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

这一年的西历11月20号,锡兰的科伦坡城,成百上千的市民走上街头,不得不去欢庆锡兰的感恩节。

百年前,正是在这一天,荷兰人将葡萄牙人赶走,于是所有锡兰人都该感恩。若是不参加这样的节日,每个人要被罚款100银币,即便根本不信天主教或者其余变种基督教、在巴达维亚就被荷兰人认为是个封闭族群的华人移民,也必须参加。

本地的僧伽罗人形容这个“感恩节”,是“嫌弃生姜太辣,于是换了辣椒”,来比喻葡萄牙人与荷兰人的交接。换成华人内部的俗语,便是一个吊样。

不过今年的感恩节有些不同,港口处不时传来一阵阵礼炮的声响。很多华人涌向了港口,去看天朝的舰队在科伦坡停留。

这些华人渐渐明白了战舰的意义。

就如同当年天朝的战舰去了一趟巴达维亚,于是华人的待遇就有所改善。传闻中会被半途扔进大海的这场移民,并没有发生扔进大海的故事,不过死亡率仍旧很高便是了。

活下来的人都是幸运的,最早的一批人已经快要完成他们的契约奴劳作期了,眼看就要成为自由农民了。

这在巴达维亚,可是难以想象的好事。

很多人觉得,多半就是朝廷的战舰起了作用。

对于移民过来的华人而言,科伦坡的生活,比起巴达维亚,要好上不少。

因为能交得起人头税的,不用移民;交不起人头税的,在巴达维亚的生活,自是可想而知。

好与坏,是对比出来的。

虽然这三四年,也是挺苦的,但至少,有希望、有盼头。

而在巴达维亚,差不多也是挺苦的,但是没有希望也没有盼头:在制糖业大规模清人之前,糖厂工人所谓的希望和盼头,就是过年开工资的时候,说着同样话的老乡场主,能给他们铜币也银币,而不是内部发行的、离开了糖厂根本用不了的铅币;等到制糖业大规模清人之后,他们要么当乞丐,要么偷窃,要么就只能忍受不要钱给口饭吃就行的工作了,过的比那些黑人或者巴厘岛奴隶还差,因为奴隶是财产,养牛也没有往死里打的,可没有居留证的黑户,敢跑就举报给荷兰政府,抓去做苦工。

没有人给他们讲清楚,这一切的根源,源于荷兰的殖民统治和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及垄断经营和极端压低糖收购价的行为。

然而,能看透这一点的人,此时并不存在。这需要拨开世界的外皮去看透本质,若有人看透了,并且都能在奴工中宣扬这些道理的,只怕大顺的李家王朝早就化为灰烬了。

于是残酷的荷兰人,在大顺炮舰的威胁下,摇身一变,成了给这些奴工希望的人。

从巴达维亚运到了锡兰,只要为锡兰做三四年苦工,其实也就是契约奴隶,就能分到一块地。

一块土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包括36亩的水稻田,以及24亩的旱田。不过,这24亩旱田,需要种植靛草、咖啡、或者其余的,在土地税抵偿清单上的作物。

如果种植数量不够,是要用稻米或者银币来抵偿的,或者被抓起来关押。

这些土地不能买卖,也不能承租,只能以家庭为单位种植。

这个看起来极为苛刻的政策,在这些移民过来的奴工看来,简直就是无与伦比的仁政了。

这些闽人、粤人,莫说60亩土地,但凡家里有10亩土地,当初也不可能下南洋做奴工。

现如今荷兰人承诺给36亩水田、24亩旱田,按照土地,只缴纳四成土地的租子。再就是每年无偿为殖民地政府服三周的劳役,这要不算是“仁政”,什么才是“仁政”?

到时候,安置的移民会被荷兰人委派一名雷珍兰,由雷珍兰负责收取应缴纳的咖啡、靛草等实物地租。如果不够的话,会惩罚雷珍兰,而雷珍兰也拥有惩罚下属农民的权力。

在地租之外的咖啡等,荷兰人也会来收购,不准私自卖给别人,价格由荷兰人定。

当年第一批移民至此的华人奴工,距离这个“仁政”兑现,只剩下一年时间了。

虽然十个人这几年活下来的不足五个,但活到现在的人,都充满了希望,一个个数星星盼月亮的,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对于大顺朝廷,他们的感激之情,也和对荷兰人差不多——如果荷兰人的承诺真的兑现了的话。

因为一来这些移民的内部,有一份非常清晰的传言,脉络清楚。

说是荷兰人一开始是准备把他们这些无业的、交不起人头税的华人都杀掉的。但朝廷派了当年复西域、征日本的大将,带着军舰来了巴达维亚,警告荷兰人说:此皆天朝赤子,若敢行屠戮之事,必要巴达维亚鸡犬不留。

那荷兰人在日本,尚且颤颤巍巍,要去朝觐日本的大将军。朝廷的大将军把日本打的哭爹喊娘,这荷兰人如何顿时吓坏了,只好选择了移民到锡兰。

这故事说的有鼻子有眼,连皇帝在禁宫里闻言生气,正赶上吃饭呢,听到荷兰人竟然想要将华人屠戮,气的把个宝石做的碗、黄金做的筷子砸在了玉桌子上,碎了一地。

当即就要派刚打完日本的大将军刘钰为元帅,带十万天兵来巴达维亚,吓得荷兰使节赶忙改变了政策云云……

这故事可是从在往锡兰运人的船上就开始流传了,这几年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

荷兰人多半也知道这个故事,问题是这么多移民,怎么可能查得出是谁传播的?

这个故事本就颇有可信度,因为在巴达维亚的时候,之前还流传另一个故事:去锡兰,半途扔到海里喂鱼。

有之前那个故事打底儿,这个故事就特别可信了。

除了这个故事之外,朝廷也派了观察使在这边,真要是有什么问题,观察使也会去会见荷兰人。有时候,这些晒的黑乎乎的、操着一口子京畿或者威海口音的观察使,也会去田间地头和这些移民说说话,问问他们的苦处。

这些观察使当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就和服刑差不多。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都是有规定的,每年必须去几次移民中间寻访等等。

若是完不成,这辈子就蹲在这儿吧。完成的好,回去后就有升职的可能。至于想偷奸耍滑,想也别想,当初鲸侯去欧罗巴之前,就明白地告诉过他们,有人藏在移民里盯着呢。

蹲在这,和日后完成任务驻日本、朝鲜、琉球,那可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且不说那边的气候什么的,单单就说这花钱解决欲望的问题,最起码驻日本、朝鲜,那还能看的顺眼,这边的都黑乎乎的,着实受不太了。

再者,这里也没有发财的机会。这是荷兰人的地盘,唯一能得的外快,就是收荷兰人的贿赂。但一来将来被告发就是一辈子没前途了;二则荷兰人吝啬是出了名的,指望他们行贿也不现实。

除了这些奴工们下南洋之前在老家难得一见的“好官、清官”之外,这些移民对朝廷的另一个好印象,便是朝廷派人驻扎这里,从印度买了牛马、从辽东冶铁厂运来了铁器,租给众人,日后慢慢偿还。

这可是实打实的仁政了。

现如今,是朝廷的仁政,已经感受到了。

而荷兰人的“仁政”,至少还得一年才能真的兑现。

至于现在,还处在一个奔向希望的过程中,还要无偿地为荷兰人做工呢。

他们和那些泰米尔人奴隶唯一的区别,就是身上没有用烙铁烙下的VOC的标志。

因为泰米尔人,没有一支自己的舰队。而大顺,有一支能远航的舰队。

至于剩下的,倒也差不多。和那些泰米尔奴隶一样,在稻米田里做工、修水渠、修储水的水池、开垦土地、修堡垒,吃的是菠萝蜜,有时候可以吃点稻米,或者吃鱼。

据说,是荷兰人在印度那边打了败仗,和英法的关系也不好,泰米尔奴隶往这边不太好运了。而且这些华人契约奴的工作效率也确实比那些泰米尔人高,最起码垦荒、修水渠、修水坝这样的事,这些华人还是比泰米尔人有天赋的,相对来说也更听话。

毕竟,巴达维亚就是华人建起来的。至今第一任甲必丹苏鸣岗后人的府宅上,还挂着“开国元勋”的牌匾。

但既然人群都能把荷兰人准备屠杀的故事流传开,他们身上不用烙铁烙上VOC字样的缘由,也自然有故事。

这叫“圣天子怒摔玉碗、鹰娑伯约法三章”。

一不得杀、二不得为奴、三不得强制改信。

今儿朝廷的舰队再度来到了科伦坡,听说比之前来的规模更大,舰队数量更多,这些在锡兰的华人,隐约间觉得荷兰人的“仁政”许诺,在朝廷的军舰下,就更有可能兑现了。

越多越多的华人移民聚集到了码头,看着远处的几艘巨舰,都知道这几艘巨舰只是在这里短暂逗留,很快就会离开。

这些人也没什么钱,一些人便捧着在这里稀烂贱的菠萝蜜,或者摘来的椰子,簇拥着送给在海边补给的、穿着蓝色海军军服的军官。

当几个巨大的菠萝蜜和青椰子摆到米子明身前的时候,作为第二份舰队司令、以及夺取锡兰的主将的他,笑着将这几个椰子和菠萝蜜分给了船长室内开会的各舰舰长。

“民心。”

他砸开一个椰子,嘬了两口青椰子的汁水,说了两个很简单却极沉重的字。

然后品了品椰子汁,顺着前两个字道:“真甜。”

法国东印度公司已经在本地治里购买了足够的补给,船上的士兵要在本地治理修整一个月,然后再攻锡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顺在南洋,一个据点都没有,只能跑到法属印度去修整。

刘钰给他的定的时间,最早是冬月廿三,小年;最晚不能过正月初三。在此期间,择机而动。

也就是西洋历的1745年2月中旬。

因为,12月15号,以自由贸易号和哥德堡号为首的中瑞联合贸易公司的商船队会离开松江。一切顺利的话,2月中旬已经过了印度了。

荷兰人得到开战的消息后,货都卖没了,而明年从瑞典起航返回的时候,停战协定肯定都签完了,免得被荷兰人劫船。一批船的货,大几百万两白银呢。

大顺这边派去欧洲谈判的使节团,也会跟随商船队一起前往。至于战果,还没打,但已经定下了,从安汶,一直吃到锡兰,以及印度的几处据点。

他们要带着大顺在南洋的战果,去参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停战谈判,刘钰和路易十五商定的密约,有一条,是荷兰必须废弃《英荷共同防御同盟条约》。

而大顺这边自己要与荷兰达成的条约,是VOC重组。

瑞典的东印度公司,和印度毛关系没有,不如叫中国货公司,所以大顺可以用贸易禁运来逼瑞典重组股份。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东南亚关系更密切,对华贸易数额不足以用贸易禁运要求这么大的条件,只能攻下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