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列通过了山海关,何锐时隔4年,再次看到了东北的大地。在岁首前,东北已经下了雪。面对白茫茫一片的大地上,何锐忍不住轻声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车厢另外一头的秘书们间何锐的神色中都是怀念,揣摩不出自言自语的何锐此时是何等心情。只是何锐念了几句,又看了片刻,就坐回到座位上继续看起最新的报告。见到这样熟悉的模样,秘书们都放下心,继续自己的工作。
中央每个月都有定期数据报告,19127年12月的还没完全统计出来,何锐面前的报告中,只是预测了1927年全年GDP。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进过3年准备,才让统计部门能够使用GDP对国家经济进行统计。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放弃了工农业生产总值的统计方式之后,中国1927年估计的GDP产值大概是680亿元,人均142元。按照现在美元与中国元1:2.4的汇率,中国全年GDP为283.3亿美元,人均59美元。
美国统计局统计的美国1927年国内生产总值是970亿美元,现在美国人口刚过亿。人均970美元。以美元计算的人均是中国的16.5倍。
对于中美人均上的那点差距,何锐完全不在意。只是在统计数字上相差16.5倍算什么?何锐见过更巨大的差距,从统计上看,两国人均相差50倍。
人均数字上的相差巨大,甚至让何锐感觉因为过于熟悉而非常舒适。脱离了金银本位的中国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统计方式,才是何锐熟悉的中国,能够完成这样的统计方式,证明中国有能力走上了正轨。
专列一路向北,从进入山海关开始,内燃机车在24小时内抵达中苏边境。在边境线上停下。一辆苏联轨距的中国专列已经停在边境线对面,在边境线对面等候的苏联官方人员中,为首的正是前苏联驻华大使莫洛托夫。
在与中国外交部一起确定了何锐正式出访苏联的第二天,莫洛托夫就被召回国。等何锐一行人下了专列走到边境线,莫洛托夫上前一步,“主席先生,我作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欢迎主席先生访问苏联。”莫洛托夫说完,微笑着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主席先生,您再向前走一步,就踏上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领土。”
何锐向前迈过了边境线,与莫洛托夫等苏联官员一一握手。在随行的中国安全人员护卫下,一行人到了苏联境内的专列前。莫洛托夫说道:“主席先生,这辆专列从国际法来说,属于中国领土,我需要收到您的邀请,才能踏上中国领土。”
这话听着轻松,让何锐对莫洛托夫好感增加了不少。这些细节的确充分代表着国家的利益,马虎不得。若是莫洛托夫在中国国家元首专列上上下下,要考虑可不是国家元首的安全,而是外国人随意进出中国领土的问题。从国格的角度,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比国家元首的安全更大。
“莫洛托夫同志,您愿意一起上车么?”何锐对着这位比自己大了几个月的苏联外长笑道。
苏联安保措施非常严谨。中国专列前有苏联的克格勃专列开道,按照中苏两国外交部的协议,中国专列后面加了两节苏联车厢。一位苏联红军上校到了何锐面前敬礼,“何锐主席,我是苏联红军季莫申科上校,非常荣幸能够为您服务。您从边境到喀山中的安全,由我与我的同志们负责。”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何锐起身笑道:“谢谢您,上校同志。要不要喝一杯伏特加?”
“非常荣幸。但是我有公务,只能感谢您的好意了。”季莫申科上校答道。
等上校离开后,莫洛托夫便与何锐聊了起来。作为苏联驻华大使,莫洛托夫与何锐见过几次,交谈的内容都是中苏之间的问题。作为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不谈中苏关系,而是请教起何锐对世界局势的看法。
“即便有人想发动战争,现在的实际经济局面也远不足以引发战争。至少10年内,世界各国的矛盾都将集中在经济领域。”何锐回答了莫洛托夫对世界安全的提问。
听了何锐的话,莫洛托夫只是点头表示同意。因为斯大林同志的判断也是如此,所以此时的苏联红军规模正在缩小,已经到了历史上数量最低的时期。为了发展经济,苏联学习了中国的五年计划,以计划经济的方式推动苏联快速工业化。
莫洛托夫把话题转向经济,“主席同志,您在东北时期就开始了五年计划,有很丰富的经验。不知您能否对苏联的五年计划给出一些建议。”
“我认为苏联同志们能够很好的执行苏联的五年计划。竟然有计划,就有需要完成的目标。我的建议是,分清中国现在的五年计划与苏联五年计划的区别。中国的五年计划不仅有工农业发展的计划,还有中国国内消费能力的发展计划。我相信苏联同志一定能够注意到这些。”
“主席同志对未来世界的看法好像非常乐观。”莫洛托夫试探道。
“是的,我非常乐观。现阶段世界局势已经进入平衡的状态,任何有力量的国家都不会轻易决定打破这个平衡。在我看来,苏联做出全力发展经济的决定,非常明智。”
既然何锐都这么讲,莫洛托夫也感受到了何锐对苏联的善意。由于是专列,拥有最高的通行权。何锐的专列除了必须的加水,加燃料之外,一路不停的向西行驶。中国的专列使用内燃机,平均行时速超过60公里。从边境到莫斯科,竟然只跑了4天。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莫洛托夫对此很是感慨。与苏联的火车相比,中国的重工业发展令莫洛托夫印象深刻。除此之外,莫洛托夫感觉何锐与一位女秘书的关系超出了工作关系。但这点并没有让莫洛托夫有特别的感觉。如果何锐结婚了,这件事就有点价值。既然何锐现在处于未婚状态,这就是个简单的男女关系。苏联根据收集到的情报,曾经认为何锐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一个禁欲主义者变成普通人,着实没什么好研究的。与何锐相比,苏联一些部长周末开的聚会,即便从善意角度来评价,也属于异常性欲的范畴。这才是更值得重视的事情。
苏共第一书记斯大林同志早就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得知,何锐此次并非专访苏联。苏联是何锐出访欧洲的第一站。既然何锐对苏联表达了善意,斯大林同志也愿意让何锐感受到友好。
欢迎的酒会级别很高,在莫斯科的苏联政治局成员都出席了。但是只有这些人出席,所以人数并不多。莫洛托夫见斯大林与何锐两人在致辞后,斯大林同志将何锐请到放了不少酒的桌边,就感觉事情不太对头。苏联上层劝酒乃至于灌酒是一种传统。斯大林总书记不仅酒量惊人,劝酒更是一把好手。
莫洛托夫知道何锐本人对于饮酒没什么兴趣,中国政府对于官员饮酒也有十分严格的规定。此时斯大林与何锐已经走到桌边坐下,莫洛托夫很想靠过去。因为何锐虽然看着文质彬彬,其实很有些脾气。凡是何锐不喜欢的事情,他自己就不会做,绝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斯大林同志如果对何锐灌酒,只怕会遭到何锐不快的拒绝,搞不好何锐还会直接拂袖而去。
此时,斯大林问道:“何主席,能喝些么?”
何锐在斯大林同志脸上看出了劝酒老手的神色。那是非常混合的神色,热情+皮笑肉不笑,莫测高深+情绪多变。总之,只要喝起来,对方就会在各种情况下自如切换。这是一种控制型人格的表现。
既然对方如此,何锐先将住斯大林,“如果只是与斯大林总书记一对一的喝,大概能喝一点。”
听何锐这么回答,斯大林脸上露出了劝酒老手的笑意,“那么何主席喜欢喝哪种酒?”
“伏特加吧。”何锐答道。
“拿伏特加来。”斯大林对旁边的基洛夫命道。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何锐笑了笑,“斯大林同志,我觉得您还是要小心些。我们一对一的喝,您可能会吃亏。”
这话固然是要挤兑斯大林。同时也不是吹牛,不喜欢喝酒与能不能喝是两码事。当然,何锐也一定要挤兑住斯大林。虽然苏共政治局成员应该是有底线的家伙,但是俄国佬的可信度就不是那么高。
果然,斯大林同志听出了何锐的意思,他叼着烟斗抽了一口,吐出芬芳的烟雾后问道:“何锐同志,您认为我们会轮番上么?”
何锐也不惯着斯大林,“我打仗的时候最喜欢以多打少,这能非常有效的提高胜率。”
斯大林总书记非常有界限感。何锐的确表现了足够的善意与尊重,斯大林本就没有要强行把何锐灌翻的打算。这么做对于中国这样拥有实力的大国领袖来说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何锐本人是非常优秀的战略家。斯大林知道自己得罪了何锐,也不会改变何锐在战略上的判断。但是,斯大林还是想与何锐建立起友好的个人关系。
转向苏共政治局成员,斯大林同志笑道:“同志们,何锐同志希望每一个参与的人,都要喝同样量的酒。我认为我们要尊重何锐同志的看法。”
听到这话,那些酒量不行的苏联政治局委员们心中都松了口气,跃跃欲试的委员们也松了口气。他们都领教过斯大林同志的酒量,既然是斯大林同志与何锐对拼,大家只用烘托气氛就好。
服务员把酸黄瓜等俄罗斯特色菜端上来,斯大林同志招招手,两瓶伏特加就被摆到了两人右手边。在何锐身后的陆月樱心中很是不安,她知道何锐有时候会喝一点酒。但是一瓶酒喝一个月也才喝完。说这是喝酒,也行。说是使用某种调味,也没问题。
眼见斯大林与何锐亲亲热热的打开酒瓶,给对方倒了一满杯,陆月樱着实想象不出来何锐喝醉了时候是什么模样。
“祝何锐同志身体健康。”斯大林说完了祝酒词。就与何锐碰了一杯。何锐与斯大林两人端起口杯,一饮而尽。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何锐与斯大林又给对方的酒杯倒满,何锐说道:“祝斯大林同志身体健康。”
第二杯下肚,第三杯的祝酒词是何锐说的:“祝中苏友谊长存!”
这次,苏联政治局成员们也端起酒杯,“祝苏中友谊长存。”
三杯酒下肚。何锐与斯大林就各自给自己倒上。斯大林说道:“在满清与北洋时代,中国人民在他们的领导下遭受了许多痛苦,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心。”
“是的。我非常能够理解列宁同志带领着联共布尔什维克们不惜生命,也要推翻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决心。并且,为苏联的成就感到赞叹。”
两人说完,又端起酒杯。何锐随手拿起装盐的调料瓶,在手背上洒了点。接着把手背上的盐舔了,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陆月樱都看傻了,搞不清楚这是闹哪样。但是陆月樱看到,对面的苏联人并不以为意,甚至露出了欣赏的神色。只能猜想,这大概是俄国人饮用伏特加的某种方式。
“你好像非常熟悉俄国。”斯大林说了一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两人又倒上酒,何锐答道:“我很喜欢普希金。”
“哪一首诗?”斯大林很感兴趣。
何锐端起酒杯,朗声背诵:“我就要沉默了!然而,假如这琴弦能在我忧伤时报我以低回的歌声……”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旁边的翻译听何锐的声音中有着真正的情绪,便大声的将俄语原文朗诵出来。这些苏共政治局委员中不少也读过普希金的诗,这首《我就要沉默了》是一首情诗,更是广为流传。虽然他们不懂汉语,但是也能听出何锐声音中的情绪,同样颇受感染。
“于是,等死亡的梦覆盖着我永眠,你就可以在我的墓瓮前,感伤地说:“我爱过他,是我给了他以灵感,使他有了最后的爱情,最后的歌。””何锐朗诵完这首普希金的名作,又举起酒杯,“让我们向普希金这位伟大的诗人致敬!”
说完,一饮而尽。苏共政治局委员们此时倒是真心的应和着,一同饮下。
斯大林同志自己不觉得自己是个‘文青’,但是他文青的心却也大受感动,放下酒杯,斯大林同志问道:“何锐同志,苏联对中国的一系列胜利感到振奋,也希望能够对中国有所帮助。不知道何锐同志有什么要求么?”
“中国国土面积只有苏联的一半,人口却有4.8亿。所以中国希望能够从苏联进口粮食、棉花、原材料。”何锐说完,就见斯大林露出笑容的同时,举起酒杯说道:“我们愿意向中国出售这些商品。这几年中,苏联从中国进口了非常多的轻工业品,对苏联有很大帮助。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应该持续扩大。”
片刻后,两人喝下了第6杯酒。何锐一边倒酒,一边说道:“现在苏联在欧洲,在高加索地区持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认为轻工业品只是改善了苏联人民的一部分日常生活,苏联发展重工业是非常值得钦佩的决定。这也是斯大林同志领导的苏共中央的英明决定。”
斯大林表示了感谢,同时与何锐一起喝下第7杯酒。此时,曾经有些跃跃欲试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心中已经开始感叹起何锐的酒量。从俄国人的角度看何锐,何锐文质彬彬,像是一位只喜欢偶尔喝点低度酒的知识分子。
从开始饮酒的表现来看,何锐的确是个文质彬彬喜欢诗歌的知识分子。甚至在饮酒的时候,何锐也很优雅。如果不知道酒杯中的确是60度的伏特加,还会因为何锐正在饮用果汁。但是,这个酒量的确有些惊人。而且从何锐几乎没有变化的面容肤色来看,距离何锐的酒量上限,大概还有很大的空间。如果方才贸然跟着一起喝,只怕真不是何锐的对手。
斯大林酒量惊人,这些酒距离喝醉还有距离。但斯大林此时的注意力全都放到了何锐的话上,在斯大林表达了会持续向中国供应粮食、棉花、原材料后,何锐已经要说出对苏联的贸易承诺。
虽然能够感受到何锐的酒量,斯大林还是举杯,而何锐并不怯场,说话前又喝了一杯,这才边倒酒,边说道:“我们中国愿意与苏联在重工业方面进行合作。如果苏联所需的技术设备是中国没有或者无法提供的,我们也会通过一些渠道,从欧美获得。归根结底,我们一定会尽力满足苏联的需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陆月樱已经大概明白,苏联与中国的领导人其实在谈正事。但是陆月樱觉得男人们着实奇怪,谈正事的时候为何要喝酒呢?还是这么一个喝法。眼见斯大林向何锐表达了感谢后,两人又喝下了第9杯,陆月樱看到两人面前的大酒瓶空了近半,觉得头皮都有些发麻。
斯大林此时觉得喝的很尽兴。何锐喝起酒来很爽快,而且双方对谈的内容也很令人满意,便点起烟斗。等何锐也点了根烟,斯大林笑道:“不知中国是否对海军建设有合作的需求?”
何锐笑道:“我们现在暂时没有发展海军的计划。”
烟斗与烟卷不同,烟丝不过几口就抽完了,斯大林敲了敲烟斗,笑道:“不知苏联的造舰技术与日本的造舰技术水平有多大差距?”
何锐听得出斯大林的试探,弹了烟灰,就倒上酒,“斯大林同志,来一杯。”
斯大林见何锐故意岔开话题,判断何锐此时只怕还没与日本就海军合作进行谈判。便放下烟斗,端起酒杯说道:“干杯!”
10杯酒下肚,陆月樱却看不出两人有结束的意思,她微微低下头,决定不去看这些男人们的较劲。而且陆月樱此时也有了个判断,哪怕是身为大国领导者,只要是男人,或许在这些事情上都一样吧。
空酒杯放下,却又立刻倒上。斯大林问道:“何锐主席,我认为您在政治上更倾向于社会民主党。不知道您怎么看。”
一时间,苏共政治局委员们沉默了。那些对政治不敏感的,也知道这个问题如果在苏共中里面说出来,就属于相当严肃甚至是严厉的问题。至于政治敏感度高的委员,则是有些奇怪,斯大林总书记为什么问出这样的问题。难道是不相信何锐么?
但斯大林并不在意,喝到现在的程度,以及方才非常好的交流,让斯大林很想搞清楚何锐的政治倾向。苏共对于意识形态非常注重,在这个领域,斗争才是主旋律。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注视着何锐,斯大林就见何锐的目光明亮起来,这应该心情被挑动的反应。斯大林认为,灌朋友是为了检验其对自己的态度以及对感兴趣问题的看法,灌敌人则是令其陷入道德和政治陷阱。现在何锐的情绪终于波动起来,接下来的回答能够帮助斯大林更好的理解何锐。
但何锐的反应,尤其是何锐的目光,让斯大林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一个名字突然莫名其妙的在斯大林脑海中冒了出来,让斯大林不得不生出一个推测,难道何锐这样的人是那种‘道德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