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集

彼得·菲亚拉:总理。1964年9月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政治学博士,教授。长年在马萨里克大学任教。2004—2011年间任马萨里克大学校长。2012-2013年任捷克教青体部部长。2013年起连续当选众议员,2014年起当选公民党zhuxi,并于2016、2018、2020年连任。2021年10月,公民党等三党组成的竞选联盟赢得众议院选举,12月被任命为总理。

经济情况

概况

捷克主要有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制鞋,木材加工,玻璃制造和啤酒酿造等工业部门。

捷克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在东部欧洲国家中捷克拥有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

捷克的出口对象是欧盟成员,尤其是德国。目前该国经济大多已经私有化,包括银行和电信业。目前中央政府正计划要继续私有化能源业和布拉格机场。2009年捷克经济协会针对捷克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证明,大多数经济学家愿意捷克大多数经济部门实现更多自由化。东欧和中欧的新兴民主国家其中最为发达的。自奥匈帝国时期起,捷克就是东欧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捷克拥有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经济体。

捷克于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取消了同周边国家的边境限制。捷克目前还不是欧元区成员,暂时不考虑加入欧元区。

捷克属于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之中,与西欧国家接触较密切,也是工业化程度与经济情况较好的国家之一。捷克为中等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下滑,2010年捷克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21.52亿美元(世界排名45名),人均GDP18288美元(世界排名38名)。2010年和2011年实现恢复性增长,2012年经济再次下滑。

工业

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70%的工业集中在此。它以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汽车、电力机车、轧钢设备、军工、轻纺为主,化学、玻璃工业也较发达。纺织、制鞋、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工业基础雄厚,二战后,改变了原来的工业结构,重点发展钢铁、重型机械工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40%(1999年)。捷克是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斯洛伐克、波兰、德国、奥地利和美国。1996年啤酒总产量达18.3亿升。1999年捷克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161.1升,比啤酒消费大国德国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费量计,捷克连续7年位居世界榜首。通讯业发展迅速,1998年底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10%,移动电话用户达93万,赶超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

农业

主要种植谷物(小麦,大麦,玉米),土豆,糖甜菜;技术农作物有麻和油菜。值得提到的的还有啤酒花种植,园林(水果园林)和葡萄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基础是牛,猪和家禽的养殖,接下来是养蜂业或是淡水鱼的养殖(特别是鲤鱼)。

旅游业

旅游也是捷克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01年,旅游业的总收入达到1181.3亿捷克克朗,占GNP的5.5%。旅游业雇用职员超过1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2008年,来到布拉格的游客人数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强劲的捷克克朗使捷克对于游客过于昂贵,相对于可得到的服务水平。该国的出租车司机索价过高和扒手问题也遭到旅游指南和游客的批评。2005年,布拉格市长PavelBé,努力通过扑灭小型犯罪来改善该市的名声。不过,除了上述问题外,布拉格还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城市,大部分地方甚至在黑暗中行走也很安全。大致而言,捷克的犯罪率还是较低的。

游客主要来自德国、斯洛伐克、波兰、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韩国、意大利等国,近年来,中国游客大幅增长。主要旅游城市有布拉格、捷克克鲁姆洛夫、卡洛维伐利等。据捷方统计,2019年捷克共吸引游客2198.5万人,比2018年增加73.7万人,创历史纪录。其中外国游客1088.3万人,排名第一的是德国游客,207.6万人,同比增长2.2%;第二和第三分别是斯洛伐克74.9万人,同比增长2.6%;波兰67.2万人,同比增长8.4%;中国游客排名第四,61.2万人,同比减少1%。

对外贸易

1.捷克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取消了外贸的国有垄断,放开外贸经营权,取消进出口商品限制。根据捷克《贸易法典》只要在法院和工商局注册的企业,都有外贸经营权。

2.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亦自由化,进口关税较低,对欧盟和与捷签署贸易协定国家提供最惠国待遇。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提供普惠制待遇,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零关税进口待遇,出口不征税。只有对极少数产品(如武器,药品和麻醉药品等)实行非关税的进口限制,即许可证制度。对国家承担国际义务限制出口的商品(如纺织品,钢材等)要求出口许可证。

3.捷克积极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化进程,并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与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签署了中欧自由贸易协定(CEFTA),在这些协定中,对成员国彼此间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都有更具体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