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宋式美学

白鹭洲书院的这个蒸汽机研究方向,真的是非常符合诸夏自古以来的浪漫。

只要想到科技研发,无人动力,一定会想着上天。

重现墨子木鸢不翼而飞,三日不落的一幕。

赵桓转头对燕颖说道:“白鹭洲书院的想法很好,让皇家财团以朕的名义,给偃师级蒸汽机赞助一百万贯经费。”

一百万贯钱,这可是非常丰厚的一笔资金。

大宋帝钞的购买力非常强大,比米帝资金大放水钱的美金还要坚挺。

以贯为计量单位,这种概念不强,换算成铜钱的话,这是十亿钱。

要知道一大串重二两的大块烤羊肉,才十五钱。

一座超级工坊,雇员四千多人,一年的总盈利才一百多万贯。

但燕颖完全没有犹豫,立即回道:“我一会儿就让朱旗银行向白鹭洲书院拨款。”

赵桓随后看向苏黛问道:“除了白鹭洲书院,其他书院的成果怎么样?”

苏黛详细说道:“嵩山书院在研究用蒸汽机以冶炼锻造和纺织生产,御府书院在研究蒸汽机的各种型号。”

“我详细看过御府书院的公告,他们书院在研的蒸汽机种类多达四十六种之多,竞争非常之激烈。如果我朝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蒸汽机,那必定出自御府书院。”

赵桓看了一眼燕颖,她纯欲大胸的外表下,显然心思已经非常缜密,相比于当初的纯真呆萌,有了长足进步。

御府书院就是皇家创办的书院,背后的资金就由皇室财团提供。

这就可以想象这座书院跟其他书院在财力方面究竟有多大的不同。

钱?对御府书院而言那都不叫事。

只要一位学者有研究成果,有研发能力,御府书院直接砸钱聘请,挖到学校里搞科研。

四十六种蒸汽机研发项目,即便每个项目都砸下去一百万贯钱,那也不过四千六百万贯,对皇室财团而言只不过洒洒水而已。

但若要成功研发出了蒸汽机,那皇室财团、皇家书院在官家心目中的地位就愈发重要了。相比于宏伟前程,浩瀚将来,眼前这点投入,可以说完全不值一提。

他们的超能力是什么?

显而易见,就是有钱!

这无与伦比的富有带来的结果就是,科研项目突飞勐进的发展。

赵桓都无法想象,这四十六个蒸汽机项目都各自发展成了什么模样,蒸汽机在大宋究竟有了多少分支?

所以赵桓忍不住对燕颖问道:“你在哪里找到这么多科研学者?”

燕颖笑容明媚,语气憨直:“有着名学者在研究蒸汽机,御府书院就将其聘回书院给其赞助啊。同时御府书院还在各藩国、西方挖来一大批知名学者,给他们钱让他们研究蒸汽机。”

真是粗暴美学啊。

赵桓忍不住感慨,然后问道:“民间也有人在研究蒸汽机?”

燕颖笑着说道:“太学给那么多奖励,民间自然有人在极力研究,甚至官员在处理完政务也都在尝试。”

“御府书院只要盯着各地的专利司,有新的专利就把人挖过来就够了。”

“专利多吗?”赵桓问道。

“非常之多,毕竟蒸汽机原理太简单了,我看过几分专利,我觉得我上我也行,只是当时没想到这种思路罢了。无非就是一个大铜罐子里装满水,用煤去烧,然后把热气通过管道排出来。”

赵桓看着她自信满满得样子不禁开怀一笑:“你还真是对自己得智商有信心啊。”

不过连燕颖都看的懂蒸汽机得设计原理,不得不说,蒸汽机得设计真的非常粗暴简单。

这让赵桓不由得担忧,大宋将来不会发展成蒸汽朋克风格吧?

所谓蒸汽朋克,就是先进和落后共存。有人在乘汽车,有人却在乘马车。

电力的发现被滞后了,而蒸汽机却经过漫长得发展到达了一个极致。

以御府书院这庞大得蒸汽机研究规模,很难想象大宋的蒸汽动力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水平。

随后赵桓看向苏黛,问道:“太学的蒸汽机研究如何?”

这就涉及自身地研究项目了,苏黛郑重地汇报道:“太学最近发现一个非常显着地现象,蒸汽机大型化比小型化更容易走通。一切地设计如果把倍数放大,把钢铁增厚,各种运行会更加流畅。”

赵桓眼神一亮,听着苏黛地汇报,立即就有了重工业粗狂地钢铁风格,巨大而笨重,但却结实耐用。

这倒是有毛熊地傻、大、黑、粗风格和苏式美学。

说他多先进、多精细,那肯定没有,但就是能跑能运行。

这跟双方跨入工业化的方式类似,都是用国家力量推动着工业迅速在一穷二白的封建帝国上发展出来。

赵桓立即说道:“朕不要求蒸汽机能立即小型化,设计出精致、低耗的民用形式。当务之急是把他给做出来。”

“不要觉得大型化,粗狂就是原始落后。”

“稳定就是先进,就是宋式美学。这种蒸汽机无法放在木牛流马上,完全可以用来制作蒸汽火车头。”

“朕要的就是一个稳定能运行的蒸汽机。”

苏黛笑着说道:“官家的宋式美学,太学记住了。这就尝试将蒸汽机制作成蒸汽动力车头。”

赵桓点头,这就跟解决核聚变的思路一样,先想方设法的把核聚变弄出来,再去思考怎么核聚变小型化。

在赵桓印象中,后世的核聚变装置也是非常浩大。

这说明人类科研的方式方法自古以来都是相似相通的。

大概了解了东京城最近一段时间最新的变化,赵桓环视四周,说道:“今日就暂时到这里吧,诸卿都散去吧,去尚宫局领取恩赐。”

“朕这次南巡,从江南给诸卿带了丰盛的特产,正五品以上官员,每人有珍珠十颗,海参礼盒两盒,香料礼盒一盒。”

风干的海参即便在后世也是价格昂贵,像赵桓准备的这种巴掌大的海参,一斤就要是四千多、五千多,一个礼盒两斤装至少要万余元。

香料则是大宋进口的蕃货中最重要的一种物品,海上丝绸之路别名又叫海上香料之路。

这些都是海上的特产,发给这些掌权官员,就是让他们看看海上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