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术后1周复查的磁共振出来了,肝脏转移瘤有点缩小,水肿影比以前更明显,分布均匀,边缘刚好沿着原来肿瘤的轮廓。
这种磁共振表现说明,当时聚焦超声波将肿瘤实体做了全方位的轰击,没有遗漏,也没有超出肿瘤的范围,实现了精确轰击的目的。
但是,即使这样,还会有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慢慢分裂,最后又卷土重来,这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宿命,一旦出现远处转移,几乎没有方法斩草除根。
所以肿瘤提倡“三早”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癌细胞还没有扩散,聚集在一个局部空间时,可以一次切除干净。
海扶刀科室的段晓明也一直关注这个病人,因为这个病人在他们科室做的手术,他也有权限调阅病历。
他很好奇,杨平那天手术,随便就轰击几十次,还煞有介事的调参数,参数的精确度达到机器的极限,究竟装模作样,还是有真东西?
段晓明很想知道答案,当天思思也做了一个磁共振,但是那时刚做完手术,影像表现不是很明显,还不能下结论。
现在段晓明相信了,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三套磁共振片子一对比,效果清清楚楚,没有人比段晓明更清楚这个手术效果---非常好,好到不敢相信。
从磁共振图片看,肝脏肿瘤全部被聚焦超声波打了一遍,而且受高温的影响,肿瘤细胞大部分被杀死,正在崩解吸收。
作为海扶刀方面的专家,他自己一直不看好这个设备,几次申请调回超声科,但被医院拒绝了。
医院当时花了那么多钱买来的设备,怎么可能闲置呢,至少现在可以做做子宫肌瘤的病人。
就这样,这个科室半死不活的,段晓明也一天无所事事,整天盯着手机上的股票涨跌。
“你说杨医生奇怪不,一个骨科医生,他还会做海扶刀?”
反正现在没病人,大家聚在一起聊几句,手下的助手,一个住院医师问道。
段晓明指给他看:“你看,上次他们骨科那个小女孩的磁共振,肝脏肿瘤被海扶刀把打得这么干净。”
要是海扶刀有这样的效果,那自己以后大有可为,不会像现在这样混吃等死。
段晓明想,自己要是能够跟杨医生学上这么一手绝活,不说别的病,光做子宫肌瘤都能让自己名利双收。
像自己这种情况,要出名,只能剑走偏锋,聚焦到一个细分领域,把它做到极致。
搞什么肝癌肺癌这些,难度太高,自己以后就把子宫肌瘤搞出名堂,到时候可以在G市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段晓明琢磨着怎么打通关系,恐怕又要麻烦宋子墨了。
机器闲着也是闲着,以后要是有什么病人,请他来操作,带一带自己,别整天盯着股票,把眼睛看肿了,还是亏。
要振作精神,干点正事,段晓明摸了一把光秃秃的头。
---
“这里还痛不痛?”杨平用手指右侧肝区的位置。
“做手术当天有点痛,现在不痛,舒服很多了,谢谢大哥哥。”思思因为摆脱了肝区疼痛的困扰,起色好多了。
她桌子上放着一本《人体解剖图谱》,人卫版的,旁边的草稿纸上还有一些解剖画图。
“这是我找菲菲姐要的,我也想当医生,现在就开始准备,这是肝,我画的,菲菲姐说要学好解剖,要会画图。”
思思看杨平注意到自己桌子上的书,主动解释,还把自己的画图给杨平看。
这图虽然有点萌,但是画得不错,杨平仔细一看,画得还挺精细的:左右两半,5个叶,8个段,胆囊、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都画出来了。
这小家伙,说不定以后真是块学医的好材料,杨平的鼻子忽然有点酸酸的。
“你画得真好!”杨平夸奖她。
小姑娘自豪地说:“我要把人体每一个部分都画出来,然后我还要画一幅完整的人体解剖图。”
术后肝区疼痛消失了,也从症状印证了手术的效果,肿瘤大体上被热能杀死,开始吸收萎缩,肝包膜痛觉神经受到的牵张逐渐减轻,疼痛自然减轻。
第一次使用系统空间的模拟手术功能,效果非常好,杨平对思思的几处肿瘤已经进行过完整的模拟,目前运用的只是肝脏的手术,以后要分步完成其它几个部位的肿瘤治疗。
这种模拟功能对于高难度的手术非常好,可以使用复制体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性手术,获得数据,再把数据运用到真实病例。
这个复制病例的能力,还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对复制病例进行解剖,可以找到医疗仪器都无法检查出来的病变。
---
方小云的肌力还在下降,现在降到了二级,只能在床上移动,连抬腿都无法做到。
这个脊髓水肿的抛物线跨度有点大,跟病情不太符合,杨平让张林给方小云再复查一个磁共振,加做血管成像。
难道脊髓动脉又栓塞了?或者出现血肿压迫?手术干扰了脊髓的血运?
手术干扰脊髓血运?不可能的!
杨平对自己的操作非常自信,一根肋间动脉都没有断,怎么可能损伤血运呢。
血肿,也可以排除,如果有血肿,不可能磁共振没有显示。
动脉再次栓塞,完全有可能,磁共振对这些细微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95%,意味着还有5%的漏诊误诊可能。
对别人来说,存在这5%的可能,但是杨平不存在这个误差。
他最近进行了系统空间的辅助检查训练,磁共振的阅片能力提升几个境界,伪影、干扰、成像偏差等等,他都能够识别,如果有怀疑,完全可以进一步检查,或者辅以其它的检查来鉴别。
“如果水肿引起的,高峰应该已到,肌力现在应该要开始恢复了?”宋子墨百思不得其解。
“磁共振对水肿的识别不会出问题,这个病人很奇怪,影像检查的水肿和神经症状不成相关性,似乎两者没有关联。”杨平也有点疑惑。
“如果只是脊髓水肿引起的,关系倒不大,再等等也无妨,就怕有其它的原因。”张教授也上来来了。
“杨医生,方小云的妈妈上来了,被保安领上来的,她想见一见女儿,保安问允许不?”护士长蔡巧君过来通报。
两个保安带着方小云的妈妈,她这次没有吵,也没有闹,安安静静的,好像很老实的样子,还不住地道歉:“上次我情绪太激动了,这次我想明白了,只想看看我女儿,她不是手术住院吗?我是她妈妈,我想照顾她。”
人家不吵不闹,没理由不让她照顾女儿吧,杨平跟蔡护士长说:“问问病人自己的意愿吧,同意的话,就让她进去吧。”
也没有时间跟她去纠缠,大家都忙着分析病情,这种病例,一不留神,就可能导致永久性截瘫,所以一旦出现异常的苗头,就要分析,及时处理。
“甲强龙、20%甘露醇都用上了,水肿已经明显消退,但是症状不见缓解呀,还加重,没理由呀?”
张林管床的医生,他也参与讨论。
“无非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跟胸椎结核病情有关的,二是跟这个病情无关,有其它原因,虽然诊断思路强调一元化,尽量用一种疾病来解释症状,但是一元化解释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多元化,这个病人会不会存在其它的问题。”杨平分析道。
医生分析病情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综合病人的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抽丝剥茧,直达真相。
可是,很多病例根本剥不出真相,只能对症治疗,有些病自愈了,都没弄清楚病因,稀里糊涂的,这种事非常多。
就跟电视机老是图像不清楚,你拍一拍,它就清楚了,究竟什么原因,不知道。
“脊髓没有缺血的表现,不用太担心,可以再等等,要是真不能恢复,再往其它方面检查,现在铺开检查,为时过早,病人经济上负担不起。”张教授建议再等一等。
杨平思考了一会,把可能的原因在脑海中过一遍,方小云的磁共振目前没有脊髓缺血的表现,脊髓的供血动脉也没有出现栓塞。
至少在磁共振上可以看到的主要动脉,没有看到栓塞;没有显影的动脉,对血运影响很少,即使栓塞也不构成威胁。
复查几次D二-聚体,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也不支持脊髓动脉有栓塞,说明体内的凝血块仅仅局限手术造成的少量出血形成的。
现在铺开检查,确实有点为时过早,因为排查需要做大量的检查,有些检查还有一定副作用。
“张教授说得对,可以等一等,密切观察,我也同意。”杨平做出了决定。
“我也去看看她!”张教授带大家去查房。
方小云的妈妈,滕桂花,守候在床边,对大家笑,笑得有点勉强。
她的态度转变,大家还有点不适应,难道良心发现了?亏欠了女儿,现在要弥补。
可能天天跟客观的病情打交道,分析病情的时候,不会夹带任何感情,一是一,二是二,不会因为你讨厌一,一就会变成二。也可能在系统空间呆的时间久了,人的性情也有变化。
总之,杨平不太相信这个泼妇转变这么快,不过自己也不用跟她打交道,只给方小云认真治病就行。
张教授亲自查体,肌力目前是二级,同样是二级,比昨天的二级又差一些,昨天在床上移动肢体比较快,今天移动十分缓慢无力。
现在是进行性下降,张教授皱皱眉头,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情况不乐观。
“教授,手术前我女儿能够走路,现在怎么走不了拉,瘫了?”滕桂花小心地问。
张教授看她一眼:“我们在密切观察,必要时要进一步检查。”
“手术做砸了?”滕桂花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