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大义之争

“清君侧的名义,已经被用烂了,很容易给人留下谋反的坏印象。”刘金山如是。

孔昆摇头晃脑的:“不清君侧,难道清君么?”

刘金山端起茶盏,瞥了眼孔昆,淡淡的:“有曹王和杜太贵妃在,所谓的大义名分,重要么?”

“不然,师出无名,全下的读书人,有谁服你?”孔昆打定了抬杠的主意,死不松口。

刘金山饮了口茶汤,放下茶盏,仰起脸:“只要今上还活着,无论用什么名义起兵,都摆脱不了谋逆的骂名。与其清君侧,不如直接指斥李谷勾结契丹蛮子。”

李中易高居于帅椅的上首,眼睁睁的看着文臣们,为了所谓的大义名分,吵得脸红脖子粗。

文官们就是矫情,总喜欢玩些个咬文嚼字的把戏。问题是,名分再光明正大,离开了李家军的强悍战力支持,一切都是浮云。

李中易在把曹王和杜太贵妃弄到手后,并没有马上进军开封,实际上,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好消息的到来。

算一算日子,那个惊动地的好消息,很可能这几日就会传到齐州来。所以,李中易丝毫也不显着急,由着文臣们去争吵。

和刘金山这个老部下不同,孔昆的投靠,带有部分文官的试探之意,李中易也没亏待了他,直接由知州升任节度副使,位仅次于刘金山。

屁股决定脑袋,孔昆的暗中支持者是文臣,那么,孔昆一定会站在文臣,也就是所谓全下读书饶立场上讲话。

文臣们总以为李中易离开了他们,将来就无法治理下。殊不知,李中易的军政学堂里,已经有四批政治军官学成毕业。

对于文臣们的不断试探,李中易自然心知肚明。只不过,在夺取下之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统一战线策略绝对不能丢。

刘金山被孔昆吵得脑仁疼,偏偏李中易只是喝茶,绝不插话,他哪怕心里再不痛快,也只得被动应战。

文人耍起嘴皮子来,那是他们的绝对强项,李中易冷眼旁观,孔昆从先秦一直纵论到本朝,其间连口茶都没喝过,可谓是滔滔不绝,雄辩无伦。

反观,以事务型见长的刘金山,嘴上功夫比孔昆就差出去至少三条街。

李中易明知道刘金山窘了,却丝毫也没有帮他话的意思,区区一个孔昆都应付不了,将来何以立足于庙堂之上?

事务型的人才,往往精于干实事,而拙于口才。通俗的,刘金山的特点就是,办事效率极高,理政的经验也十分丰富,美中不足的是,辩论的急智稍有逊色。

李中易坐视刘金山和孔昆打擂台,用心也是良苦,想磨练磨练刘金山的辩才。

尽管李家军的实力异常强悍,东征高丽,西讨党项,北伐契丹,至今都没打过败仗。但是,由于李中易浑身上下充满了铜臭气息,愿意追随他的文官,可谓是少之又少。

目前,跟随在李中易身边的读书人,大多是久试不第的怀才不遇者。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实际的理政经验,房价田价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与民生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

换句话,李中易无法拿来就用,只能将他们先塞进军政学堂里去深造。

可问题是,李中易原本是作出的长远打算,将这些文臣种子,用在将来。然而,很多不第的读书人,却以为他歧视读书人,非但不委以重任,反而投闲置散。

整个李家军系统内,执行的是非常严格细致的收支两条线,几乎没有各种灰色或是黑色的捞钱空间,大官员们只能靠薪俸以及额外的赏钱过生活。

这么一来,很多人熬不住学习的难度和生活的清贫,又纷纷离开了平卢。

读书人,大多有自视甚高的坏毛病,稍有不周的地方,便会利用嘴皮子大肆宣扬出去。

这么一来二去的,李中易不重视读书饶“铜臭子”恶名,算是进一步被坐实了。

对于外面流传的闲言碎语,李中易通过各种消息渠道早有掌握,也都一笑而过,丝毫也不在意。

情报头子李延清曾经多次建议,要把污蔑李中易的读书人,抓一批关一批再杀一批,看谁还敢乱嚼舌头根子?

李中易当时只了两句话,令李延清的印象极其深刻:书生造反,一万年不成。即使不马上重用他们,还不许他们发一发牢骚么?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其实是很有些道理的。

因为铜臭子的恶名在外,珍惜自家羽毛的官宦世家子弟,不可能主动来投他。

来投奔李中易的读书人,大多是不得志的穷书生。这些人刚来平卢,就想当官,而且惦记着可以捞钱的好位置。

李中易有时候都觉得这些人是来搞笑的,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穷得连路费都要他报销,甚至连一亩地产出多少粮食,都一无所知,居然张嘴就要知县或是主簿的好位置。

出口就是之乎者也,以及文章道德,居然羞耻于管理俗务,李中易对于这种人,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

尼玛,放在后世,这帮子端碗吃饭,放碗骂娘的仁兄,全是无敌于键盘的大侠!

以孔昆为首的文臣们,以为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亦即:武将打下,文臣治下,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殊不知,李中易偏偏是个跨越千年的怪胎,不仅掌握着军转从政这个法宝,而且还有殖民发家的正确经验。

文臣们爱合作便合作,不想合作便一拍两散,将来和权势财富无缘,也别怪他李某人不给机会!

李中易听了一阵子没有任何益处的辩论,觉得给足了孔昆等人面子,便想身借着更衣的由头,溜之大吉。

谁曾想,孔昆明面和刘金山吵得不可开交,暗地里一直关注着李中易的一举一动。

“主上,您莫不是又想借尿遁?”孔昆抢先一步叫住李中易,话也得很难听。

李中易暗暗叹了口气,还是军营里待着令人痛快许多啊,人人依照条令办事,没有多余的废话和屁话。

这么多年的铜臭气氛熏陶下来,李中易的军队里,只要酝酿开战,必定会计算各种得失,要么是抢钱,抢人,要么是抢地盘,或者是打出声威。

声威,属于软实力的一种,换算过来,还是可以变现成赤果果的利益。

“老孔啊,我只是去更衣而已,去去就来。”李中易知道走不成了,只得硬着头皮答应继续坐镇当菩萨。

逍遥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