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提前面世的轮台罪己诏

不过让毕晶奇怪的,还并不是这样的结果,而是具体的言辞。就在两个小时前,甘泉宫宫墙上,汉武帝那叫一个怒发冲冠,恨不能扒了刘据的皮,就差跟自己一样口吐芬芳满口脏话了,怎么这会儿一开始就回忆起往日相处的点滴,还一副父慈子孝的德性?

就在毕晶百思不得其解,眨巴着眼睛四下打量的时候,忽然发现刘据的目光中,猛地爆出一道精光,嘴角微微上撇,显得有些得意的样子。

这什么表情?都说了不饶你了,干嘛这么得意,毛病了?毕晶一阵奇怪,几乎怀疑自己看错了,眨巴眨巴眼睛向母老虎望去,却见她也正好看过来,目光也透着怪异,显然也注意到了刘据的古怪。

俩人同时望向刘据时,却见他神色已经恢复正常,仿佛刚刚那个表情从来没存在过一样。让毕晶几乎以为自己刚刚做了个梦。

这父子俩都有毛病吧?怎么一个两个这么难以琢磨呢?

疑神疑鬼时,毕晶突然又发现了另一件怪事周建德也停了下来,住口不念,两只眼睛直勾勾盯着手里那张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制书,嘴巴张得老大,仿佛看见了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般。

怎么了这是?该说的不都说完了,该赦免的不也都赦免了吗,还有什么好说的,还让周建德惊讶成这个德性?

不仅是毕晶,其他人也都发现周建德有点不对劲来了。这家伙这半天不开口,是个啥意思啊?嗡嗡的骚动声慢慢停下来,所有人都双目灼灼盯着周建德,不知道从他嘴里又会冒出什么惊世之言来。

好半晌,周建德才浑身哆嗦着,颤抖着声音念起来:

“前有所奏,曰勿扰劳天下所以忧民者,朕知之矣。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轰一声,四周彻底炸了锅,毕晶脑子里更是嗡地一声,眼前蹦出三个大字:轮台诏!

这三个大字,在他眼前,在他脑子里盘旋飞舞,让毕晶一阵头晕目眩。

轮台诏,汉武帝晚年最著名的诏书之一。在其中,武帝否决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提案,并对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之事表示悔恨,同时仍要求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武备的方法。主流史家认为,它意味着刘彻对自己的扩张政策感到悔恨,标志着治国路线由“尚功”调整为“守文”,包括班固、司马光在内,都认为这就是一份汉武帝的罪己诏!

尽管言辞有所不同,但是毕晶记得很清楚,“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这类话,都是轮台诏里的原文!

但是,但是,但是,轮台诏,在历史上,本来应该在两年以后,即征和四年才会出现!而且起因是桑弘羊的奏疏。但现在,这份诏书却提前出现了,而原因却变成了巫蛊之祸,变成了刘据和某些官员的谏奏!

更要命的是,最后那一句“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这句更清楚地表明转变国策的话,并非出自轮台诏,而是出自同月与大鸿胪田千秋的对话!

这两句话,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份诏书里?

这是不是意味着,历史已经有点悄然改变了?

更更要命的是,提前出现的罪己诏,是自己让汉武帝写的!这是不是又意味着,自己想着保护历史轨迹,但实际上却把历史搞得乱七八糟了?

改变历史啊,特么这么大的事儿,老子怎么承担得起?毕晶都快哭出来了,下意识抬头望天,看着黑黢黢的半空,欲哭无泪,那里不会突然冒出个什么霹雳闪电,把在场人都劈得灰飞烟灭,顺便把整个空间都抹杀了?

汉武帝啊汉武帝,你想饶了这些人你就直接说不成么,瞎折腾什么?坑爹啊!

可是,提心吊胆好半天,天空仍然黑黢黢一片,完全没有发飙的意思。

难道,历史其实并没有改变?

咦不对啊?正欲哭无泪,恨不能找到汉武帝,吧诏书塞回他肚子里让他重写一份,然后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鄙视一百遍,却猛然想起,这诏书压根儿就不是汉武帝起草的,而是司马迁搞出来的啊?

司马迁?他为什么会这么写?他想干什么?

这就说通了,司马迁本身对汉武帝的某些政策就有意见,否则也不会挨上胯下那一刀了。他虽然对公然造反有点不以为然,但很显然,他对刘据的某些主张一定是同情的,所以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免不了明里暗里帮刘据和他的手下一把。

而恰恰这份诏书,是要经过汉武帝过目的。这时候要想明着提这俩人矛盾的根由,那不是拱火吗?汉武帝不当场炸了才怪了,唯一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所以司马迁就先历数汉武帝对刘据如何如何信任,如何如何重点培养,一方面,是为了给汉武帝消消火,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不错,然后暗度陈仓,顺势把汉武帝想要刘据以文安天下的事儿说出来,让汉武帝觉得这真是自己的意思。

然后,顺便把这次造反的锅甩到江充身上,把汉武帝彻底摘干净,让他的心气儿彻底顺下来。这等于给了汉武帝一个下台阶,让他对赦免一众官员不那么抵触。

至于赦免刘据,司马迁肯定是不能提,这辈子都不可能提,否则汉武帝龙颜大怒,说不定会起到反效果。但问题在于,自己刚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回来就是要平息事端把刘据带走的,提与不提,有区别么?

当然,司马迁最重要的目的并不在这里,而是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在制书的最后,抛出这么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

这个家伙,居然敢在制书里,堂而皇之地夹带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