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节度北庭

    年不到五十而官居左相,李适之正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生性喜交游,几个至交好友如今都正当得意。当年他任通州刺史时,按察使韩朝宗对他极为赏识,屡屡上书褒奖举荐,而就在他拜相之前,韩朝宗被天子召回朝中升任京兆尹;和他相交多年的房琯则是升任主客员外郎,正式迈入了郎官这一中级官员序列。有了知心酒友,再加上他如今正炙手可热,李宅的夜生活从来都是多姿多彩,笙歌艳舞甚至常常自宵达旦。

    然而,爱喝酒又爱交友的他处理政务却毫不含糊。前有牛仙客这样的治事高手,他却没有半点逊色,无论晚上喝多少,多晚才就寝,白天却始终精神奕奕,从来没有任何公务滞留堆积,就连有心逮着他交游废事的由头,把他扳倒的李林甫竟也只能徒呼奈何。

    如果说,唯一让李适之心中不快的,就是外头至今尚未平息的传闻——倘若不是杜士仪主动相辞礼让,哪有他的拜相!

    心中既然老大不高兴,这天晚上李宅夜宴之际,他一口气喝了一瓮剑南烧春,随即一时尿急,遂起身退席到后头方便。等出来之后,耳听得前边厅堂丝竹管弦声不断,他反而倒没兴致进去了,站在屋后廊下吹着凉风出神。直到背后有人叫了一声相国,他方才转头瞅了一眼,见是一个末学后进的校书郎,在自家也是常来常往的,他便懒洋洋地问道:“怎么,是前头歌舞不好看,所以逃席出来了?”

    “当然不是,主人不在,我等却在前头兴高采烈,京兆尹韩公不放心,让我来看看相国这是突然到哪里去了。”那校书郎得体地拱了拱手,这才问道,“看相国这意兴阑珊的脸色,莫非是近日有什么不顺遂?我可是听说,相国就任左相以来,朝中事务没有半点滞涩,就连陛下也常常褒奖。莫非是右相那儿有什么言语出来?”

    李林甫和李适之全都出身宗室,又当了宰相,朝中为了分别,除却亲近之人外,旁人常常以左相右相这样的称呼加以区分。此刻李适之听对方小心翼翼地提到李林甫,他便嘿然笑道:“右相?他不学无术,连一篇文章都得让下头小吏代笔,却又能奈我何?只可惜,咱们大唐如今却还有一位隐相,人虽不在朝中,可人人都说他才应该当相国!哼,可笑!”

    听李适之竟是如此说,那校书郎眼神微微一闪,随即仿佛了然地点了点头:“原来相国是为了那些传言担心。如果是如此,我倒有几句话不得不劝相国了。那一位人人称道其知人善任,可相国想一想,如果没有他任用的这些人,又何以成事?所以,归根结底,不过在于用人罢了。可他这一任已经六年,那些跟随他的人有些得以升迁,却也有些人始终原地踏步。倘若相国能把其中有些劳苦功高的人调到别处去高升,他还能否如此从容?”

    李适之遽然色变,看向对方的目光倏然转厉。然而,在他的直视下,那个校书郎却依旧镇定自若。

    “若是相国认为我此言荒谬,那么,就当我没说过好了。朔方可不是一个人的朔方,只要相国做得正,旁人谁能指摘?”

    直到那校书郎长揖行礼悄然离去,李适之仍然在细细沉思,许久方才下定了决心。等到他重回前厅会客时,早已是精神奕奕。半宿狂欢后,宾客散去,他便唤了房琯到自己书斋,稍稍露出点自己的意思,就只见这位主客员外郎大摇其头。

    “怎可如此!适之兄,不是我泼你冷水,那些说杜君礼更应该拜相的流言,十有**就是李林甫散布出来的!你若为此把杜君礼当成眼中钉肉中刺,那便是中了别人的计!”

    “就算是李林甫算计我,焉知没有杜君礼推波助澜的缘故?”

    李适之心烦意乱地在扶手上重重一拍,见房琯仍旧不赞同,他暗自后悔居然和这么个书呆子商量大事。于是,等到次日早朝之后,他回到政事堂雷厉风行地处理完了手头事务,应付了李隆基两项临时召唤,一到家就将昨日那校书郎请到了书斋。他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说:“你昨夜说的话,我想了想觉得颇有道理。可杜君礼镇守朔方,若是我因为一己之私怨,把他的心腹肱股全都调走,那也未免太过分了。”

    尽管在外官任上李适之一直都被人认为精干,可他的起点却比寻常士人高得多。中宗和睿宗登基之后,先后对武周朝遭受了迫害的李唐宗室加以优抚,李适之正赶上了好时候,年未弱冠便授朝散大夫,从五品下,这甚至是不少士人一辈子仕途奋斗的终点。而他在右卫郎将后出的第一任外官就是别驾这样的上佐,所以,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凭借高人一等的官职,以力破巧,无往不利。

    “相国既然如此说,那何妨便动一动朔方节度副使李佺,李老将军?他和相国一样,都是宗室,而且劳苦功高,六年来一直都停留在朔方节度副使的任上,未免有些功高赏薄。想当初,若没有他,杜大帅又如何能够节制朔方?而要让李老将军官得其所,那么就得是如今情势纷乱,正需要老将的地方。一来他就任之后,不会对相国心怀怨望;二来杜大帅没有理由阻止;三来若是真的有功,那便是相国举荐得人;四来,哪怕徒劳无功,也是杜大帅从前文过饰非,李老将军自己徒有虚名之故。”

    被人提到这么一个人选,又游说了这么多理由,李适之立刻恍然大悟。他不再需要对方把话点透,等把人送走后,他便走到后头那幅大唐州郡图前,若有所思地看了又看,最后手指点在了西方。他不会忘记,就在不久之前,突骑施的莫贺达干才在大唐的脸上狠狠甩了一巴掌!

    李适之举荐朔方节度副使李佺为北庭节度使,这自然大大出乎李林甫的意料。他倒不是意外李适之突然把矛头指向杜士仪,事实上,那些流言蜚语正是他吩咐别人散布,特意说给李适之听的,可李适之东挑西选,竟然从李佺下手,他就没法子不在意了。

    把持人事的精髓是明升暗降——就比如他把严挺之、卢绚、齐澣,一个个弄成了詹事、少詹事,全都高高供起来不管事,甚至还给他们弄出了一个养病的名头,如此就可以让天子哪怕想起这些人,他也能有足够的理由阻止他们复出。可现在李适之这哪是明升暗降,这根本就是成全!

    他只是试探性地提出了反对意见,诸如李佺从来不曾独当一面,可紧跟着就被李适之举出了信安王李祎的例子。李祎在那一次出为朔方节度使之前,从来都没有真正领军打仗,可初战之后便大放异彩,最终成为一世名将。不但如此,李适之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绝佳口才,从激励宗室这一方面开始游说天子。结果,李隆基正后悔张守珪病故,李祎病故,开元中后期崛起的这些大唐名将一一凋零,最终竟是欣然点头。

    “适之的举荐,不无道理。李佺在朔方为节度副使多年,兼领经略军使,治军之能应该可见一斑。如今既是北庭多事,就以他为北庭节度使,如此他和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一搭一档,遏制突骑施,应不成问题。”

    李林甫仓促之间,唯一没想到李佺是宗室,此时也只能暗自生闷气,面上还得恭维天子英明。当他和李适之联袂退出来的时候,见这位左相风姿翩翩,眉飞色舞,显然竟高兴得很,他很想刺上对方一句,可最终城府深沉的他还是硬生生忍住了。

    如李适之这样的性子,这样的头脑,日后好摆布得很!

    当李佺擢升北庭节度使的消息传到朔方时,上上下下登时一片哗然,有人替李佺高兴,但也有人替他担忧。能够节度一方,这是无数文官武将的心愿。可西域之乱,十倍胜过其他的地方,那里不但有错综复杂的局势,还有无数敌我不明的小部族,以及出尔反尔,翻脸比谁都快的各族酋长。尤其是李佺单身前去上任,其中艰险困难可见一斑。

    可李佺自己却兴高采烈,他年纪不小,治军严厉,可赏罚分明,将卒对他这个老将也服气。在一些下属主动为他操办的庆贺晚宴上,他连饮三杯后,便一个个叫出了麾下那一个个高低不等军官的名字。六年了,尽管经略军有两万多人,可旅帅一级的军官,他每一个都认识,每一个人的优劣秉性,他都如数家珍。当此刻他一一提点勉励众人的时候,原本应该是喜庆的宴会却充斥着一股伤感怅然的情绪。

    以至于杜士仪到场时,就只见四座一片唏嘘声,就连李佺也是双目通红,水光宛然。

    “到底一把年纪了,老爱追忆往昔。”和杜士仪一块走出厅堂,抬头看着朔方那一弯新月的时候,李佺忍不住轻声叹道,“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了朔方的月亮。年过六十而节度北庭,平生有幸不虚度,我真是得天独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