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长矛破皮入肉。

为了提高命中率,方立安瞄准的是野猪的躯干。然而,到底是盲狙,长矛插哪里了,他也不是十分确定。

野猪受了伤,蹄下变得混乱急躁,哼哼声变成了嘶哑的怒嚎,在黑夜中显得凄厉可怖。

方立安转身,欲进洞再拿几支长矛,却不想狩猎队的少年亮早已拿了他的长矛在他身后候着。

小伙子,很有眼力见儿嘛~

方立安的长矛跟别人的不一样,是根据他自己的身高、力量特制的。平时出门带上两支,有事没事削上两支,堆放在山洞的角落里备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闭目,静心,聆听。

嗖——

噗——

野猪的叫声越加凄惨,不知道是出于痛苦还是出于愤怒,受伤的野猪如同小炮仗般猛地冲向洞口,结果可想而知。

也不知道两只野猪是怎样要好的关系,另一只见状,竟也不逃,同样对着洞口横冲直撞,让人猜不透它是想殉情还是想报仇。

方立安见此也不客气,嗖嗖嗖,连续三击,这只野猪也丧失了行动能力,只余最后的垂死挣扎。

阳带着五个人到外面收拾野猪,不管怎样,先送进安全区域再说。

猪不比狼,新鲜的狼尸,少有动物敢碰,野猪就不一样了,猪血的腥气在空气中弥漫,指不定要引来什么东西。所以趁早把猪抬进来,免得到嘴的鸭子飞了。

野猪还没死透,宇和乔一人补了一矛,很快,两只野猪彻底没了声响。几人手上动作迅速,飞快地将野猪从荆棘中拉出来,抬进洞中。

大晚上的,粮食是没办法收拾了,只能先这么放着,等天亮再说。

此事一出,阳和方立安对来年春天建房子的心情变得迫切起来。现在不仅是人口多,洞中拥挤,粮食也需要一个牢靠的地方妥善保存。

大家心里惦记着粮食,翌日一早,天刚透光,便齐齐来到山洞外查看情况。

小米和花生虽然滚了一地,但好在花生有壳,个头大,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顶多是花生壳被踩烂了。倒是小米,有的被猪血淋到,不是黏在地上,就是结成了块,再难去壳。

不过,想到昨晚的收获,大家也不那么心疼了。天寒地冻,新鲜的野猪肉更加难得。

修仓库的修仓库,捡花生的捡花生,收拾猪的收拾猪,族人们在这个难得忙碌的冬天里,忙得热火朝天,情绪高昂。

待到春花烂漫时,方立安带着族人们进入了制砖的第三道工序——和炼。和炼,顾名思义,就是将纯土加水滋润,像和面一样反复和泥,用手是不行的,得用脚。

其实,最好是用牛力踩踏,做成稠泥,但部落里没有驯养的家牛,只能靠人力来凑。

方立安觉得从某个角度来看,这道工序其实可以当成一项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于是,部落里,凡是年满三周岁的,都被允许参加和炼。

来来来,大家一起踩踩踩。

不消半天,一个个的,不拘男女,不拘老少,全成了泥猴子。

和炼完毕,进入第四道工序,将和炼好的泥土放入坯模中压实塑形。

这道工序比较麻烦,首先需要坯模。

前头天冷,在山洞里猫冬时,方立安闲来无事,带着大家做了许多。长方体的木制坯模,这时候刚好拿来直接用。

接着,放置塑形成功的砖坯时,要注意铺上一层细沙,防止泥粘连。然而,他们所在的区域,黏土好找,细沙难寻,只好用各种茅草树叶来替代。

最后一步,放在现代可能很简单,但是放在原始社会,就变得非常困难——砖坯要阴干,不能曝晒。

方立安思来想去,常年干燥、阴凉的地方,好像只有山洞了。只是,这要是一两天也就算了,在山洞外睡一宿算不得什么大事。可阴干需要一两个月,这么长时间,不可控因素太多,太冒险了。最终,还是去林子深处撸了芭芭叶来,宽大肥硕的叶子细细密密铺在砖坯上,堆的厚厚一层。

阴干的两个月里,族人们并不得闲,先是赶着春耕时节把小米和花生种了,然后才马不停蹄地建造烧砖用的土窑。

方立安是总设计师,连图带比划,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做。总共要建五个土窑,除了第一个捡起来比较费劲,往后越建越熟练。

一群人挖地的挖地,垒土的垒土,伐木的伐木,赶紧赶慢的,等土窑做好,时间即将步入仲夏。

这个过程已经算快的了,因为大家对土窑一无所知,连个概念都没有,想象力什么的在这里完全行不通,只能靠方立安一个人统领指挥。

而且这段期间,族人们几乎没有时间打猎,或者说是佛系打猎,一切随缘。在林子里伐木采叶子的时候,碰上了就猎了,碰不上就算。反正山洞外面还养着羊,十天半个月杀上一只,够解馋了。

传统土窑的外观,远远望去像地里的坟包,顶上搭着厚厚的茅草,防止土窑受到雨水的侵袭。

造好后,方立安试着烧了两天,效果非常不错。

阳和族人们看着高高大大的土窑,心中激荡不已,也不知道未来酋长说的砖瓦房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有土窑漂亮吗?比土窑结实吗?能像土窑一样烧火吗?冬天能有土窑这么暖和吗?

土窑真是太好了,还建什么砖瓦房,我们住土窑吧!

等宇和乔暗搓搓地跟他提出建议,方立安才发现部落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怎么说呢?

土窑不是不能住,但肯定是比不得砖瓦房的,再说砖坯已经打好了,马上就要进入烧砖环节,这时候停手岂不是半途而废?

所以方立安只能竭力动员大家,咱们在努力努力,坚持一段时间,到时候一定能住上干净、明亮、宽敞、温暖的砖瓦房。

好在这两年,他在大家心目中树立的形象十分高大,颇具权威,族人们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妥协了。

再加上今夏的一场暴风雨把其中一个土窑的顶子给掀了,大家心里那点不情不愿立马消失得一干二净,干活又变得积极起来。

一定要住上未来酋长说的砖瓦房,不会被大风刮掉顶子的那种!

考虑到砖头烧制的时间需要十数天之久,五个土窑都做的很大,一次性可以烧制将近100块砖。只是如此一来,五个土窑同时工作,对木柴的需求急剧上升。

每天伐木,砍柴,林子的发际线越来越高,方立安时常想,等人口繁衍的越来越多,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片林子被砍秃就成了迟早的事。

啧,没想到他方立安竟然成了破坏地球森林生态的第一人。

烧砖是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热,土窑里更热。为了防止中暑,大家轮番上阵,采取六班倒的制度,四小时左右一换。

因为烧砖的过程中火不能停,所以夜里也得有人值班。

于是,每天傍晚,男人们都会用荆棘把洞口围起来,女人和老人带着孩子留在洞里过夜,他们去土窑值班。

一方面,他们人多,另一方面,他们有火,并不担心有野兽攻击。要是真有那不长眼的撞上来,下场也逃不过给他们加餐。

第一批砖头烧制好,即将出窑,方立安在红砖和青砖之间犹豫了很久。

出窑前,红砖是风冷,青砖是水冷。

毫无疑问,风冷的过程比水冷要简单的多,但水冷的青砖性能更优,硬度、强度都远远高于风冷的红砖。

结实,密度高,不易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

而且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看后世那些从古代留存下来的房子就知道了,全是青砖。红砖风化的快,几十年后的墙面,有的用手都能抠动。

思来想去,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方立安决定采用水冷的方式出青砖。

累一点就累一点吧,反正已经累了九十九步,最后多累两步也无妨。

方立安算了算,按照每10天出500块砖的速度,中间还要重复和炼、制坯、阴干的过程,不间断出砖,一个季度撑死了出4500块。空出10天,算4000块。

盖房子,一平方需要64块砖,4000块砖是62.5平,等到来年秋天,总共能攒下312.5平的砖头。

盖一个10米长、10米宽的房子,大概需要200多平砖,多出来的刚好可以围着墙垒一圈炕。

算上盖房子的时间,抓抓紧,说不定明年冬天就可以住进去。

一想到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大房子,方立安就激动的不行,浑身充满了干劲。

——

秋风送爽,狗尾粟被果实累弯了腰,族人们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无他,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自从有了小米和花生,男人们从日复一日的狩猎中解放出来,女人们从日复一日的采集中解放出来。

现在,年纪稍大的孩子每天帮着老人一起照看幼儿、生火做饭、喂鸡喂羊,男人们成天烧砖,女人们成天制坯。

秋收这几天,土窑熄火,男人们来到田里收小米,收完小米继续收花生,然后送去山洞,和女人们一起处理,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半个月。

这次收来的粮食,存了一小半放在山洞,其余的都堆在山洞外的茅草仓库。

方立安和阳在仓库外堆了一米高半米厚的砖头,再也不用担心野猪下山乱拱了。

妥善安置好粮食,很快又恢复了制砖的生产线。

女人制坯的速度远远超过男人烧砖的速度,因此,即便进入寒冷的冬天,女人不再和炼、制坯,男人们也不曾停止烧砖。

对于砖头,阳和部落里的其他男人都是无比服气的。又硬又方,坚不可摧。可以想象到,将来用砖头盖出来的房子会是怎样的坚固。

出于天生对武器的热爱和敏感,阳觉得坚硬的砖头可以制成非常棒的武器,比他的石矛还要厉害。

方立安听了,觉得自家阿爸不愧是拥有最强武器的男人,随便给他一个灵感都能想到用来提升武器装备。

只是根据他几百年来对武器的研究经验来看,把砖头制作成其他形式,并不如砖头本身好用。

方立安用自己总结的《街头打架之秘密武器篇》告诉自家阿爸,砖头可砸可打,可抛可丢,可攻可守,可近可远,还可以当成暗器使用。

他拿起一块砖头,放在手里掂了掂,将一些要点动作演示给阳看。

阳看了,用心记下,往后天天拿着砖头练,连带着其他换班休息的人也丢啊丢啊丢、抛啊抛啊抛……

对于族人们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有史以来度过的最暖和的冬天。炉火不断,土窑里的温度很高,直逼春夏。

是的,今年大幅度降温以后,感受到土窑的温暖,阳和方立安商量了一下,把所有的族人都迁了过来。

部落里虽然还没生出家庭观,但男女配对、父母子女的观念早就有了,于是,阳就按照这种想法把所有人分到了五个土窑中。吃饭什么的无需凑到一起,反正各自都有火。

为了安全起见,依旧要围上荆棘,防止野兽侵袭。

因为去年出了野猪糟蹋粮食的事,所以之前用剩下来的荆棘并没有丢,今年又新砍了许多,足够把土窑围起来。

至于山洞那边,羊圈里留了足够多的草料,阳他们隔三差五组队去看看,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整个冬天过的温暖又舒适,等开了春,族人们表示,真心不想回那个冰冷的山洞。

不回就不回吧。

阳对此并不反对,按照儿子的说法,今秋就能把房子建好,以后大家就要长期居住在这边。这样一来,早一点晚一点其实无所谓。

迁居的过程非常顺利,只是羊的数量有点多,十来只,他们跑了两趟才给扛到这边新建的羊圈里。

山洞里面的存的粮食运过来播种,山洞外面仓库存的粮食先挪到山洞里放着,洞口用荆棘挡起来,不怕被偷吃。土窑的顶子到底没有山洞来的稳妥,至少不用担心被风掀飞。

生活就这么有序地进行着,人们辛勤劳作,春耕春播,其他时间全部投放到了制砖上。

房子的地址,方立安早在建造土窑的时候就选好了。因为担心河流会清淘土层,造成地质塌陷,影响房子的稳定性,所以跟土窑一起定在耕地的北边。

他用捡来的石头,圈了个大致范围,让大家有空没空就去挖坑。挖到他理想中的深度后,便开始一步一步打地基。夯土什么的,全靠两只手,超级辛苦。

因为没有水泥,只能用烫好的泥来代替。取材就是黏土,只是在和炼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扎成小段的草。如此烫好的泥可以用于砖石间的填充和粘合,强度虽然比不上水泥,但是就地取材,十分方便。他们最初建造土窑的土便是这么来的。

一边烧砖,一边打地基、夯土、砌墙……

慢慢的,墙越垒越高,不到秋天,就围起来了。

接下来,土窑不烧砖了,开始烧瓦,方立安雕了模具后就撒手不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房梁上。

盖房子,房梁和地基同样重要。房子倒了不好,但是房顶被掀了或者塌了也不好。

因为没有铁钉木胶之类的东西,只能用古代建筑常用的榫卯结构来衔接固定房梁。

他以前虽然有研究,但并没有具体实践过,所以在此之前,还得搞点木头试手。

然而,因为缺少趁手的工具,试验进行的并不顺利。方立安连连受挫下,开始怀念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