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河豚之喻(中)

凡事只要一上纲上线,鸡蛋里必能挑出来骨头。

刘钰从天妇罗里挑“名教之存亡”这样的大义,也正符合此时日本、中国、朝鲜等一致禁天主教的背景。

这也不只是儒家自己的事,而是中华文化以及其衍生文化和被融化文化共同的敌人。

在大顺这边,把“陡斯”翻译成昊天上帝;在日本这边,把“陡斯”翻译成“大日如来”;在大顺这边,以耶补儒,试图先挑战释家的地位;在日本这边,曾经天主教徒和佛教徒之间互相烧教堂庙宇……

以及不准祭祖、不准祭孔、不准周公叫圣人因为封圣要得到教皇允许等等,这几件事引起了儒家文化圈的强烈反弹。

刘钰这番话自是没必要在大顺找茬,毕竟大顺这边找的盟友,是号称天主孝子的法兰西。日本这边最起码还找的是荷兰,至少不是天主教国家。

但日本这边的儒生借题发挥,念辛弃疾的观潮词,舒展心中的郁闷,也就怨不得他也借题发挥。

大顺这边的官员悄悄看着刘钰,内心都想笑。朝中谁人不知,鹰娑伯懂个屁的名教文华?十三经看没看全都是未知数,在这装这么名教守护者?

腹诽之余,内心也是佩服,心道这借题发挥的本事,倒真不愧是在朝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水准。虽说这些年一直在外,可耳濡目染之下,这等本事多少还是学了一些的。

日本这边的儒生终究水平差一些,连新井白石这样的人物,去朝鲜之后,都感觉到“文化自卑、武力自信,与朝鲜交,唯靠武力以致对等”。就准备换约的接引寺,到处都是朝鲜通信使留下的题字、题词。

被刘钰这么一上纲上线,顿时哑口无言。

儒家内部有很多矛盾的言论和思想,比如汉时就有的马肝之论。

文王武王,到底是造反?还是代天行道?

最后还是汉文帝出面指示:不争论。

马肝有毒,马肉没毒,消停的吃点马肉就得了,非得把马肝也吃了才算真正吃过马?

今儿刘钰说的这事,也是一个没法争论的东西。

这种类似的争论,在九十多年前的日本,就已经争论过一次了。

当年的长崎奉行山崎正信,见明末大乱,想尽办法搜集明末大乱的情报,其中抄录到日本的,有《抄录李贼复史军门书》、《史可法回大清摄政王书》、《闯贼僭登基诏书》等等。

一边是直接写李自成是贼,但“征敛重重,民有偕亡之恨。肆昊天既穷乎仁爱,致兆民爰苦于灾祲。朕起布衣……”,这又绕回了当初的马肝之争,商汤周武是造反啊?还是代天行道?

一边是《史可法回大清摄政王书》里,“谨啓大清国摄政王殿下”、“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向,顶礼加额……”

这不只是让中原的儒生懵圈,不知道到底是站农民军一边,还是直接投大明蓟国公大将军吴三桂为先君报仇。

日本这边的儒生也是出现了剧烈的思想混乱,一直“不争论”的马肝之论再一次被翻出来。到底谁是正统?谁对、谁错?

之后大顺这边废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改用保天下的口号,荆襄涅槃,日本这边一揆渐多,怕大顺这边的反抗思想影响到日本国内的统治,再加上南明借兵和大顺之间结下的梁子,之后就断绝了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

现如今刘钰又翻出来了类似的话题,大顺在保天下、保名教,打一顿日本,到底是对?还是错?

日本的儒生能产生“若孔孟为主将、来征日本我们该怎么办”的疑惑,是因为本身就有这种疑惑,所以才问。如果没有这种疑惑,当然就不会问。

而且本身大顺也确确实实没割地,对马和隐歧岛,那是为了名教之德“以直报怨”,割给琉球了,恰好是琉球割让北方五岛的两倍时间。

不管事后琉球是否“主动”交给大顺代管,反正大顺是没割日本的地。

开埠那是租地,给租子的。本身长崎就有唐人町,这也算不得啥大事。开埠是为了提高日本的米价,改善武士儒生和农民的生活;开埠是为了让日本的百姓得到充足的货物。这都是很仁义的。

虾夷按刘钰所说,那是罗刹国南侵,日本根本没能力攘夷,大顺作为天朝,是有义务去攘真正的夷狄的。

这种疑惑,可以说是自遣唐使以来、至明中晚期宋儒之学开始在日本扩张所引起的思想大混乱的体现。

而刘钰的诡辩和借题发挥,只是把这种思想大混乱引爆的导火索。

从明末开始,日本儒生涌现出了三种不同的思想。

这不是说朱子学还是古儒学的争端,那争端,实际上是打着先秦旗号想往前走的、和打着宋儒之学想往后退的争端,牵扯的还是经济问题。

这里说的三种思想,是关于华夷问题的。

一派认为,自己就是夷狄,就该努力学习中华文化,恨不能生在中华。

一派则认为,日本自己也可以叫中华,只要符合礼、符合比周边民族先进、有藩属朝贡体系,那么中原可以叫中华,日本也可以叫中华。

中华是个文化概念,只要儒学守礼就是中华,和地理没有任何关系,称呼中华的时候应该改为地名如震旦、支与那。中华是中国的自称,在日本,中华就是日本的自称。

还有一派则认为,日本才是中华,中国根本就不是中华正统。

因为日本国万世一系,在降生的那一天,就是按照天道的礼仪所定型的。儒家礼法,是天地大道,殊途同归,日本产生儒家大义的时候,可比周公孔孟早多了。

日本之所以多用汉文,因为文字这东西日本原来也有,只是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的时候,把日本的典籍“悉数为灰”了,所以导致现在看不到日本古文字书写的典籍了。

要是能看到的话会惊奇的发现,其实古代日本也有文字,而且也写了自己的儒家经典,和周公孔孟之道殊途同归。

可惜因为孝德天皇大化改新、全面唐化,都烧没了。

前两派还是在儒家天下观的范畴内闪转腾挪,最多也就是“僭越称两华”,也没离谱到第三派这种糅合怪的程度。

山鹿素行在提出第三派理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家、耶稣教、儒家的影响。

就像是宋儒面临佛教“从何而来、往何处去”的成型的宇宙观影响,不得不搞出了理学来反击、而被大顺的古儒一派批评为“理学为释家所染而不自知”一样。

山鹿素行这是自以为自己是“复古之儒”,实际上整个体系却是不自觉地受到了儒、耶、释三家的影响。

延续着日本圣堂林家和耶稣教的辩论,认定天理在造物主之前。那么先有天理、后有宇宙,既如此,在宇宙创立之初,天理早就存在,那么创世之初就有一个“文华制度完备”、符合天理的日本国,也是合理的。

天理既然在造物主之前,那么儒学也就是在创世之初就存在的。只是周公、孔孟等人,悟出了大道,传播出去而已。但实际上,儒学早就在日本出现几万年了。

就像是乌云笼罩的时候,不是没有太阳,只是海西边的那群人那时候还处在蛮荒,看不到而已。

山鹿素行之所以能这么搞,主要还是因为……中华的史书太详实了。

神话就是神话、史书就是史书。

而山鹿素行拿着日本的神话,对照着中华的史书,说你看时间,是不是比你们早?

他这一套三家糅合怪,此时在日本的下层武士里,还是很有市场的。在上层儒生那,是被批判的。

这可以看成是一种朴素的自卑情绪下转为自负的民族主义雏形,而且是立在不败之地的那种:比孔孟还早的日本儒家经典,在孝德天皇的时代被烧了,所以现在看不到;你说没找到存在的证据,不就恰好证明那时候烧的干净吗?

这和后世那种“史书都是篡改过的、所以史书不可信”的一派,几乎是一样的道理,根本就是不败的。你举出史书中的例子,他也会告诉你那是篡改过的。

新井白石这样的儒家大手子,去朝鲜也在文化上感到自卑。但大手子的做法,是解构天下观,炮制各自称华论,水平还是有些的。

山鹿素行则是自卑之后转自负,搞出这么一套自嗨的东西,这对下层武士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那种文化上的自卑是浸在骨子里的,越是水平低就越容易被这种自卑后转自负的东西所蛊惑。

但是,理论家不是谁能都当的。想要封圣,自称一派,山鹿素行还欠缺了点火候。

他根据日本的情况,否定了“天”这个正统的概念,而是转用了“武”。

因为如果不转用“武”来寻找正统性的话,只靠“天”衍生出的“道德”、“礼教”等,日本在朝鲜面前都会自卑。

但如果是“武”作为正统性的话,在朝鲜面前就不自卑了:我能打得过你,就证明我是正统。

所以山鹿素行把伊邪那美创国时候的“天琼矛”作为神器之首。“盖蒙昧之时,除暴驱邪彰显圣道,非武不可”。

这就导致这一套体系里有个最大的问题,就像是奥地利画家的那一套理论一样:如果日耳曼人优越,那么结果必然是战胜其余劣等的民族;如果日耳曼人不优越,那也活该被其他民族所灭绝。

赢了吃香喝辣、输了全族灭绝,在最后一刻不自杀的日耳曼人都是假日耳曼人,既然证明了自己劣等,为什么不全族自杀为优越民族腾地方呢?总之,种族的优越论没错,只是优越的不是我们日耳曼人而已。

所以刘钰操练了十年海军,枢密院下令暴打了日本一顿之后,这第三派理论几乎是瞬间崩解了。

既然“武威”是正统的标志,那么打输了不就恰好证明自己不是正统吗?

“武威”不是不好,只是不该野心这么大,只能胜、不能败。

若是拿出“我蛮夷尔、唯有武威”的心态,这就没什么漏洞的。

问题是既想当天朝、又不认天德而认武威,那就只能胜不能败,败了这理论的一切基石就崩解了。

任何功法都有破绽,要找准罩门。

如果此时大顺的大儒和山鹿素行辩论,只能是鸡同鸭讲:大儒不相信日本的神话是正史、山鹿素行的一切根基都是神话,鸡同鸭讲,谁也辩不过谁。

你说拿出你们之前有文字的证据,我说大化改新的时候焚书坑古,都烧了,所以这不正好证明了我的观点,古文字古文化都被烧干净了吗?

你说你们的神话是历史,拿出证据来,我说这些都是记录在书上的,你们的书可以是历史凭什么我们的就不能是?我就问你万世之前周公孔子是不是还没诞生吧?孔子哪年出生的,我可是能在你们的史书上大概推断出来。

这么争论的结果,就是相信大顺大儒的还是相信大顺大儒、相信山鹿素行的还是相信山鹿素行。

但吴芳瑞突袭京都,在京都放的那一把大火、李欗砸了京都御所的僭越之物,以及随后大顺愿意“补偿百姓数万两白银”的仁德之行,正打在了山鹿素行这一套理论的罩门上。

如果神话是真的,那武威就是天命,输了就证明天命不在日本。

如果神话是假的,那日本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衍生品,衍生文化没有天命。

用武器的批判崩解了第三派的体系根基之后,日本儒学界实际上也就剩下了前两派。

一派自认蛮夷、一派各自称华。

但刘钰借着“天妇罗”而发挥,又把剩下这两派的根基都打碎了。

天下的概念,是随着交通工具而逐渐扩大的。当帆船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关上门来自称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刘钰借天妇罗之题,提出了天下就是地球、地球就是天下的概念。

一方面,“恭维”日本不是蛮夷,而西洋人才是蛮夷;另一方面,既然天下就是地球、地球就是天下,那么华夷之辩就和以往不同了,华也就只能有一个。

如今天下儒生,要做的是“尊周攘夷”。

可以认可朝鲜、日本都是周天子的诸侯,反正也不怕七雄再临,反正这个体系,早晚崩解。

而崩解之前就现在大顺的路子继续往下走,再不济也不至于混到个被人问鼎的程度,至少在天下这个概念崩解之前,不可能有危险。

朝鲜可以继续做“帝出乎震”的美梦、日本也可以继续做“群雄逐鹿争天子”的美梦,但周天子可不再是八百里京畿的周天子了,帝出乎震也好、群雄逐鹿争天子也罢,最终还是要靠枪炮、人口、生产力的。

周天子要是六师仍在,哪个敢霸?齐侯的尸体还在大锅里煮着呢,诸侯估计也都喝过汤。

吴芳瑞一把火崩解了日本“真华”论、刘钰的天下概念解构崩解了“各自称华东西两华并立”论、最后的蛮夷也分三六九等结好了那些自认自己是蛮夷的儒生。

如今他一个根本不信儒学的人,在这怒喷日本的儒生“斯害也已”,连喷带骂。

几个自认蛮夷派的儒生盯着地上被刘钰抛下的天妇罗,脸红低头,心道若天下如此论,当真该尊周攘夷。

唐人既为天子,我等亦是诸侯了,也不是蛮夷了呢。就算是蛮夷,那也是比南蛮高级的蛮夷。楚不贡苞茅,而天子征之,天子亦无错啊。楚人纵蛮夷,那不是比更南边的南蛮高级一点点?

做蛮夷,也要分三六九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