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两封信(下)

打开信的人,是法国驻俄国的全权大使,雅克·约阿希姆·特罗蒂,也可以称之为拉谢塔迪侯爵。

这位侯爵当然是法国的贵族,只不过他这个侯爵和刘钰这个侯爵还不一样。

刘钰这个打出来的,或者将来他哥哥袭的那个,都属于军勋。

拉谢塔迪侯爵能挤进最上层的贵族圈子,则应该算是外戚。

法国的爵位乱七八糟,当然,贵族身份是上层圈子的基本门票,但如果没有这个“外戚”的身份,他也不能混到驻俄全权大使的地位。

他叔叔,是曼特农夫人的告解神父。

曼特农夫人还不是曼特农夫人的时候,老公死后,就攀上了路易十四,从给路易十四的情人当保姆干起,成功上位成了路易十四的情人,后来也算是半扶正的王后。

靠着他叔叔的这层关系,拉谢塔迪侯爵算是挤进了法国的上流圈子。

上流圈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上流的上流,一般是成年之后直接入阁;上流的中下层,则有几条标准的套路。

上军校、从军、升军衔,转职。

他这个侯爵,其实按照大顺那边的官职意译,并不适合五爵,而是适合于“勋卫”、“散骑舍人”、“举人”之类。

他和被刘钰在黑龙江抓到的汉尼拔,是军校同学。

两个人一起在法国军队里当兵,打过四国同盟战争,几乎同时升的中尉:十八岁的中尉军衔,是法国上流贵族中的下层们,迈入上流中层的门票。

所谓上流中的中层,就是贵族出身、十八岁中尉,熬下去,熬到最后快死了:放在法国是中将;放到俄国就是三等文官;放到后世就是非主要部委的部长,大会能开、小会轮不到那种。

之后两人的人生就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汉尼拔回了俄国,担任彼得大帝的夜间秘书,参与建造喀琅施塔得要塞和炮兵建设。彼得死后,便被罢黜流放,扔到了黑龙江北岸修堡垒,被刘钰抓了,在大顺这边混了个象征“四夷来服”男爵的爵号。

拉谢塔迪侯爵则从中尉升到校官,眼瞅着升不上去了,他岳父给他找了个好差事,当大使、搞外交。

这个时代的欧洲外交圈子各个是人才,拉谢塔迪侯爵更是一表人才,人长得帅,说话又好听,很招人喜欢。

先是在普鲁士当外交官,干的相当不错。

喜欢巨人掷弹兵的老腓特烈,就曾很信任地向拉谢塔迪侯爵吐槽过一句非常非常出名的、颇有哲学气息话。

【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子是不令我关心的,但是高大的壮汉士兵,他们是我内心的弱点】

腓特烈二世也在给伏尔泰写的信中,也提过【他是个非常可爱的小伙子】

能讨男人的喜欢,尤其是权力狂人的喜欢,肯定也善讨女人的欢心。

鉴于他在柏林表现的非常出色,加上他岳父的活动,他在39年被派去了彼得堡,作为法国驻俄全权大使。

39年4月去的彼得堡,6月就和伊丽莎白公主亲密无间了。

拉谢塔迪侯爵展开这两封从阿姆斯特丹送来的信后,不由地感到一些意外。

意外之后,便是惊喜。

意外的,是从23年开始就失去联络的同学,据说在顺俄战争中被俘的汉尼拔,居然回来了。

他对那个黑人印象非常深刻,当然是出于肤色的原因。

在这个黑人几乎意味着智力低下、低能、只能当奴隶、法国大规模使用黑奴的时代,居然出了这么一位数学很好、军事工程学天赋极佳的人物,实在不能不印象深刻。

两个人当初也都是上流圈子和一些沙龙的常客。

万万没想到一晃20年过去,会因为一个女人再度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是朝思暮想,想要像个骑士守护公主,算是公主的没有血缘的哥哥的男人。

另一个是39年到了彼得堡,很快就睡到了公主,并且有些睡腻了的男人。

而且,这公主还是同一个。

不得不说,缘分妙不可言。

现在,两人又因为相同的公主,靠这封信走到了一起。

目的,很简单。

政变,让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上位,加冕为沙皇。

只不过,汉尼拔的信里,没有说的那么直白,处处洋溢着对伊丽莎白安危的担忧。

而另一封刘钰写的信,则根本就是一封“政变邀请函”。

拉谢塔迪侯爵虽然睡了伊丽莎白,但他支持政变的原因,可不是因为男女之间的这点事,全然是出于法国的利益。

法国的大敌,是德国。

德国暂时还不存在,所以奥地利、普鲁士,都算是德国,又都不是德国。

总之,德国诸侯哪个最强大,哪个就是法国的敌人。

俄国宫廷里,一大堆的德国人,德国党几乎掌控了俄国的内政,法国肯定是要想办法的。

安娜女皇是个德国寡妇、情夫是德国人,留下的两个摄政大臣都是德国党,传位的小沙皇的爹是德国的不伦瑞克公爵,整个俄国宫廷都快连俄语都不说了。

新组建的“东厂”,俄国刑侦衙门,更是被德国人控制着。小沙皇还没过一岁生日呢,从安娜女皇死到现在,也就一年,俄国已经政变三次了。

变的都有点变麻了。

可变来变去,还是德国党掌权。

无非就是掌权的从女皇情夫,换成了禁卫军统帅,又被刚从大顺回来的奥斯特尔曼伯爵变回去,副的总理大臣兼任副摄政王,准备对俄罗斯的传统派旧党、和西化派新党进行一场大清洗。

这对法国可是相当的不利。

法国大使馆这边,当然是支持伊丽莎白公主上位,从而搞一次大清洗,彻底清洗掉德国党的。反正不可能让俄国宫廷彻底德国化。

如今接到了大顺访欧团的信,以及老同学汉尼拔的信,拉谢塔迪侯爵觉得简直是上天来助。

到现在为止,拉谢塔迪侯爵还是认为,伊丽莎白公主,就是个傻白甜,只要扶她上位,凭借两人“亲密”的关系,那还不是让俄国彻底倒向法国?

在拉谢塔迪侯爵看来,伊丽莎白公主是个柔弱的小猫,喜欢法国风情,异邦情调,是个一心谈恋爱的小女人。

是因为自己的魅力,让伊丽莎白公主不能自拔,主动和自己睡在了一起,征服了这个少女极需安慰的心。

然而事实上,他想错了,大错特错。

这根本就不是个小猫咪,而是一头母狮子。

一头晚死一年就能把腓特烈二世逼到上吊自杀、能让许多年后希勒特听到罗斯福一死立刻想到伊丽莎白女皇旧事、认为故事即将重演的母狮子。

从爹死了、妈死了,被针对、被提防之后,伊丽莎白就是一副傻白甜、恋爱少女的形象。

不关心政治。

不问政事。

只关心恋爱、爱情、舞会、浪漫。

是个因为未婚夫早死,以至于心里受了伤,靠、舞会来麻醉心灵,以及靠爱情来弥补创伤的可怜的、柔弱的、没有主见的小女孩。

似乎,和拉谢塔迪侯爵发展成为情人的原因,只是因为喜欢法国人的浪漫情调、喜欢英俊的侯爵。

每一次和不同的情人分手,都会哭上好久,叫每一个社交舞会上的男人,看到她那双蓝汪汪忧郁的大眼睛,都会忍不住去安慰,生出一股保护欲。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小猫咪,作为彼得大帝最后的骨血、俄国新党的精神图腾的人物,愣生生在杀了好几千、流放一两万的安娜女皇的执政期,安安稳稳地活了下来。

其实也不怪拉谢塔迪侯爵这么想,实际上连安娜女皇也这么想,现在的小沙皇的母亲也这么想。

甚至有人向小沙皇的母亲说伊丽莎白可能会政变的时候,小沙皇的母亲确信这位一心寻找爱情的小猫咪不可能这么做。

而伊丽莎白公主,平日主要的活动地点,就是俄国“锦衣卫”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的营地。

一般也不干啥,就是过去后,也不摆公主的架子,问问这些锦衣卫军团的士兵们生活如何啊、是不是又没有钱喝酒了、家庭生活怎么样啊?拿出一些上等烟草请这些士兵们尝尝、或是和这些士兵一起跳个舞、唱个歌。

士兵们亲切地把她叫做“妈妈”,有时候士兵的孩子出生了,也会请公主来施洗礼……

这特么放在大顺,相当于“废太子”整天在孩儿军晃荡,经常关切孩儿军士兵的生活问题,以至于孩儿军上上下下都私下里都管废太子叫干爹。

而在俄国那几个掌权人的眼里,这竟然成了“伊丽莎白善良且活泼,单纯的少女,没有任何的威胁和野心、空虚且喜欢交际、放浪不堪连下贱的平民士兵也愿意勾搭”的表现。

而历史上,拉谢塔迪侯爵也是信心满满地告诉凡尔赛宫:很快,这位幼稚的女沙皇就将让俄国倒退回彼得大帝改革前的模样,不会再积极投身欧洲事务。我一个人就能搞定俄国的外交政策,全面亲法。

路易十五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俄国如拉谢塔迪侯爵所说的那般“回到彼得改革之前的状态”。

结果换来的,却是拉谢塔迪侯爵被踢出了俄国,禁止入境;俄国大军准备南下,支援奥地利,联荷联英要打法国,逼的法国退出了奥王继承战争……气的路易十五直接把拉谢塔迪侯爵扔到了蒙彼利埃城堡蹲了几年监狱。

好容易外交局势逆转,放出来后,一路熬到了中将,去神罗小国组建反普鲁士帝国联军。结果就中了大奖,赶上了腓特烈二世的最经典、载入史册的战役——罗斯巴赫战役。战后这位侯爵直接被踢出了法国现役。

可以说,这位拉谢塔迪侯爵,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而且都是在俄国干的,某种程度上也算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局势。

一件事帮着伊丽莎白公主政变。

另一件就是在年幼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第一次来到俄国宫廷的时候,拉了小叶一把,定下了小叶子的太子妃地位。

都是关于女人的,而且都是那种看起来弱不禁风、柔弱可怜,实际上内心藏着一头猛虎的女子。

可事实上……不要说控制,到底算是他睡了伊丽莎白,还是伊丽莎白睡的他,这都很难说。

他是真的没经历过类似于大顺宫廷内的种种斗争,之前的岁月走的太顺了。

他这脑子就是那种能把武则天想象成玛丽苏女主的人,一辈子就没见识过像样点的权力斗争。

关键也是没机会见。

他外交出道就是在普鲁士当外交官,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号称“士兵王”,除了打仗也不想别的,口号是“服从、服从、再服从”;想法是扩军干就是了。对儿子、闺女都是拳打脚踢棍棒教育,柏林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宫廷斗争可言。

而这样的一个人,就是刘钰、汉尼拔等试图在俄国参与政变的这群人的“重要盟友”。

这位“重要盟友”,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才能说服“柔弱”的伊丽莎白,发动政变。

至少在今天之前,伊丽莎白都是一副无辜、善良的模样,没有透露出一丁点想要政变的想法,甚至在密会的时候,也表示自己很安全,不会有任何的危险,简直“傻”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