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弄璋

    曹元忠道:“北迁的消息传来以后,沙州户户都很担心,许多人便走动了起来,或者连族串联,或者连村串联……”

    张迈眉毛一扬,道:“怎么,他们要武力抗拒么?”

    “不是,”曹元忠道:“他们都分头寻找门路,托人到凉州找关系,希望到时候迁徙去北庭的,不是自己。”

    张迈整个人愣在那里了,道:“找关系?找什么关系?”

    曹元忠道:“找当政者啊,如今沙州,我的衔头虽大,但其实张毅一家子最受重用,在元帅你跟前,在郑长史跟前都说得上话,所以沙州张姓的都不担心。此外就是和张家有姻亲的,如李家,如宋家,他们的子弟有不少也在诸司供职,所以也能做些动作,而那些没什么关系的,则花了钱托关系,但关系要是太远,则连花钱都未必能够得到保证了。更有不少人因寻不到关系,又怕到时候前往北庭是去送死,所以一些人都藏匿了起来。元帅,虽然我明白你用心良苦,但如今沙州民心如此,如果强心征徙的话,我怕会闹出民怨来。”

    张迈仰天长吁,忽然觉得有些无力,沙州人如果武力抗拒,张迈内心深处说不定还有几分高兴,因为这是武勇与血xing的体现,可他们却作出这样一些动作来,显然这种官僚意识与官僚作风,已经渗入到民间深处去了。

    张迈还能够想象得到:这次的北迁在沙州民间已经变味了,既然和官方关系比较紧密的家族都已经在设法逃避,其他百姓看见,定要认为这迁徙不是好事,否则当权大族为何要躲避?既然民间已有了这样的认识,现在官方就是再说什么,沙州的百姓恐怕也不会轻易相信了。

    如果是曹议金,这时候想的也许就是如何“顺民心顺民情”了,可张迈不同,越是这样,反而坚定了张迈要改变沙州民风的决心。

    “元忠,那你说应该怎么办?”他问道。

    曹元忠道:“如今沙州人心存疑,我想,元帅,我想……这事能不能缓一缓?”

    张迈沉吟着,说道:“不用缓了。这次迁徙,主力是瓜北百帐部以及伊州的牧民,沙州只是一小部分,既然他们不愿意,那我就另做安排吧。我会让郑渭对迁徙令略作修改,沙州百姓愿意去北庭的便去,不愿意去的,我们也就不勉强。”

    曹元忠大喜道:“若是这样,那沙州百姓便都要感谢元帅的恩德!”

    张迈又道:“不过我刚才说的,沙州地逼人多,听说很多地方,已经将耕地开垦到半干旱地区了,费劲多而收成少——若还是归义军时期没法对外扩张,那么对内发展便属于迫不得已,但现在咱们却分明有大批水草丰茂的地方可以开辟为两天,为何却要憋在那里呢?形势如此,迟早总要迁出来的,既然他们不愿意去北庭,那么不如便来凉州。我想不如就让他们迁到凉、兰来吧,从昌松到广武、从广武到金城,也都是地广人稀,这一带的水土,比起沙州来只好不坏。你将消息传到沙州去,只要他们肯来,这边便有许多待开垦的荒地等着他们,百户为村,千户为乡,开得一亩一顷,将来都可以传给子孙。”

    曹元忠道:“好,我一定告诉父老儿郎。”

    张中谋跟随张迈ri久,不但消息灵通,而且第二天见到张迈,便从他的不悦中洞察到了什么,当晚来寻乃父,道:“我听说昨晚曹元忠去见过了元帅了,还得到了一个许诺,说如果沙州百姓不愿意迁徙,他也不会强求。”

    刚刚从中原回来的张毅道:“我也听说了,那是好事啊。元帅既然肯松口,便省的我们去向元帅求情了。我才回来不到七天,沙州那边来的亲戚就将我们的门槛都踏烂了几根。我正担心着呢,沙州二十多万人,只点几千户,也不知郑渭要怎么选,他若定下个择选的标准来,那我们还可以从中帮亲朋好友们暗中cao作cao作,但我最怕他来一招抽签点丁,那就没办法了。现在倒好,有曹元忠去出头,咱们乐得省心。”

    张毅很惬意地歪在交椅上,显得甚是雍容,他在洛阳得到李从珂的接见,中原皇帝对他也十分客气,而且在席位上与洛阳的宰相们分庭抗礼,带着这份尊荣回来,他心中自然充满了欢愉与自得。

    张中谋却道:“父亲,我看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怎么?”

    张中谋道:“父亲你想想,元帅这一番是想不想要我沙民外迁的?”

    张毅道:“自然是想的,他还在甘州的时候,就有这想法了,咱们都知道。”

    “既然如此,”张中谋道:“如果事情不成,你认为他会高兴么?以他的xing子,你认为他会就此罢休么?父亲你想想元帅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对人对事,都是先礼后兵的。我怕我们的那些亲朋好友,这一杯敬酒不吃,接下来只怕就有份吃上罚酒了!他们吃了罚酒,我们又岂能置身事外?”

    张毅听得悚然动容,将先前的那份松懈都收了起来,仔细一想果然觉得大有可能。

    张中谋又说道:“我还听到消息说,曹、康诸家,对我们张、宋、慕容诸家颇为不满,本来已经做好了告密状,他们是预着这次曹元忠求情无功,就要将我们捅出去,说我们利用职权,包庇亲朋好友,只要入得我们罪,就可以借着这道迁徙令,趁势将我们赶出沙州去北庭了。只是现在曹元忠求情成功,这件事情便没发动。”

    张毅怒道:“这帮小人,这样的污蔑也造得出来!”

    张中谋苦笑道:“这……其实不是污蔑,我们是有打算着迁徙令下的时候,争取让那些贫民点去,尽量不要点中我们的人。”

    张毅一惊,道:“你……你们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

    张中谋苦笑道:“其实这本来也不算什么啊,元帅要调人去北庭屯田,只是要实北-疆,并没有说一定要什么样的人去。只要去够了人,料来元帅不会怪罪的。可是按现在的形势,元帅既然松口说不强制我们,只怕到时候去的人就会不足,人去得不足,元帅心中难免不悦,那个时候若在派人查访,若问出我们的事情来,虽然还不至于就向我们问罪,但在他心里对我们的信任只怕也会打折扣。”

    张毅道:“若是这样,那可怎生是好?”

    张中谋道:“若是这样,我们只能反其道而行了。其实北庭也好,凉州也好,有一些地方水土是很不错的,如果经营的好的话,不止我们能够巩固好元帅对我们的信任,说不定还能够权、利双收。”

    ——————————迁徙令经过修改之后传出,十余ri后到达沙瓜,瓜北牧民较为率直质朴,听了天策军官方的宣传也没怀疑,欢天喜地地就迁往北庭,沙州对于张迈邀他们东来却没什么反应,只有一百多户大户迁到了凉州,又有一百多户迁到了金城——迁到凉州的,是为了靠近天策军的政治中心好谋权,迁到金城的则是为了靠近边境榷场好谋利,至于普通农户,愿意动弹的则只有两三百家,沙州山熟水熟,张、宋、曹、康等大户占着良田,自然不肯轻易舍了盘中已熟肉,去就锅中未熟米,沙州的小户人家较为狡黠多疑,都说:“张家在凉州做着大官,曹家是王亲国戚,若真是好事,若是有好事,他们肯定先去,哪里轮得到我们?”便都不肯动。

    对于这个结果张迈甚是失望。虽然由于与后唐达成盟约而使得东部地区一片太平,但凉兰一带其实也是前线,沙州的耕地已经开发到了尽头,这边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凉兰地区的荒地与北庭的荒地不同,隋唐时代凉兰地区有着许多的水利旧基,稍加修补便可利用,有一些地方甚至还能见到百年前的阡陌遗迹,沙州的农民若是迁入到这个地区,只要辛勤劳作,很快就能让这里重新成为河西沃野,成为天策军的重要粮仓,而沙州输送出了多余的人口,可以将半干旱的土地还为荒野,水土以及环境的负荷也会减少很多。

    可惜张迈的这个“既有利于天策政权又有利于沙州百姓”的如意算盘,沙州人却并没有响应。他们从这次事件中得到的却是另外一种解释——“四公子不愧是四公子,这样大的事情,他去见了王爷一面,王爷就改主意了。”

    “那还用说!你也不想想,现在是咱们的福安公主得宠,若到时候生出来的是个公子,那就是咱们天策军的世子了。母凭子贵,舅凭甥贵,王爷就算不看四公子的面,至少也要看看未出生的世子的面。”

    当然,在沙州之民尽皆避迁中也有一股逆流,那就是张毅竟然主动请求让他的几个近亲宗族迁徙,并利用他的影响力征募到了二千多人随往,张迈知道后暗中欢喜,觉得没信错张中谋父子,却不让他们去北庭,而让他们到神乌县来——这是最靠近凉州的一座县城。

    但这事传到沙州,民间最流行的解释却是觉得“王爷”的“天心”正在流转,张家正在失势,所以不得不忍痛割股断臂以求自保。

    这年夏天,福安公主诞下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张迈在听到哭声的那一刹那高兴得直搓手,奚胜、石拔等都赶来恭喜。不过元帅府却没有举行很大的庆贺活动,只是张迈与交好的几个老朋友聚会喝酒,当晚大醉。

    消息传出,曹府满府欢庆,曹元忠等人几乎比张迈还要高兴,康、阎、宋、李诸家都来道喜,就连慕容腾也亲自登门祝贺。曹元忠在凉州的居处不过前后三进、门面五间,在福安公主诞下麟儿的这一天几乎被来贺的宾客挤满了。

    郭威也跟着桑维翰,夹杂在人群之中,见证着曹府这一天的盛况。他不知道这时候柴荣正在他姑母兼养母的榻前无奈地哭着。

    柴氏脸se苍白得没有一点血se,望着门口,问:“荣儿,你爹呢?”

    柴荣哭道:“还没回来,我昨天去都指挥使府打听了几次,都没半点消息。”

    “唉——”柴氏长长地叹了口气。

    柴荣道:“姑姑,你再等等,说不定爹待会就来了!”

    柴氏却摇了摇头——她摇头的幅度很轻,几乎只是轻轻晃了一下,不是因为温柔,实在是没力气了。

    “他……不会回来了……”

    柴荣咬着嘴唇,悲伤中含着些怨恼,柴氏注意到了,回光返照的这一刻她的脑子变得异常清醒,轻轻说:“荣儿,别……别怨你爹,他是没办法,我知道的,如果可以,他不会离开我们的。”

    她这几句话说得连贯,也用上了不少的力气,柴荣哭道:“姑姑,你且别说话,养养神。”

    柴氏又很轻很轻地摇了一下头,似乎要说:“养神来做什么呢?”她的眼睛很迷离,似乎要对柴荣说很多很多的话,但到了口边却只是:“这些年,跟着你爹,我,很开心。”

    只一句话,将柴荣也说得哭了,抱着柴氏道:“姑姑,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将来见着爹,我会跟他说的。”

    柴氏欣慰得露出了一点笑容,又说:“让你爹,别想着我,男儿汉当以功业为重,将来他成就大业,名扬四海,便是对我……”

    话声越来越低,终于手一撒,就此去了,柴荣抱紧了姑母,放声大哭。

    凉州城内,满城喜se,太原城内,却没人注意到城外多了一座孤坟。柴荣擦干了眼泪,回头望望太原城,忽然想要离开它去寻找郭威。都指挥司的人没人肯告诉他郭威的去向,但柴荣其实却是知道的——郭威素知这个养子年纪虽小,却可以付托大事,因此临行之时曾暗中告诉了他。

    而在遥远的北方,一队契丹骑兵正带着耶律德光的旨意赶往前线。

    苍穹之下,胡汉内外,无数的事件正如细丝般汇聚在一起,纠结成一团,或许正在等待着一团火花一点,便会窜烧起来,焚尽所有凌乱的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