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其他小说
  • 作者:阿尔贝·加缪
    本书收录了《科波,惟一之师》、《雅典讲座:关于悲剧的未来》、《答记者问》、《我为什么搞戏剧?》、《〈戏剧集〉(美国版)序言》五篇有关于阿尔贝·加缪对戏剧看法和观点的文章。
  • 作者:阿尔贝·加缪
    《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主要收录了加缪的散文作品及评论文章,包括《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Lettres à un ami allemand,1948)《时政评论一集》(Chroniques,1944-1948,1950年出版)《时政评论二集》(Chroniques,1948 - 1953)《夏》(L\\\'Été,1954)《时政评论三集》(Chroniques algériennes,1939 - 1958,1958年出版)《关于断头台的思考》(Reflections on the Guillotine, 1957)《在瑞典的演讲》等。在文章中,加缪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
  • 作者:阿尔贝·加缪
    《婚礼集》(Noces),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一部散文集,于1938年出版。《婚礼集》表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恐惧。
  • 作者:阿尔贝·加缪
    《西西弗神话》(Le Mythe de Sisyphe),又译为《薛西弗斯神话》,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一部散文集,于1942年出版。《西西弗神话》是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收集了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最透彻的考察与分析。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味上可与之相媲美。
  • 作者:阿尔贝·加缪
    《反与正》(L\\\'envers et l\\\'endroit),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一部叙述童年生活的散文集,于1937年出版。
  • 作者:阿尔贝·加缪
    《反抗者》(L\\\'Homme révolté),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于1951年出版。在这本旁征博引的散文中,加缪秉承坦率、正直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反抗精神:历史层面的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思想家层面有萨德侯爵、圣茹斯特、尼采、马克思;思潮流派从虚无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自由主义。加缪在《反抗者》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最终奠定了本书的经典地位。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就是“荒诞”和“反抗”,如果说哲理随笔《西西弗神话》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集中的阐释,那么《反抗者》就是全面阐释他反抗思想的理论力作。笛卡尔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把思想提高到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存在的唯一标志、唯一条件。加缪在《反抗者》中,则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我反抗故我在”,将反抗视为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存在的标志与条件。是的,既然世界本就是荒诞的,对人的理想、人的愿望、人的呼喊只有冷漠的沉默与恶意的敌对,那么,人如果没有反抗,又何以为人?又与蠕虫何异?既然人生而荒诞,为了不至于自杀,为了在荒诞和绝望中寻出人值得活下去的理由,就必然要进行反抗。也唯有通过反抗这一条出路,才能最终体现出人之为人的尊严和意义。《反抗者》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勇气,足以与《西西弗神话》前后辉映,足以为加缪“在荒诞中奋起反抗”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 作者:阿尔贝·加缪
    《修女安魂曲》是阿尔贝·加缪的一部戏剧,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同名小说。于1956年9月20日,在马图兰-马塞尔·埃朗剧院首次公演,由阿尔贝·加缪执导。
  • 作者:阿尔贝·加缪
    《奥尔梅多骑士》是阿尔贝·加缪改编自西班牙戏剧家洛贝·德·维加的一部戏剧,于1957年6月21日在昂热戏剧艺术节上首次演出,由阿尔贝·加缪执导。
  • 作者:阿尔贝·加缪
    《信奉十字架》是阿尔贝·加缪改编自西班牙剧作家彼德罗·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的一部戏剧,于1953年6月14日在昂热市戏剧艺术节上首次演出,由马塞尔·埃朗执导。
  • 作者:阿尔贝·加缪
    《闹鬼》是加缪改编自法国剧作家皮埃尔·德·拉里维的一部戏剧,于1953年6月16日在昂热市戏剧艺术节上首次演出,由马塞尔·埃朗执导。
  • 作者:阿尔贝·加缪
    《阿斯图里亚斯起义》(Revolte dans les Asturies)是加缪早期的一部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23岁的加缪与三个朋友集体创作的剧本,当时的他在劳动剧院改编和参演了许多戏剧。整个剧本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戏剧取材于1934年10月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省工人的反法西斯武装起义,起义中工人同盟占领了该省的奥维耶多城,成立了工农革命政府,但起义仅在十五天后就被镇压。而在剧本创作同年的7月18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联合其他反动军官发动反政府武装叛乱,挑起了西班牙内战。因此,可以把这部作品视为加缪反对暴力的又一剧作。尽管《阿斯图里亚斯起义》属于加缪的早期作品,但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荒谬思想和他对于革命看法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
  • 作者:阿尔贝·加缪
    《正义者》(Les Justes),又译为《义人》,是加缪众多作品当中的戏剧作品之一,1949年12月,《正义者》首次演出。《正义者》取材于俄国社会革命党组织的一次真实的恐怖行动。1905年2月17日,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所乘坐马车通过克里姆林宫时,遭社会革命党分支党员伊瓦·卡利亚耶夫近距离投掷硝酸甘油炸弹于车厢内,谢尔盖大公当场被炸死。尽管如此,整个剧本却并不是一部历史剧,经过了加缪的撰写,而真真正正具有了哲学上的意味,也因此对正义和死亡进行了更深度的思考。
  • 作者:阿尔贝·加缪
    《戒严》(L\\\'État de Siège),又译为《围城状态》,是加缪众多作品当中的戏剧作品之一。《戒严》写于1948年,是小说《鼠疫》出版后的第二年。《戒严》和他的另一篇小说《鼠疫》都以瘟疫爆发为故事背景,但是更加高度象征化,加缪认为它是“最具个人风格的一部作品”。剧本描写了人们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生命变得荒诞,发现生活丧失了意义。青年医生狄埃戈为了追求荣誉,不惜冒着危险救助被瘟疫感染的人,但却逐渐陷入绝望之中。他的未婚妻维克多利亚坚定地追随着他,但是瘟神和死神禁止爱情。二人为了相互厮守,不顾死亡的威胁,而在愤怒之余,狄埃戈也意外发现勇气的力量原来可以战胜瘟疫。于是,他领导人们展开了反抗。最终,却在胜利的前一刻,用自己的生命交换了死去爱人的复活。
  • 作者:阿尔贝·加缪
    《误会》(Le Malentendu)是加缪众多作品当中的戏剧作品之一,发表于1944年。故事发生在欧洲的某一个城市……剧中人玛尔塔(妹妹)与母亲把自己的居所经营成一家旅店,因生活所迫二人合伙杀害既单身又有钱的旅客,其目的是为了拥有足够的金钱去往一个梦寐以求的、有阳光的海边居住。玛尔塔的哥哥“让”,不知因何缘故离家出走。二十年后,他带着财富回来,期盼给妹妹玛尔塔和母亲带来幸福的生活。然而母亲和妹妹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呢……剧本讲述的故事并不是作家的单纯捏造,它见诸于一则真实的报道,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原型。“用寓言的方式讲述一个绝非寓言的真实故事。”如果说《误会》中的故事是荒诞人生的一个缩影,那么,它意味着这个世界本身就充满了误解、冷漠与隔阂。
  • 作者:阿尔贝·加缪
    《卡利古拉》(Caligula),又译为《卡里古拉》,1938年完成,1945年演出,是加缪戏剧的代表作。法国著名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给予极高赞誉,表示非常欣赏加缪“高超的驾驭能力”。古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在失去心爱的女人后,悟到一个“极其简单,极其明了,显得有点儿迂拙,但是很难发现”的真理,那就是“人必有一死,他们的生活并不幸福”。为使生活在假象中的人们认识到世界的荒诞,卡利古拉化身暴君,把荒诞的世界、恶的命运的逻辑推行到极端。他施行暴政,任意杀戮,使人深感难以活下去;既然人不理解命运,那它就装扮成命运,让人看清命运的面孔……《卡利古拉》是加缪对人类存在课题一次非常猛烈的撞击。
  • 作者:阿尔贝·加缪
    《流亡与独立王国》(L\\\'exil et le Royaume),又译作《放逐和王国》,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包括《不忠的女人》《反叛者》《无声的愤怒》等六个短篇,其主题都是作为有情感有理性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该书于1957年出版。
  • 作者:阿尔贝·加缪
    《堕落》(La Chute),又译作《坠落》,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的一部中篇小说,于1956年出版。《堕落》通篇采用了一种第一人称独白的叙述手法,以一位名叫克拉芒斯的律师的口吻诉说并忏悔。小说《堕落》的发表,实际上是对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知识分子的一种质疑。有评论说,《堕落》是加缪的自述、忏悔或者清算。奥利维尔·托德曾有一次问萨特,这位德国血统的知识分子兼加缪的资深对手,加缪的哪一部书最深得他心,他回答说:“《堕落》,因为加缪在这本书里把自己隐藏了起来。”
  • 作者:阿尔贝·加缪
    《第一个人》(Le premier homme),又译作《最初之人》,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生前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加缪逝世后于1995年出版。《第一个人》主要讲述了一个法籍阿尔及利亚人雅克从童年到壮年的故事。本书是加缪的精神自传,被作者自己称为“我成熟的小说”。在这本书中,他把自己视为本家族从原始状态中走出来、走向文明的“第一人”。
  • 作者:阿尔贝·加缪
    这是一个人类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伟大故事,作者为我们生动地记录了瘟横行无忌之时人们的心理反应:“全国人民在忍受着一种处于绝望之中的沉默的生活,可是仍然生活在期待与抗争之中……”书中的主人公里厄医生虽身隐恐慌,却没有忘记力搏那不知从何而来的瘟疫。《鼠疫》全篇结构严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小说中贯空着人与瘟神搏斗的史诗般的篇章、生离死别的动人哀歌、友谊与爱情的美丽诗篇,使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加缪坚持个人主义的立场,认为个人应置于一切的首位;但在发现强调个人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并不能解决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矛盾时,加缪终于回到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中去寻求解答他一直在苦思冥想的人类的出路在何处的问题。《鼠疫》的作者虽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能形象地反映他那个时代的人一些深刻的矛盾。这部小说在艺术风格上也有独到之处,而且全篇结构严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对不同处境中人物心理和感情的变化刻划得深入细致;小说中贯穿着人与瘟神博斗的史诗般的篇章、生离死别的动人哀歌、友谊与爱情的美丽诗篇、地中海海滨色彩奇幻的画面,使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 作者:阿尔贝·加缪
    《西西弗的神话》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优美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加缪曾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1957年,加缪由于他重要的文学作品——它们透过明敏与挚忱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书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杜小真教授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柳鸣九教师作序介绍。杜小真老师长期从事法国哲学研究,对法国思想和文化有着通透的理解。
猜你喜欢的小说
  • 作者:雨成烟
    许轻穿书!了还是自己写的!许轻:满脸复杂穿书也就算了,还要她消除反派的黑化值?!消除反派黑化值也就算了。关键是反派他!重!生!了!!这坑爹的剧情。许轻仰面流泪:系统你出来,这任务还能进行下去吗?!
  • 作者:地府小萌新
    柯南同人文新生小鬼被黑白无常忽悠接受了地府开拓新世界的业务,摇身一变成为柯学世界里的见习鬼差。酒厂boss我就知道永生是可以实现的。望月青檀(新世界马甲)……柯南这不柯学,我一定要找出你的破绽!望月青檀(翻白眼)最不柯学的就是你这个比我还邪门的死神好不好。铃木圆子请鬼差大人保佑我早日找到良缘!!!望月青檀(瞅了瞅身边的一号打手京极真,良心难得的有一丝抽痛。)不是我不帮你,没有你这个稳定的经济来源,我到哪里去搞钱完成地府交给我的任务。【地府小日常】提问1在柯学世界当鬼差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望月青檀呜呜呜,为什么一个科学家能将一个大活人变成小孩子,而我却办不到。提问2对于你在柯学世界当鬼差这段时间的业绩有什么想法?望月青檀我能说全都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吗!众鬼差齐齐怒瞪,好想咬死这个凡尔赛的同僚怎么办。
  • 作者:五月化星
    男人要想加入普陀山,是切还是女装?以普陀山为主视觉,展示一个最真实的梦幻西游异世界。该文所有设定源于梦幻西游这款游戏。剧情、慢热、沙雕、轻爽文。怀旧向梦幻西游同人小说,玩过这款游戏的人不容错过。作者君就是一个老玩家,喜欢的朋友放心追。
  • 作者:年少不如归
    博物馆中的古代石雕,在黑暗中换了坐姿。刊载诡异消息的专栏,如隐形墨水般消失。摩天大楼里的石油大亨,背后是邪神的影子。黑胶唱片播放的爵士乐,隐藏着古老邪恶的祷词。内燃机与交流电,禁酒令与无声电影,地海古卷与海底都市……这是霓虹绚烂的摩登时
  • 作者:魔王要吃饭
    【本文主攻+快穿+个别单元有be结局】唐阶是一个悬疑漫画家,某天下楼扔垃圾时倒霉的被一个从天而降的花盆砸晕,等他醒来意外发现自己绑定了一个配角扮演的系统。【世界】1.童话-白雪公主与恶毒继母2.现代-钢琴天才与口吃霸总3.悬疑-木偶大师与提线木偶4.江湖-高冷暗卫与病弱少爷5.末世-凶狠大佬与倒霉学生……
  • 作者:溺梦妄客
    死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大户稔伽十分的赞同,只不过一般人只能死一次,而他,却不知道自己能够死多少次。这就要看自己能被杀死几次了……除了衰老,没有……啊不对,有位好心人给我送来了无限的寿命。所以,作为一位不老不死的亚人,我很抱歉!………“开玩笑,我超勇的好不好!!!”(从亚人开始的无限流)
  • 作者:田中芳树
    《亚尔斯兰战记》第十二部《暗黑神殿》与中世纪波斯极为相似的异世界英雄故事——凄惨!培沙华尔攻防战!尽管万骑长克巴多率众将拼死应战,却因受到魔将军伊尔特里休麾下魔军压倒性的猛攻而岌岌可危,就在这时……另一方面,巡检使奇夫顺路来到悬铃木之园,听到关于王太后泰巴美奈和银手镯纠缠不清的奇怪谣言。与此同时,蛇王撒哈克的爪牙也在王都叶克巴达那飞扬跋扈!想去王都的女骑士艾丝特尔、在密斯鲁国伺机而动的席尔梅斯和孔雀姬菲特纳——各自的命运之轮发出转动的回响!绝赞英雄幻想小说,让人目眩神迷的最新作!
  •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
    中国画传风潮开启人师永刚,将历史中扮演重要脚色的名词、行动一一以多元角度附上新一层的当代阅读意义。“历史说明书”或是“历史概念书”让过去以狭隘政治角度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我们,及对中国共产党没有历史包袱的六、七年级生,可以有再一次不同的阅读经验和历史感受。接续之前《切.格瓦拉画传》的编辑模式和美编格式,《红军》将再为当代历史阅读,启发另一层次的深探。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它以关注细节、散点式的记录方式为主,涉及了许多以往未曾涉及、关注的内容,诸如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历、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等等。“红军这个词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具备多种解读的意义。70年前的故事,对于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所谓的解密或者猎奇。红军的历史细节非常重要,但放在全球化的当下,我们纪念70年前的这支军队,那些理想者,过多沉迷于揭秘之类的事件,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东西。”师永刚说。红军 (1934-1936)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一段时期,关于共产党的红色军事力量在中华民国逐渐退出主流话题。但是后来的结果与中国在20世纪后半的命运,却全系在这一场现在看起来艰难雀又浪漫的一次旅行。读者藉由此书有机会再度来到有关红军的回忆中。这次的旅行,或者更贴切地称为流亡,曾有人认为远胜于历史上的所有的征程,更是军事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路上的点点滴滴,每一项细节都是认识这个旅程必要的一块。散点式的纪录方式与大量的图片史料,帮我们重建历史现场的想象,也触碰到了许多以往我们未曾关注的部分: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例、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红军在70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中间,成为一个有趣的纪念对象,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90岁、80岁、70岁、60岁、50岁、40岁、30岁、20岁、10岁。这样一个年龄的纵深与横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传统与现代共存,丰富而复杂,单纯而且充满朝气与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什么会同样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集体共存的密码?在这条寻找生存的路上,毛泽东与他的队伍,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方向,整整两年,付出了十多万人的生命,才决定了这条路的终点,或者起点。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类群星闪耀”,那些星辰正在1930年代的中国闪耀。70年后的今天,在所谓的“历史方向感”里,在所谓的全球化状态下,我们仍然在历史地图中透过这支军队的红色色素,辨认这条1930年代行进路线的方位和经纬,并试图努力地回到常识。作者简介:师永刚,生于1975年,1986年军校毕业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从军15年升至副团长。画传创始者,《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的《蒋介石画传》《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三毛私家相册》》、《红军1934-1936》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超过百万套。畅销书《蒋介石:1887-1975》上下卷、《雷锋:1940-1962》作者。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主编。刘琼雄:《城市画报》编辑总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杂志行业10年。2006年成为“iMART创意市集”发起及创办人之一,2008年成为公益组织“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发起人。2006年起陆续出版有《雷锋1940-1962》、《切格瓦拉语录》、《红军1934-1936》(合著)等书。现工作及生活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