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日落碧山庐 第十二章 姐妹重逢

要说气度恢弘,慈寿宫别说比不过百官大朝的太极殿,就连延福殿和宣德殿也大大不如,但是,对于整个内朝来说,这里却是最最顶点的地方。因为能够住在这里的只有太后,即使那个女人不一定是真正的帝母。

自大吴立国以来,被废甚至被杀的皇后有过多位,但是,只要住进慈寿宫的太后,无一例外都能够颐养天年。哪怕是曾经鸩杀了文宗皇帝生母的端敬太后,也因为她亲自调教了四名绝色女子入侍文宗,终其一身都过得富贵尊荣,死后照样得到了隆重的哀荣。久而久之,民间便有人把慈寿宫称作了影子金銮殿。

不管别人怎么说,此时此刻正在慈寿宫偏殿中的梁若却没有半点拘束。自打刚刚进入这儿开始,她就一直在好奇地四处转悠,时不时抓着旁边的小太监询问乱七八糟的问题。可怜这些小太监无不是被训练得木头人似的,哪曾见过这么好问的主,一时竟是个个汗流浃背。

见自己的每个问题无一例外都没有答案,梁若不禁感到万分无趣,只得怏怏回到座位喝茶。无奈上好的龙井喝掉了三壶,点心也换了好些花样,直到太阳快落山,她也没见到一个说话的人,这倔脾气终于犯了。

掌事的太监本想用一贯的恐吓先把人镇住了,谁料这一位根本不吃这一套,无奈之下,他只得进去禀报了徐莹,好一会出来的时候,面上已经是重新堆上了笑容。

“梁姑娘,太皇太后事情多。徐……大人吩咐下来,您先安心用了晚饭,到时候她亲自来见您!”梁若歪着头怀疑地看着面前的太监好一阵子方才开口问道:“这徐大人是谁,说话算数?我可是在这里白白等好久了。早知道这样,我说什么也不会答应进宫,当初长公主可是亲自见的我,也没那么大架子!”

那掌事太监闻声直冒冷汗,连忙欠身答道:“梁姑娘说笑了。这太皇太后可是长公主的外祖母,无论身份还是辈分都要尊贵得多。要说徐大人,这慈寿宫可没有比她更说得上话地人。您且再等等,要不,奴才给您去找几本书来?”

“算了!”

想起自己在山上被师傅逼着念书的情景,梁若顿时觉得意兴阑珊,挥了挥手便重新坐回了椅子,干脆闭目想起了沉香的病——好端端一个人,倘若真是三十岁就撒手人寰。那也太残忍了。要不她重新回山去求见师傅?不行不行,师傅一定会嘲笑她出师了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那就太丢脸了!

在这种乱七八糟地思绪中。时间很快就消磨了过去。用完了丰盛的晚饭,桌上刚刚首饰干净。梁若还在打饱嗝地当口。掌事太监就匆匆进来把四周服侍的宫女太监全都叫了出去,自己则深躬身道:“还请梁姑娘稍待。徐大人立刻就来!”

梁若茫然应了一声,直到大门关上室内悄无一人,她方才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她竟然忘了问那位徐大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男生女是老是少!

“师傅早说我太毛躁,早知道就该多问一声的!”

她轻轻用拳头敲了一下自己地脑袋,没好气地嘟囔了一声,浑然没注意身后的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了。

“早知道毛躁,还敢这么早下山!”

听到这个有些熟悉的声音,梁若顿时呆在了原地。好半晌,她才一下子转过身来死死盯着来人,目不转睛地看了老半晌,忽然发出了一声又惊又喜的大呼。

“师姐!”

看到梁若一如既往地朝自己冲了过来,一把扑进了自己的怀里,徐莹只得把到了嘴边的质问又吞了回去,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把人全都调开了,又有凌亚这个超级高手帮忙望风。她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回山三次,呆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如今过去了这么几年,梁若居然还是一如当年那般天真烂漫。

虽说看似长大了,但实在还是个孩子!

在心中感慨了声,她便把梁若推开了些许,端详着那张清秀可人的面孔,她骤然一板脸道:“师傅下山时难道没吩咐过你么,不可和皇亲国戚搭上关系,你怎么不听?”

梁若先是一阵愕然,见徐莹目光冷冽,她不由满脸委屈:“师傅根本没说过,他只说我的医术已经可以出师了,让我随便找个地方历练。他还说京城乃是人才汇集之地,说我可以过来磨练磨练。还说什么医术够了,世情不够,乱七八糟教训了我一大通!”

这下轮到徐莹愣在了当场,她绝对没有想到,一直以来对她地所作所为最最反对的师傅,居然会对梁若说出这样一席话。如今想来,她已经有四年没有回去见过教导自己的恩师。倘若没有师傅地扶持,她何以在这深宫之中活下来,又何以遇到太皇太后?

“师姐,师姐!”梁若想到刚刚掌事太监所说的徐大人,忽然心中一动,“难道他们说地徐大人就是你?师姐,你真是太厉害了!”

徐莹满心酸楚被这些话消解了大半,一时哭笑不得。望着那张犹带稚气地脸,想到如今里头剩下的那桩疑难,她终于下定了决心——事到如今,也由不得她有什么犹豫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倘若错过机会,她地所有盘算便要全部落空!

“若若,师姐问你,倘若我要你帮一个大忙,你愿不愿意?”

话音刚落,梁若便毫不犹豫地一挺胸道:“师姐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什么帮不帮的!我下山的时候师傅就说过,师姐如果找我帮忙,那我就尽全力帮就是,什么都不用多想!”

徐莹闻言又是一怔,最后强装欣慰地点了点头,心中却塞满了乱七八糟的情绪。她只听到梁若在旁边叽叽喳喳地说着多年山居生涯的趣事乐事,听着她说起师傅这些年的近况,一颗心却早就飞远了。

那位曾经如慈父如长兄一般教导她医术为人的师傅,究竟想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