他:“别弄脏你的手。”

他的手很漂亮,修长清瘦,比她的还要白。她下意识便想好好保护,舍不得像自己的手一样弄脏。

闻人翎抬眸,不期抬眼对上她的视线,柳眉含笑,杏眼弯弯。

闻人翎自她手中取过简陋的“笔”,在纸上画起来。他幼时在京城跟随祖母,祖母师从名手,绘画一绝,他耳濡目染画工亦是不俗。

简陋的炭块在他手中犹如笔走游龙,先是画了一幅百鸟栖树。他的手仿佛有神性,炭粉浓淡深浅变化万千,引吭高歌的百灵,衔泥筑巢的燕子,便跟有了生命一样,飞到纸上。

灯烛之下,容萸清亮的双眸映着他认真描绘的身影,一时间看得忘了呼吸。

外面的风声沙沙作响,敲击窗棂,闻人翎停笔,抬起头看她。

“这种可好?”

“好!太好了!”容萸欢喜地拿起那张纸,虽然没有上色,但仅凭这线条风姿便胜出镇上绣娘百倍千倍,“镇上学堂的李夫子都没你画得好。”

“青山,你真厉害。”

容萸爱不释手地捧着花样,有青山给她绘样,不愁拿不下这笔生意。

闻人翎侧眸,小姑娘对灯举起黄麻纸,笑了又笑。小姑娘的笑容跟冬天的太阳一样,很柔和,很温暖。

他嘴角轻轻扯了一下,不过他眉眼凌厉惯了,看不出笑意,只是眼神有片刻柔和。

次日早上下雨,容萸无法下地干活,她跟闻人翎商量好花样的颜色,跑去镇上买绣花用的丝线。

空荡的街巷飘荡着细密的雨丝,青石板水光涔涔,街边两侧屋檐水珠低落不停。

容萸撑伞从巷口走过,视线落在那队身影上,脚步顿住。

今日书院休旬,街头的书坊门口已经站了不少早起的书生。

书坊的伙计打着哈欠,慢悠悠地卸下门板,等在门口的书生相互谦让着进了书坊。

那些书生头戴罗巾,身穿玄青色盘领袍,个个温文尔雅。

容萸不禁想到青山,他在京城时,是不是也要到书院念书,穿青色学子衣,头戴罗巾,与兄友吟诗作画,抚琴对弈?

现在只能一个人闷在屋子里。

她觉得这样不好,在家里的时候她每天搜肠刮肚找由头和他说话。可她每天太忙了,有好多事情要做,不能时时留在家中陪他说话解闷。

容萸站了片刻,收伞走进书坊。

小厮上前招呼:“姑娘要买什么书?”

容萸站在书架前,踮起脚挑了许久。既是出身大户之家,青山想必早就念过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文史。这类文史最是枯燥乏味。

她转动目光,看向另一排架子上,深思片刻。

念着回家,容萸到糖铺里又买了些糖,便匆匆赶回家了。

“你说的湖青色丝线没有了,老板给我配的湖绿色。”容萸坐在屋檐下,剥下一粒薄荷糖衣,递给闻人翎,又冲他笑,“会有影响吗?”

“没有。”

闻人翎盯着她递过来的糖,有些怔忡,确定她是给自己的,随即接过捏在掌心。

容萸心情很好,她舔了下嘴唇,背过身去劈丝线,“你最近没有好好吃饭,昨天牙齿流血了,我今天买了些冰片,晚些时候给你做牙粉。”

“嗯。”闻人翎侧过脸来,望见她的笑脸。

他不知她高兴什么。

跑了十几里山路去镇上,自己什么都没添,却给他买了好多东西。

“起风了,我扶你回屋。”感知到凉风从屋檐那头吹来,容萸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起身。

“嗯。”闻人翎点点头,任由她的小手穿过臂弯,撑着他往屋里走去。

容萸扶他进屋,拉好被子。

闻人翎靠在床柱,如往常一样闭目养神。刚刚合上眼,却觉屋中光线一亮。

眼皮轻掀,却见容萸点起一盏桐油灯,放在案头。

“青山,你是不是不习惯乡野的生活?”

他听到姑娘轻声问。

“为什么?”闻人翎抬眸,昏黄的灯光落在姑娘的脸庞,油灯残影落入她眼中好似浮在春水中的繁星,泛着粼粼波光。

她的脸神情似乎有点不自在,耳尖是红的。

“我给你带了礼物消磨时间。”容萸缓缓眨了眨眼,繁星霎时闪烁,“就在枕头底下。”

说完转身跑了。

她的身影消失在门外,闻人翎伸手探向枕下,的确有个油纸包。

一层一层揭开油纸,里头躺着几本书册。

闻人翎面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是借着烛光垂眸扫了眼书的封皮。

是酸得掉牙的书生小姐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