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的社会哲学思维的探索

     《天幕红尘》是“新经济”(揭示金融经济一体化环境的商业新模式)+爱情(碰撞式),具有社会哲学新思维的探索意味。

     应该说豆豆撰写本小说的这几年,对于政治问题是有较多思考的,所以会以主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一个背景来突出这点,那么豆豆肯定本人也是在这几年内花了点时间研究了马克思,并以此为视角,反过来观察目前的整个全球化的政治发展与博弈,在这点上,豆豆有了很好的尝试,但可惜的就是女性视角在捕捉感情方面细腻,在拿捏商业方面还算中规中矩的话,如果一旦涉及到政治层面,作为女人本身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了,而这,也如同书中所说:见路不走,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客观存在,就好像你无法要求一个政治高手去俯身低语儿女情长一样,这是本能的注定的。     仅仅举一个例子:在NRG民盟发表了招募叶子农入会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震荡,这种震荡所造成的影响,铺设不足,仅仅从记者的围堵以及张保安局长的审讯中透出一二,这是不够的,这种张力的缺失无法很好的解释为何叶最后会莫名其妙被枪杀身亡,而且会是被这样一种完全预谋的方式;至少在我看来,非常之牵强和莫名其妙,如果为了表现叶的洒脱与看淡,那就更应该从外围去塑造这种政治敌对带来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气氛感,书中制造不足,或许你要说,戴明星强推的保安系统已经够说明局势紧张,其实,恰恰相反,戴的举动带有女人对所爱之人的一种过分敏感的出格,是完全正当和能够理解的,但这并无法真正阐述局势紧张之内涵;另外,在当时主线深入时,全书还加入了另一个副线,就是老九和方迪在北京搞连锁面馆,而这件事又和民盟世界没有丝毫联系,这也进一步冲淡了整个场景的架构。     这种比较平淡的政治关键节点的叙述,与《救世主》在营造到商业最后高潮前后的情景,判若云泥,至少从小说本身来说,一个区区的大幅跌价,就改变了当时所有书中角色的日后命运,这种高潮的调动完全是呕血为之,神来之笔,而在天幕红尘中则没有看到这一点,除了叶被牵连进去,其他人只是出于友情,感情而主动的或被动的若即若离之介入而已,正因为聚力不足,导致最后叶的殒命之冲击力也远未达到预期之喷薄。而如果,在整个故事中,从一开始就能够塑造出这种政治博弈的微妙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背后又有多重的政治势力在互相暗中较劲,并且把当时书中所有凡和叶有丝毫联系之人全部牵涉进去,并且在后续的角逐中又设立反复之拉锯,并将所有矛头完全对准叶之名誉,财富,乃至生死,然叶又能够冲破重重的政治陷阱最后成功闯关,消除危机,却在大功告成之际,被暗算致死,方才显现政治之无情与险诈,而现在,这种起伏的背景看不到,自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如果作者不是豆豆,我可能会想象这是一本优秀的应景之作,因为全书所透露出的政治底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再诠释,乃至中国模式的再探讨,而叶子农最后的死,反过来揭示西方表面民主而背后赤裸裸的政治与利益交易之实质,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我也基本赞同这种对世界的认知,但如果作者是豆豆,那我当然会用更高的要求去看待这本书:本书的点睛之笔应该是“见路不走”,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版,用较为文雅的禅味来说就是:不我执,是什么就什么,前面路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不为人言人情所困,不为表象幻象所恼;再说通俗点,就是活在当下,活在红尘。可以说,这层境界是没有丁元英高的,叶是丁的缩小版而不是放大版,去掉了一些却没有增加什么,所以丁更像是一个入世的出家人,而叶虽然隔世而居,研究的却是入世之道,感觉和以前的传统隐士文人气质更相近了,亲切感有但超脱感反而少了。    如果再说深入一些,实际上,政治这玩意,本来就超脱不了,他不比文学,也不比情感,甚至也比不上商业,用同样的境界来处理文学,情感,商业,是游刃有余的话,是彰显脱俗淡雅的话,用来处理政治,就颇显得有些碧玉小家,而不是闺秀大家。实际上,丁的超脱,不仅在于他只是限于商业领域,还在于他的不名功利,远离是非,才能局外看透事物真相,所布之局才能恰到好处,一个重要的前提:他以前的商业运作也限于私募的操盘手,基本上这种活是独路英雄的表演舞台,是适合丁的,但如果是一个正式的大企业的运作,丁的性格是不适合的,这不是境界问题,也不是超脱问题,更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大型企业首先是一个社会团体,必须容纳人,各类人,与人打交道则是其管理者的社会性彰显,以丁之洒脱是无法也是不乐为之的,那么可以想象,政治呢?政治就更是如此了,这种社会强制参与性的渗透,是无孔不入的,是潜移默化的,如果豆豆在救世主中是以局外的商业之眼来看待众生,那么想要以局外的政治之眼来解读众生,这种对政治的本质的洞察,需要远比前者更多的累积和感悟,更厚重的学识和智慧,更多的现实的压力与冲撞,而这,显然在这本书中没有更多的表现,而这,说到底,与作者的能力和学养无关,是这一题材的难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位女性所能承受的极限。     其实,马克思最擅长的并不是对于阶级论或者历史发展的论断,包括他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预期等,都不是完美的,但让我感觉深为敬佩的是:马克思本人对于资本的评价,世间当无来者,说句不夸张的话,对于资本这玩意的感觉和理解,马克思认了第二,世界上应该还没有人可以认第一,要知道,资本大鳄索罗斯是非常喜欢马克思的,说明马克思对资本的本质是看得深入骨髓的。实际上,天幕红尘也可以从资本这个角度入手去写,这个难度就要小很多,如果从民主角度去写,必然要动到大政治架构,是很麻烦的事,而且本人也认为,最后刺杀叶之组织,有点扯淡,因为在西方国家,资本的暗力量实则更大,如果叶的行为是动了资本的蛋糕的话,死则是一种最合情理的解释,因为这是资本为话语权的西方国家本质上决定的,而仅因为政治的问题的话,西方很多组织也不是恐怖分子,没那么吓人。另外,一句玩笑话:天幕红尘的主角如果是宋一坤,会精彩很多,因为宋这个人行动力强,果敢刚毅坚定,以这个人物的个性去撬动资本的集团的对抗,看点是蛮多的(实际上,《背叛》里的部分情节已经有这个苗头了)     全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情节是在最后,也就是方迪为叶置墓地而真情流露那段,令人怀念,因一面之缘,而思念终身,此情可谓一往而深,所以,直到最后,才恰恰显露了豆豆作为一位女性所真正能够熟练驾驭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