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五国会谈

大庆殿,这座高大明亮,皇宫中占地面积最广阔的宫殿,还是第一次排列有序的站满了官员。

赵桓身躯笔挺的坐在龙椅上,举目向下看去,只感觉赏心悦目。

大宋皇室的审美真的是无与伦比,绝对担得起“人间梦华”之盛赞。大宋官员们多穿着一身朱袍,头戴冕冠,腰束革带,既鲜明美观,又儒雅英气。比之大清那黑暗、黢黑的僵尸服,不知要美观多少倍。

所有人入列之后,梅执礼带头跪拜行礼高赞道:“圣躬万福。”

“免礼,起身。”

大宋的礼仪在徽宗朝达到了巅峰,尤其强调复古礼,逢朝会必奏雅乐。以礼乐如古之重器,来加强君王的权威,巩固大宋统治。

但赵桓大刀阔斧的在改革儒家,这套礼乐仪式自然也被他砍掉了大部分。

所以,在一段正雅之音后,朝会迅速进入了正题。

赵桓直接引用了《尚书》最宏大的篇章《大禹谟》作为这次朝会开篇的提振之词:“济济有众,咸听朕命。丝绸之路,乃中原之财富命脉。对沿路各国而言,每逢中土兴盛,必携友好交往而来。”

“我朝已重振国家,兴盛平宁。如今已是时机重开丝绸之路,再现繁华商路,汲取四方之财富,养我大宋之子民。”

“故而朕决议由大宋召集各国,正式召开五国会谈,重立西北法度。”

掷地有声的声音在宏伟的殿堂内嘹亮回荡,宣扬着一个国家强大的意志,昭示着大宋对西北郑重地宣告。

大殿内无数官员手捧笏板,一脸严肃,皆肃穆地感受着官家那笼罩着大殿,甚至笼罩着整个天下的宏伟意志。

随着官家今日郑重地宣告,来自大庆殿地这份意志,将如旋风般席卷四方,深刻影响着宋、金、辽、夏、蒙古五国亿万生民的命运。

数以百万计的军队、民夫,将因为这份意志而产生激烈地碰撞。凡是挡在大宋滚滚战车前方的敌人,都将统统被战车碾为齑粉。

中下层官员对局势的察觉,显然还有相当的滞后性。

这也是这次朝会召开的意义之一,朝廷高层公卿、官员,将对所有官员做一次完整的政务报告,借此将大宋的国家政策,举国形势,传递向天下四方。

赵桓郑重宣告之后,扬了扬手,说道:“而后由右相阐述朝廷新政与国家形势。”

梅执礼手持笏板出列,郑重地说道:“自靖康二年变法以来,国家形势一新,对外国家收复燕云,对内平定叛乱,剿平流寇。汹汹一时的四方民变,因国家变法,计亩征银,显著减少。匪患亦陆续被各地新军所平。”

“国家内部平宁,朝廷统治稳固。所以截止去年年末征税之前,国家清查出良田三亿六千万亩。各地开垦荒田两千余万亩。在籍田藉共计九亿八千万亩,征税三亿九千四百六十七万贯有余。”

“近四亿贯财政税收,乃我朝重定东北局势底蕴之所在。”

有督察院监察御史维持朝会礼仪,官员们没有人敢喧哗。但大殿内依旧一片倒吸冷气地声音。

这是中下层官员,第一次直接正面感受大宋亘古未有地富庶与强大。

四亿贯财政,别说拿出八成投入军事,就算拿出五成,甚至三成,那也是令其余五国绝望的压倒性优势。

有这强大的国力作支撑,大宋将强势插手西北方向的战事,按大宋的利益调停各国疆土和势力。

梅执礼谈完内部总览情况,说道:“接下来,重中之重由工部尚书公示工部政务。工部政务显著关系到我朝对西北的干涉能力。”

如今大宋的工部尚书,自然是治水有功的苏迟。

苏迟持笏板出列,郑重的说道:“自国难以来,工部政务重点只有两方面,其一是修缮黄河河防,其二是修建道路。”

“黄河河防当前仍处于第一阶段,修堤防患。全力以赴避免黄河在今岁夏秋决堤。同时工部官僚与工匠亦已经勘测出一条最合适的水路,预计明年能出具最完善的黄河水路图。”

“黄河稳定,河北一带用兵便无后顾之忧。”

“而另一政务的重点,便涉及到西北。自靖康二年以来,工部在秦凤路、永兴军规划有一横三纵共四条驰道。”

“其中一横是自京兆府修往熙州、兰州、西宁州的驰道。三纵分别自京兆府通往渭州、庆州、延安府。四条驰道全长共计三千八百余里。”

三千八百余里,与秦朝的万里驰道相比是短了一些。

可这只是大宋在西北两路修建的驰道,而且只是国家普通基建。

这才是最令赵桓满意的。这说明大宋如今稳定且正常。

只要国家稳定,政府有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就会全方位的扩展。

比如天朝,刚建国时公路里程与建国七十年后,那完全是天地之差。尤其在西北,年年都在铺设新的道路。许多此前交通不便的地区被开辟了各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许多地区被连通,大量戈壁、荒漠上架起了交通设施。

大宋与天朝的差距自然是云壤之别,但生产力进步以及铁器、钢铁的大规模生产,建设能力甩开大秦几条街还是能做到的。

所以大宋在西北的交通网络,同样在迅速扩展,数千里驰道被修复、加固、拓展,使西北的交通更加便利,商业兴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极大方便了大宋军队的调度。

国家军事物资囤积于漫长边境或许极为困难,但囤积在京兆府,也就是长安,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苏迟退下后,张叔夜走出列,向众人郑重宣布道:“枢密院已按官家旨意,从永兴军、秦凤路、京西南路三地抽调了十一万五千军队屯兵于京兆府。练兵演武的同时,正式向西夏、西辽、金国与蒙古发出召集,令四国派遣使节至京兆府谈判,平息西北战局,保证我朝丝绸之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