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建功(三)

这一场战事,延绵了三个月之久,从夏末一直打到了深秋。

边军全线防守,到底没能全部防住,被攻破了一座城池。鞑子攻破城池后,竟大肆屠城,老弱妇孺也不放过。

这一滔天恶行传开,顿时引来朝廷震动和边军上下的义愤。

没等朝廷下旨,孟将军便主动出兵,在一番激战下,收回了失城。这一场大战,死伤不计其数。边军士兵的损伤犹在鞑子之上,几乎是以命搏命,不惜自身。

鞑子死伤过了三成,终于溃败。这一支由鞑子首领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在折损了近一万人后,弃城而逃。

这也是鞑子惯用的伎俩,烧杀抢掠后要跑,打不过也要跑。总之,他们占了骑兵之利,只要一路狂奔,跑到关外茫茫草原上,边军就是想追也无可奈何了。

这一支狂奔而逃的骑兵,在跑了近百里路自以为逃出生天的时候,忽然遭遇伏兵。

提前一日就埋伏在此的边军骑兵营,个个穿着盔甲,手持长矛或长刀,齐声怒吼,策马疾驰向前。

一方是打了一整日的仗逃了一夜筋疲力尽的败兵。

另一方是养精蓄锐战意滔天杀意无限的边军骑兵。

一个照面之下,鞑子的骑兵就有溃散之征兆。

“可汗,快跑吧!”鞑子这一边,不乏对首领忠心耿耿之人,有人急急劝慰:“这次败了,以后再来就是了。”

“正是,万万不能将大好性命丢在此处啊!”

鞑子首领特力必格,身材极为高壮,一脸胡须,眼中闪出愤怒不甘的寒光。用力一扬马鞭:“走!”

没错!这次已经彻底败了,他得领着剩余的鞑靼好汉回草原去。过个三年五载恢复元气了,再杀回来为父亲报仇,也为死去的鞑靼骑兵报仇。

特力必格的父亲,在八年前领兵兵败后,又被孟将军领兵追击,受了伤。回了草原后,重病一场,没到两年就死了。特力必格是长子,继承了可汗之位后,一心想着为父亲报仇。

他隐忍六年,集结了数万骑兵,大举进犯,本以为能一路势如破竹。却未曾想,接连受挫。败逃时,竟又遇到了伏兵。

而且,这支边军骑兵,皆是精锐,个个骑术精湛悍勇无畏。必须得早下决断,快速逃离。不然,怕是想逃也没机会了。

特力必格扬鞭策马,领着数百名亲兵一路向北,头也不回。

沈祐早就瞄准了特力必格,此时俊容冷肃,扬鞭策马,高声厉喝:“随我追!”

方鹏被留下领兵,继续剿杀。沈嘉二话不说,随着沈祐疾驰追击。

鞑靼是生在马背上的游牧部落,这些被挑选出来的精兵,更是骑术无双。虽然边军骑兵也是练了数年的精锐,想追击鞑子骑兵,也绝不是易事。

今日此消彼长之下,这些微的差距早已被磨平。沈祐领着数千骑兵,气势汹汹,紧追不舍。

这一场追逐战,从天明至天黑,再到天黑至天明。整整三天三夜。

特力必格这一边每人三马,跑废了一匹,再换一匹。直至换上第三匹战马,跑出了几百里远,身后索命的马蹄声还是没停。

特力必格的心早已冰凉。

身畔的亲兵,再次分出了数十骑,转头去迎击阻拦追兵,其实就是送死,为特力必格争取逃脱的时间。这也是特力必格能逃三天三夜的原因。

这一波骑兵走后,特力必格身边就只剩不到五十人了。

特力必格连落泪哭泣的时间都没有,继续咬牙硬撑着往前跑。

这一跑,又是小半日。已经跑到了茫茫草原深处。特力必格终于力竭。数十个亲兵,个个面色如土汗流如注,在水源边颓然而坐。

特力必格勉力打起精神,鼓舞士气:“我们已经甩掉了追兵。在这儿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向前,等回到我们的大帐里,一切都会好起来……”

话音未落,一阵如闷雷般的声音,顺着风传进耳中。

特力必格的声音梗在喉间,面色陡然大变。

这是马蹄疾驰的声响。

完了!

追兵来了!

特力必格慌忙之下,骑上战马,想继续逃。却未想到,胯下战马已经累得不愿再动,任凭他挥舞鞭子也没用。

转瞬间,数百骑兵浩荡而来。

为首的沈祐,为了减轻战马的损耗和速度更快,早已抛了战甲。目中闪着腾腾的杀气,扬起长刀,直指特力必格:“兄弟们,随我杀敌!”

沈嘉热血沸腾,仿佛不知疲累,高喊着:“杀啊!”

一众骑兵,同时高呼。

特力必格面色惨淡,勉强持刀抵抗。不过十数招,就被沈祐一刀斩首,鲜血飞溅。

雄心勃勃的特力必格,韬光养晦六年,一朝起兵,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享年二十八岁!

特力必格一死,剩余的几十个鞑子也没了斗志,纷纷扔了刀张口投降求饶。沈祐目光冷冷一掠,下令:“都杀了!”

当日这些人屠城的时候,不知多少百姓无辜惨死。他们有什么资格投降?

……

这一战,鞑靼骑兵损伤极重,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要么投降,剩余的能活着逃回草原的,不足万骑。

鞑靼可汗特力必格,被沈祐斩于刀下。

这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胜仗!

捷报传至京城,朝堂内外振奋不已。庆安帝大喜,立刻召集阁老尚书们进宫,商议战后抚恤和厚赏一事。

一把年纪的郑阁老欣然笑道:“这一战,孟将军这个主将,当居首功。老臣以为,可以封孟将军为一品大将军,赏赐千两黄金,继续镇守边关!”

“沈将军斩了鞑靼可汗,功劳赫赫,可封二品将军,同赏黄金千两!”

余阁老接过话茬:“袁将军守城有功,也当官升一级,赏赐黄金五百两。”

心情大好的庆安帝,一一准奏。

除了孟将军沈祐袁江之外,军中还有许多武将立功,皆有封赏,不必一一细述。

太子朱昀拱手启奏:“父皇,边军大捷,儿臣愿代父皇去边关,抚恤厚赏,以慰众将士。请父皇准儿臣所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