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兵工坊宋应星

???

侯询和东林放弃北京朝廷,意图在崇祯朝覆灭后,在南京另立新帝,从而控制明朝政权。

在这一点上,高欢与侯询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如今的北方防线洞开,完全无法防守,崇祯朝廷覆灭已经成为定局。

除非崇祯决定南迁,放弃北京,前往南京,否则谁也救不了他。

侯恂和东林党,没打算救崇祯,高欢同样也没这个打算,而是寻找朱由崧,将这个法统继承顺序靠前的藩王,掌握在手中。

届时,崇祯朝覆灭,有福王在手,谁都争不过高欢。

这点怕是东林没有想到的。

当然,若是崇祯或者崇祯的儿子,能够逃出来,那就另说了。

……

洛阳城外,自治军校场上。

高欢领着众将,正进行一场试验。

这时,一队名士卒正给几个木人偶,穿上盔甲、战袄,高欢则对众将道:“自辽事起,官军与建奴作,屡战屡败。这些年下来,建奴缴获的盔甲,装备八旗都还有富余!”

说着,高欢指着穿上甲胄的人偶,沉声道:“现在建奴八旗,以满八旗装备最为精良。其旗丁作战时,普遍装备铁甲、棉甲,天冷了还能再穿一件棉袄。就是这个样子,不好看,可防御相当可观!”

郝摇旗皱起眉头,“穿成这样,岂不是刀枪不入?”

高欢道:“试一试便知!”

语毕,高欢一挥手,领着各人站在一边,便见一对士卒,用弓箭、鸟铳、苗刀、长枪、标枪等自治军目前装备的兵器,对人偶一一测试。

不多时,士卒测试完,便有军官检查道:“弓箭三十步透一重甲,未能破防。”

“苗刀未能破防!”

“长枪透两重甲,又轻微损伤!”

“标枪透一重甲,未能破防。”

“鸟铳,三十步透棉衣、一重甲,十五步透棉衣、两重甲,有致命损伤。”

听着测试结果,众将一众骚动。

“只有火铳能破防,可十五步,几乎贴脸了。”袁宗弟皱起眉头,有些震惊道:“督军,这仗没法打啊!”

高欢也神情阴沉,不过遂即却又道:“破不了甲,便用钝器砸,这个本督来想办法。”

洛阳四塞之国,高欢收复洛阳后,便开始有意识的将在许州、登封等地的工坊、讲武堂、书院向洛阳转移,同时命令豫东各州县,屯集守城物资,组织庄丁进行守城演练,防备清军渡河后,劫掠军政府治下的州县。

洛阳之东,偃师县外,邙山上的矿场,重新开始开采,近万名旷工,矿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在矿山脚下,一群木匠和泥瓦匠,正修建着高炉、厂房、宿舍。

“督军,这一片建起后,洛水北岸是冶炼场,南岸则是兵工作坊。”李岩跟在高欢身后,一边走,一边介绍着军政府的规划。

高欢微微颔首,“矿场、冶炼、兵工坊放在一起,能够减少运输成本!冶炼厂建好后,能出多少铁,兵工坊能造多少鸟铳?”

李岩道:“工科的规划,是年产六十万斤。兵工坊每月造鸟铳三百杆!”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铁产量一千八百余万斤左右,河南的产量在七十万斤左右。

现在河南主要的铁矿产区,偃师和新安都在高欢的控制下,偃师能冶炼五十万斤,新安至少也能冶炼三四十万斤,再加上舞阳那边能出个十万斤。

高欢一年能够获得一百万斤铁,千斤重炮能造一千门,三千斤重炮能造三百多门,勉强能够满足农具、兵甲、铁炮的用铁了。

毕竟,高欢不可能造一千门炮,一年最多造个二三十门而已。

不过,鸟铳生产的速度,便让高欢有些不满意了。

高欢沉声道:“接下来我们将面对装备精良的建奴。他们冬季过河,穿着盔甲,再加上棉袄,弓箭无法破甲,刀剑难伤,必须制造出更多精良的火铳。”

清兵前四次入塞,都没有杀到河南,这使得李岩等人,对于清兵的装备和战力,都不是很了解。

可是高欢清楚,清军装备精良,加上冬季穿得多,弓箭根本射不死他们,火铳也只能很近,才能射穿清军的衣甲。

李岩对于鸟铳制造,也不是太懂,转头问刘铁匠道:“刘师傅,工坊的匠人也不少,鸟铳的制造速度,为何提不上来?”

“督军!军师!”刘铁匠忙道:“鸟铳制造的关键是铳管。现在工匠人虽多,但是能卷铳管和钻铳管的熟练工匠太少。尤其是钻铳管,费时费力,稍有不慎,铳管就报废了,所以速度缓慢!”

高欢皱了皱眉头,问道:“这钻铳管的难处在哪里?”

刘铁匠道:“火铳质量好坏,关键在于铳管内壁,是否光滑笔直,铳壁的厚度,是否均匀。钻铳管时,工匠必须小心谨慎,力道大小,精神是否集中,都可能造成一根钻了十天半月的铳管,最终报废,造成前功尽弃。”

高欢明白过来,钻铳管全看工匠的手艺,受限制于制造工艺和技术手段,火铳的生产速度快不了。

这时他皱眉思索一阵,忽然看见不远处的洛水,沉声道:“给九龙寨兵工坊一个新任务,改进水碓,研制以水力驱动的钻床,代替人力钻管。”

要想提高军械制造的产量,只能提高制造的技术和工艺,利用新的技术,来打造兵器。

水力锻造的器械,很早就出现了,汉代的水碓与欧洲的水力锤锻设计原理确实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水轮将水力转换为机械动能。

只不过一个用于舂米,一个用于锻锤铁器,用途不一样罢了。

刘铁匠闻语,眼前一亮,不过遂即却道:“属下立刻让他们研制,不过可能赶不上这次大战了。”

高欢摆摆手,“本督给你们找个帮手!另外,既然火铳产量不足,那兵工坊要全力锻造长柄斧、短柄斧、狼牙棒、骨朵。十月之前,本督要一万件!”

刘铁匠点点头,“属下令各个工坊,全力打造。”

高欢微微颔首,又巡视一阵,遂即返回洛阳。

崇祯皇帝下旨,让高欢起兵勤王,朝廷有求于高欢,便让高欢有资格给朝廷提条件。

高欢回到书房,遂即提笔写下一封奏疏,一是诉苦,说自己军械不足,二是向崇祯皇帝要人,请他讲宋应星、宋应升两兄弟,调到河南来。

现在两人应该一个在江西,一个在广州做官,高欢请未必会来,但是朝廷有旨意,两人应该不会拒绝。

高欢写完奏疏,遂即吩咐属下,“将奏疏快马送去北京!”

亲卫点头行礼,接过奏疏出去,杨彦忽然从外面进来,行礼道:“督军,福王被接回来了。”

“哦?”高欢歪嘴一笑,站起身来,“召集文武,随本督迎接福王!”

(求月票,推荐,追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