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便给唐琤解释起了其中的前因后果:“祖师爷之功冠绝千古,万古唯一,这点陛下可否认同?\"
一听自己的先祖吴王唐少陵,唐琤不假思索点头道:“这是自然,吴王爷少年成名,励精图治,宅心仁厚,唐家历代子孙中,最有圣祖爷之风。\"
“可惜了,一念之差,万劫不复,可这丝毫不能掩盖,吴王爷是个伟大的人!\"
虽是自己的先祖,唐琤依旧实事求是,根据史书上所言来评判,不枉顺私情。
若不是当年吴王爷妇人之仁,不忍发生战争,委屈求和,甚至下令让自己的女儿前去和亲,
天武爷也不会夺取政权,吴王唐少陵这一辈子变可安稳地坐在至尊之上,万人敬仰,八方来朝。
一念之差,便让吴王唐少陵陷入了万劫不复!
历史上的一幕幕,成了多少人心中的意难平。
天武爷与公主姐弟情深,不忍姐姐前去他国受苦,发动发动政变,振臂一呼天下应。
从此雪霁王朝便有了“公主不和亲,君王死社稷。\"的番号,天武爷继位后,更是一生勤勉,南征北战,让雪霁王朝称霸天下,为唐琤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而吴王爷现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一旦与敌国发动战争,雪霁的百姓赋税加重,妻子送夫,老父送儿……这一系列惨状将会再生,
他作为雪霁君王,便决定牺牲一家成就万家,让爱女前去和亲,这种情怀亦值得肯定。
留下的,不过是后人悲怆的叹息声罢了。
唐琤叹息之后,眼神变得坚定,全是对先辈的敬仰之情。
“缪矣,缪矣!\"
“看来陛下也困于其中,光凭借史书记载的一面之词,根本不了解祖师爷!\"
余清伸出食指,在唐琤眼前摇了摇,双眸之中满是唐琤不了解真正史实的轻蔑。
“朕不了解自己的先祖,难不成你更了解?\"
唐琤面色阴沉下来,冷冷地盯着余清说道。
唐琤他从小饱览先祖起居注,几乎雪霁王朝每位皇帝每天所做之事,都能倒背如流。
如今一个地宫守护,居然说他不了解他的先祖,岂不可笑?
“那依陛下之见,天武爷有多强?\"
余清没有直接回答唐琤的问题,而是反问起了唐琤。
“与天而武,盖世独尊,万古第一!\"
天武爷可是唐琤的偶像,每当谈起来天武爷之时,唐琤心中便热血翻涌,浑身精神抖擞。
“那陛下可否发现其中疑点?\"
余清目光一凝,直视着唐琤,余清的双目,仿佛一个无限的深渊,让人不自觉地朝下陷。
“什么疑点?\"
余清莫名其妙的发问,唐琤感觉一头雾水,这其中能有什么疑点?
“与天而武,盖世无敌?\"余清冷笑一声,说出的虽然是奉承之词,却满是嘲讽之意。
“试问天地间,除了天武爷之外,何人有此成就?何人能与天而武?\"
唐琤听出了余清的嘲讽之意,眼神之中满是愤怒之意,朝着余清狠狠地瞪了一眼。
“好,就如陛下所言,天武爷的确如此强!\"
余清意识到自己太过激动,逾越身份了,便退了一步,躬身下腰。
“天武爷与天而武,万古唯一,这是事实,你若再敢冷嘲热讽,休怪朕不客气!\"
唐琤自知敌不过余清,祖宗之名,不得玷污,天武之名,更不得有丝毫受损!
“那他是天生便如此强,还是通过后天陪养变得如此强的呢?\"
余清低着头,朝着唐琤询问道。
“若天武爷是先天所成,那同为唐家子孙,祖师爷又为何没有如此神通?\"
没等唐琤回复,余清就将身子挺直,面色赤红,激动地唐琤继续讲述着。
“若天武爷是后天所成,除了祖师爷和祖师母,又是谁将他培育呢?\"
余清这一连串的问话让唐琤,不知从何处开始回答。
孩子的成长的确和父母的培养脱离不了关系,若是先天所成,那唐家历代族人,也当拥有如此实力。
唐琤当年在阅读有关天武爷的书籍的时候,也曾这么思考过,但始终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奈何历史悠久,无从考证,唐琤曾多次私下派人找寻有关当年资料,也未曾找到他想要的结果。
他当时给了一个敷衍自己的解释:天武爷太过强悍,吴王爷敌不过。
余清见唐琤没有说话,接着慷慨激昂地说道:
“祖师爷少年成名,能力自然非同凡响。天武爷发动政变之时,乃是堂堂雪霁王神,身边能人无数,
“天武爷当年仅仅是一个皇子,凭什么能够击败他?\"
唐琤本想接一句他当时的想法“天武爷武道修为高强,盖世无双!\"
没等唐琤说出口,余清便继续开启了疯狂发问:
“就算侥幸偷袭成功,又是凭什么群臣无一反抗?何德何能如此顺利地继承皇位?\"
正如余清所言,哪一个皇子,难以击败在为的皇帝,就算侥幸偷袭成功,也会背上谋逆的骂名,难以镇住群臣。
唐琤面色一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难不成是吴王爷刻意相让?\"
吴王爷管理的朝堂,不可能没有一个忠臣,这样的朝堂,不可能造就一个世人称赞的盛世。
“陛下圣明!\"余清继续跟唐琤讲述着这其中的经过。
正如唐琤所言,吴王唐少陵痴迷于建筑,奈何政务加身,难以两全。
吴王唐少陵微服私访之后,更是对人民感到深切的同情,励志广厦护万灵。
可若大的王朝,不能够随意就抛之不管。
而天武爷当时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众臣支持,可碍于吴王唐少陵的威信,天武爷实际权利很小,难以施展报复。
若是自己无缘无故退位给天武爷,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猜忌,引发内乱。
吴王唐少陵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将位置传与天武爷,与亲信大臣表明态度,
亲信大臣们一致反对,对吴王唐少陵进行挽留,吴王唐少陵对他们逐一进府门进行劝说,这才将他们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