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十九,王秀莲、方盈、李玉荣婆媳三人在灶房里包粽子。
在南方主食是大米的地方,过年并不吃饺子,饺子是面食。
长乐抱着小堂弟,坐在灶房门口,现在小石头能认人了,看不见娘就会哭。
翻过年到初六,小石头满一周岁,现在正是长牙期。
长乐拿着布巾,轻轻给小石头擦口水,就怕用力会擦破皮。
细棉布比较软,吸水性算比较好,不一会就湿了一条。
长乐又拿另一条干净的在手,不过在她看来,这样总不是办法。
娘亲是家里的智多星,提一提,她会不会想出办法呢。
抱着这样的心态,长乐开口问方盈:“娘亲,小堂弟老是流口水,不及时擦就会湿了衣衫,你能不能弄个东西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盈想到了现代的口水兜兜,不过古代可没有防水布。
没有防水布,只要有防水漆,自己就可以动手做。
方盈想到墨掌柜,他那边做木匠活,应该有适合的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没有科技与狠活,漆直接从植物本身提取,甲醛不存在。
方盈不能保证,墨掌柜那里有自已想要的漆:“现在过年,年后我去问问,如果有合适的材料,就做个防水的口水兜兜。”
“娘最聪明,肯定能做出来。”长乐适时夸夸。
李玉荣听到防水二字,两眼放光:“大嫂真能做出来,那太好了。”
方盈不敢保证:“现在都不知道有没有材料,说得过早了。”
李玉荣笑道:“大嫂肯定行,我天天正为小石头擦不完的口水,烦着呢。”
方盈想到有防水布,可以做鞋面,也可以做雨衣,现在的蓑衣,带出门不方便。
当然,方盈更想要橡胶鞋底,天涯海角的海南,不知道是不是陈国版图。
还有福建,那里是陈公下南洋,带回红薯的地方,现在可能都有了,可惜消息闭塞难传开,再加上现在风调雨顺,没有推广开来。
方盈总觉得大米,作为主食的充饥之物太单一,而且产量低,一旦遇到干旱之年,灾难不可想象。
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去远方,方盈感到无力。
未雨绸缪,方盈觉得很有必要,只是要先考虑清楚,怎样才能去做。
没有能力,就去借势,方盈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陆家,一个在朝中有势力的家族,肯定能到福建。
问题怎么把事情合理化,就是个难题,别人都是人精,没有这么好糊弄过去。
要不先来个大的,再来个小的,就没有那么显眼了。
先把连弩的制作图纸,还有红薯种植之法和植物图,连带起源地写清楚。
然后做旧,就当是《天工开物》的残卷交给陆家。
陆家作为兵部尚书的族人,肯定会关心武器和粮草。
方盈手里稳稳包着粽子,心思已经转了千百回。
这几年方盈包粽子愈发熟练,粽子的馅料也比以前丰富很多。
粽子全部包好,就放到大锅里煮,王秀莲和李玉荣已经离开了灶房。
小石头已经被李玉荣带走了,长乐陪着娘亲在灶房里看火。
过了三刻钟,粽子的香味越来越浓。
长乐吸了吸鼻子:“娘,粽子要到什么时候才熟?”
“再过二刻钟,就算刚熟也不太好,要煮得软烂点,糯米都粘到一起才好吃。”
方盈一边说话一边撤了两根柴火,不用烧太旺,慢慢煮就行。
到午时,粽子煮好了,方盈捞一个出来,剥掉粽子,一块块切好放在盘里。
“熟了,你拿去给祖父祖母尝尝。”
长乐应一声:“好。”就接过盘子端去了堂屋。
王秀莲看到长乐端着粽子走进来,笑着说道:“忙了一个早上,终于熟了,大家都拿筷子来,一起尝尝。”
除了方盈,一家人都围在一起吃粽子,一盘不够,吃完长乐拿盘子回灶房盛。
期间方盈也吃了两三块,等家人差不多吃饱了,方盈去堂屋,问还吃不吃午饭。
大家都摇头,粽子都吃饱了,还吃什么午饭。
见大家确实吃饱了,方盈就不做午饭了,随手给小石头做了蒸蛋。
糯米吃多不好消化,所以只给小石头尝了两口,他眼巴巴流着口水看别人吃。
晚上做了晚饭,吃完饭一家人都早早上床歇息了。
一大早起床吃完早饭,一家人各自打扫自己的房间。
到了午时,张季远去找长乐,张仲元和张仲华一起贴对联。
以前过年贴对联都是张季远、长乐和两个弟弟四人一起做。
翻过年,长乐是个十岁小姑娘,现在不愿意再和弟弟们去贴对联了。
张仲元和张仲华,一个八岁一个六岁,一个帮忙扶梯子,一个帮忙涂浆糊,三个配合贴对联,完全没有问题。
今年又多了张季远一座房子,门又多了不少。
等三个忙上忙下,把三座房子和工坊都贴完,都累趴下了。
张仲华在回房路上对张仲元说:“哥,我现在终于知道姐姐为什么不来了。”
张仲元看了看弟弟:“你想多了,姐姐有她自己的事,又不是要挑担的活儿,能有多累,至于吗?”
张仲华看了看自己的细胳膊细腿,自我怀疑:难道是自己太弱了。
然后听到张仲元说道:“别看了,你身体就是太弱了,以后还要多锻练。”
“现在都天天炼了,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差不多,你还要我怎样练?”
张仲华其实也有好好锻炼的,娘可是说了参加科举也是个体力活。
身体不好可能熬不过去,晕倒在考场上的考生大把。
张仲华的目标就是参加科举当官,给娘挣个诰命夫人回来,这样娘才有底气。
娘虽然聪明,但不敢显露才华,怕没有人护她。
爹没有了,娘以后就由他来护着,不说封侯拜相,做个能臣还是可以的。
这个年,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但都奔着好的方向去。
按方盈的说法,只要大方向不错,就不会走错路。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一个家庭人人都努力,汇合成一股力量,前景必然大好。
吃完午饭,歇了一个时辰,大家就起来杀鸡杀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