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最近察觉到自己的戾气似乎有点重,于是尝试着去看一些平静温和的文字。

白天的时候看了三毛和读者之间的一些信,对里面的一句话印象深刻——

“绝大群的苦难者又往往是一个大时代变乱之下,可怜的牺牲者,他们本身是没有罪的。”

而现在的很多场合下,人们又特别喜欢拿“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样非黑即白的观点,来扼杀绝大多数的“同情”。

这两句话自然不存在谁对谁错之分,去辨别这个也没什么意义。

只是在不同的时候,人们对它们的需求不一样而已。

当黑白太多了的时候,则需要一点灰色的调剂。

……

其中一封信里,还有另外一句话——

“眼睛的可贵,在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要山水颠倒,或者将它们混成一团稀泥,那样,上苍给我们眼睛的好意,就被辜负了。”

不要“混成一团稀泥”,确实是非常好的警示。

我现在回看自己十五六岁时候写下来的东西,经常会察觉,当时的自己有着现在的自己所不具备的“品质”,而且甚至不止一样。

原因大概就在于,现在的我在看很多事情的时候,喜欢把它们“混成一团”。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确实存在的,但发现这种联系的方式,绝不是简简单单把几件事捏在一起,然后得出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

这也是很值得反思的一个现状。

说回到“平静温和”,现在同时在看《夏目友人帐》的小说,文字清新明快,让人放松。

也打算把之前喜欢的一部番《田中君总是如此慵懒》找出来看一看,很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