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冒犯

汉考克转述的大顺贸易大使的话,并没有去抽象地谈权利、自由、或者议会、授权、诺曼征服之后的自治传统、圣经里反对君主制的只言片语、亦或者人要上天堂之类的玩意儿。

而是具体地谈到了贸易线、商品互补、需求、生产、优势、利益、钱,这些东西。

如果只是谈这些,也算不得什么过于骇人。

汉考克接下来转述的话,让约瑟夫·沃伦,感觉到了一种相当不舒服的情绪。

“他们还说,现在新英格兰繁荣的基础,是因为广袤的土地,和每一个勤劳的人都可以获得一块他们足以耕种的土地。”

“这是新英格兰繁荣的基础,却也是新英格兰的隐忧。因为这只是重走一遍他们曾经历过的一些事。”

“当人口越来越多,而剩余的土地是有限的。现在每个人可以拥有100英亩的土地,但实际上按照这样的数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契约奴抵达并且在奴契到期后拥有自己的土地;伴随着每個家庭四五个孩子的生长……最多一百年,新英格兰的人口就会超过这种每个家庭都有一块土地的模式。”

“而这种模式一旦超过,就会陷入一种绝望的轮回中。”

“要么,就像他们一样,每隔几百年,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起义,均分土地。”

“要么,就像他们一样,地主将土地分割成小块,让每个佃农仅得可以果腹和基本存活的食物,以维系稳定。”

“而一旦到那一天,一切基于此时的土地所设想的种种,都将破灭。”

“毕竟,他们拥有最悠久的土地私有制和以自耕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历史。他们对这一切,是了解最多的。因为他们没有如同法国或者英格兰或者神圣罗马帝国那样的条田份地贵族,而相反他们曾经拥有过一个最广泛的自耕农阶层,并且在那个耶稣尚未降临的时代便击败了匈奴人。”

“那时候他们也有富可敌国的商人、也有关于专营还是私营的争论、也有允许非官方铸币还是严厉禁止的争论。但最终,那个帝国毁灭于土地兼并。并且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他们问我,你们的土地可以买卖吗?我说可以。”

“他们又问,你们的土地是无限的吗?我说不是。”

“他们还问,商人积累财富的速度远高于自耕农吗?我说是的。”

“他们问:你们生的孩子多吗?每年迁来的契约奴多吗?现在波士顿地区的新契约奴在自由后,是否还能如同之前一样,轻易地获取100英亩的土地?”

“在得到我的回答后,他说:若不破茧,等着土地兼并导致的天下大乱吧。”

“他们说,不要把眼前的一切,视作永恒。”

在震惊很沉默之后,沃伦皱眉问道:“这,是异教徒的诅咒吗?”

“不……我不认为是诅咒。他们只是借这个,阐述一个他们的目标。”汉考克想了想这些话的起源,回到:“他们说,他们或许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虽然距离解决还有距离。”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只是他们的,还有我们的、欧洲的,甚至于整个人类的,这都需要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开放。”

“如果可以解决,当然最好。”

“如果不能解决,那至少也可以生产更多的布匹、消费品、奢侈品等,使得粮食确保每个人都有可以维生的一份;但耕地之外的产出却可以尽可能的多。”

“至少,可以保证北美的农夫,原本一车玉米只能换一匹布,但将来或许能换一匹半,再外加一把铁餐具。”

“但总之,这是以和平、贸易、消除英国的航海条例为前提的。”

“他们说,需要北美的每一个家庭,在棉布、茶叶、瓷器上消费。并把这些散乱的、每个家庭支出的零钱,积少成多,成为足够的资本,投资到他们认为可以解决粮食问题的方向上。”

“这是一场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为人类的未来而贡献力量的伟大事业。”

“因为,让每个人为人类的未来捐钱,那是不可行的。”

“但以贸易,让每个人的劳作所得集中起来,探寻一条伟大的道路,却是让所有人高兴的。”

“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是否说谎,也并不清楚他们是不是过于自大。”

“但,听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植物生长的一些秘密,触摸到了生命的力量。他们,听说已经出现了一英亩土地可以产出100蒲式耳小麦的尝试。”

“还有棉布、铁钉、铁器、丝绸,等等、等等,他们都找到了可以提升每个人所能生产的数量的办法。”

“在这里的每个人的消费,将促进他们建造新的工厂、采用新的技术……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以指引人类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一英亩100蒲式耳小麦的惊人产量,也不过是亩产500斤,当然此时肯定是惊人的。大顺当然造不了化肥,甚至科技连前置的前置的前置还没点到呢,早着呢。但,硝石是硝酸钾,海豹粪石是磷酸盐,靠这些东西堆出来一个高亩产,作为希望,还是可以做到的。

大顺这边,是把此时大顺优势下的自由贸易,或者说商品倾销、利润积累,用一种清新脱俗的角度讲出来。

当然,这个是北美特供版。

尤其是对北美这种100英亩自耕农为主体的、并无和大顺产业矛盾的经济现实所出现的特供版。

同样的话,要是去法国说,非得让法国那些从事丝绸织造业、纺织业、冶铁业、木匠、漆匠的大量手工业者喷死。

而在北美则不同。

就那么几个产业,没有一个和大顺这边是重合的。

比如依托毛皮和畜牧业的制帽业,大顺不可能跑这来卖帽子。

比如箍桶业、木材、粮食、鱼干、牛羊、酒,等等,北美现在拥有的产业,大顺这边看都不可能看一眼。

时代在变,意识也在变。

若是后世,说这些话,意思就是说:你们老老实实地种地,养牛羊。我们发展工业。

后世会有多少人觉得,这是好事?

但现在,这些话说出来,在北美的经济基础下说,听起来真的就是好事。

北美工业发展的基础,是1830年代的土地兼并、人口激增、资本积累、以及技术发展、移民增多。

相对于过去每个家庭都有100英亩土地的自耕农群体而言,这并不是啥好事,甚至不是啥好时代,尤其是相对于过去的美好日子——幼子继承家业,幼子长大前,哥哥们随便家里资助点就能去外面弄个三四百亩地。

工业发展引发的诸多问题和反对,直接导致了联邦党的瓦解。

对此时以自耕农为思想的经济基础的北美而言,大顺所描绘的未来,是美好的:更便宜的商品、更便宜的日用品。

如果说,大顺这边的妇女纺织,是因为没办法,不纺织为副业家庭很难生存。

北美此时这边的妇女纺织,也是因为没办法,因为一些乡村并没有便宜的纺织品,甚至因为贸易政策使得纺织品价格太高,女人不得不去纺点羊毛凑合着穿。

对于一个人均100英亩,大约600亩土地的农村家庭来说,真的没必要非得自己去纺织。更便宜的消费品,是他们所喜欢的,也是能消费的起的。

无非就是大顺又把这件事,加了一点神圣的光环,使得买大顺的商品,除了“便宜实惠”之外,更要加上一点更伟大的意义加成——买大顺的商品,等于为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捐钱。

而且,汉考克所转述的这些歪理,是很难反驳的。

至少在这句话里,这个歪理是正确的,人口增加之下,很快这种田园美好和资源充足的美好就会被破坏。

实际上也确实被破坏。

无非是技术不达标,最终导致土地兼并,引发混乱。

还是技术达标,从此走向资本主义和工业化,但也和之前的田园美好乡镇自耕熟人社会不同了。

这都是破坏。

是以这个话本身,是无法反驳的。

甭管是扯淡也好、胡说也罢,就欧洲此时这种乱哄哄的为了王冠和继承打到死的局面,大顺这边至少拿出来了一个“以全人类的未来”为视角的态度。

天主教的天下已经亡了。

清教徒的天下在北美是要建立在自耕农和小资产者的基础上的,汉考克所转述的话,则是直接宣告这个天下也必亡。可能会换成别的样子,人还活着,但社会的模样却和现在完全不同了。

或许大顺这边是包藏祸心的,比如激发北美的“先上车焊死车门”的意识,从此开始拒绝外来者迁入,从而死在转型期缺乏劳动人口上。

也或许大顺这边只是想要让自己的倾销行为,显得大义加身,把赚钱和资本积累说成是一项为了世界的伟大事业。

也或许只是进一步增加和大顺贸易、现在还算是走私的神圣性。使得走私本身,不但是无错的,甚至是一种为人类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个银币的伟大事业。

总之,汉考克所转述的这些东西,都让约瑟夫·沃伦感到了深深的不舒服。

他们的意思中,包含着许多蔑视。似乎认为这种自耕农和小生产者,加广袤土地的一切设想,都没什么值得惊奇和赞叹的。

而更严重的。

则是对一个清教徒、共济会成员而言:

一群异教徒,而且是迷信的无神论者的最奇葩的异教徒,这群异教徒是否有资格说:我们要引领人类未来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