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采访,在省文明办白石副主任处见到一份材料,题日《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9811999年大事记》,只见开篇首页这样写道:
1981年11月,驻保51034部队一一二师借鉴华北演习时的经验,在保定地区新城县崔中旺村搞起了军民共建文明村试点……
崔中旺村绵亘在我心里已有一些时日了。现在,它躺在8月炽热的阳光中,像一汪绿色液体流进我的视野。
崔中旺村位于京广铁路北端高碑店镇以西5公里处,有250余户人家,1000多口人。村北有条人工挖掘的运粮河,倘若雨水充足的时候,你撑着一叶扁舟,就会向东流向一个叫做白沟的地方,去听那里沿水而聚的蛙鸣和水鸟的啁啾。白沟现在是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尤其是80年代,它曾搅动京城,闹得周天寒彻,大有谁人不识君之势。而沿白沟向南或朝着东南走,就是大名鼎鼎的保定城和白洋淀,这两处地方都好生了得,一是因《野火春风斗古城》而成名,一是因拍摄《小兵张嘎》而风靡一时。如果说文化也是一种产业的话,这两处的盛名就是很经典的例证。保定是京南之处,历代均有重兵镇守。
文革期间这里派性严重,军队和地方由文斗发展到武斗,兵戎相见,不一而足,以后虽然文革结束,但军地双方的仇结却仍然没有解开。于是,就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夕。驻军在保定地区呈扇面分布各地,军营壁垒,森严整齐,当地老百姓虽然奈何不得,但却可以用当年对付鬼子的手段来对付部队发展农业生产,外地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却有人喊:靠着营房吃部队!于是,骚扰、偷盗部队的事儿经常有所发生。夜袭队翻墙入院,小至马扎坐凳,大至肥猪木板,乃至部分军用设施,无所不拿。部队高筑围墙,他们便横掏其洞,部队白天堵,他们便黑夜掏,矛盾非常尖锐,打架斗殴的事儿时有发生。白天还有那嫂子大娘们不约而同的大筐队,她们每人背着一个大筐,整天在营房周围游来逛去,见到部队的东西,不管是铁的木的、酸的甜的(瓜果蔬菜),稍不留神就顺手牵羊,装入了筐里。一旦被人发现,她们撒腿就跑;个别跑不脱的,解裤子一蹲,哪个当兵的还敢上前?军民鱼水相依的关系在这里遭到了破坏。
——摘自驻军某部《政工简报》
崔中旺村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崔中旺村附近驻防的是51034部队。这是支英雄的部队。抗日战争时它们曾参加过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又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边陲,朝鲜战争中他们奇袭飞虎山,打出了国威和军威,被彭德怀司令员称之为万岁军。但就是这支威名赫赫的部队,被当地群众围而辱之,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事情的原委缘起于一个口误:一天夜里,部队营房放映电影,临近的崔中旺村和别的村子的青年拥进了营区,把放映场弄得沸沸扬扬,秩序一片混乱。部队首长哪见得这样的混乱,就随口说了句:侦察排要维护好秩序。大概这位首长的普通话说得不甚规范,早已不耐烦的战士误听为把他们弄出去,于是就把平时练就的捕俘拳糅进了推推搡搡之中,双方争斗升级,竞弄得十多个农民受了伤。此事一出,村民们背起铺盖卷开始告状上访,从保定告到石家庄,又从石家庄告到北京,本来是鱼水关系硬是给弄成了水火关系。
华北平原对于中国革命有着特殊的意义。著名诗人郭小川曾把它写进诗行,用青纱帐命名,诠释了这个地区对中国革命特有的深情。青纱帐掩护过八路军武工队,掩护过晋察冀边区政府,掩护过吕正操、聂荣臻和徐向前,掩护过小说中或现实中如朱老忠、金环、银环、肖飞等无数志士仁人,对于革命者来说,青纱帐实际就是一支激昂的燕赵绝唱,就是壮士一去不返的临风长啸,就是义薄云天的断肠之地。它是民风民心民性的外化表现。
然而,这支歌却在和平年代走了调儿。军地双方都为这种局面而痛心。
原村党支部书记李云腾回忆往事时说:谁也没有想到会走到这步田地,想想真让人痛心。战争年代,老百姓手里有一个窝窝头,也要掰一半分给我们的子弟兵,现在却颠倒了个个儿,他看当兵嘴里有块肉,说啥也要弄半口,还说就是要虎口拔牙……俺和几个村干部合计着这样下去可要出大事,就想着要改善和部队的关系,正好春节到了,我们就先向部队发出邀请,请部队来村里和老百姓联欢……
请柬送到了驻军首长的案头。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怕是村里摆了鸿门宴吧?有个参谋说。
首长想想,也颇狐疑。村里三天两头告状上访,咋会突然好了?于是就警惕起来,特派一群众干事先去村里探听虚实,若村里真有什么动作,部队这头也好心中有数。
当侦察员弄来情报后,部队首长反而羞愧了。军队什么时候变得怕人民了呢?
这支部队不仅在战场上威名赫赫,在群众工作上也功绩卓著,曾有13个连队被评为爱民模范连。在唐山救灾中,他们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失去父母的5岁女孩,一直把女孩抚养到13岁才送她回原地……
就是这样一支曾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部队,却遭受了前所未闻的情感重创,痛定思痛中,部队首长决定认真检讨自己,重新找回失去的世界……
他们找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世界。
1981年的华北大演习,为这支部队初次找回自信提供了契机。一切均按战时规定,部队在华北北部的寂寥霜天下依序撒开,或进村落,或人青纱帐,或在山野安营扎寨,实际上是又一次把军队投入到社会的巨大怀抱里。在强有力的亲切簇拥中,子弟兵们就像古希腊神话中那个大力神安泰那样,从大地母亲那里找回了失去的力量和自信,并由此受到启示,和当地村手创造了新形势下的军民关系的经典范例,并由此拉开了全国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序幕。
20年后,当笔者再次走进崔中旺村时,往日的喧哗和跃动已化为恬淡和沉静。村庄就像一池秋水那样横陈在我们的视野里,安详而深邃。就像进行了一次远足,由于它不遗余力地领跑,耗尽了体力和热能,如今它成了疲惫的思考者。
但是,当精神文明之树在全国蔚然成林的时候,看山间层林尽染,听枝头春意俏闹,徜徉其间的人,谁也不会忘记那些最早的植树者。
崔中旺村现任支书宗友:
我们村的老支书叫李云腾,1952年入伍,退伍回来就一直当村干部,那时已是20多年的老支书了。他看到村里的夜袭队和大筐队时常骚扰驻军,就经常批评规劝村民们,然而收效甚微。原因是农村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自主性有所提高,而对农民的思想和文化的教育却相应减弱,农民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问题却冒出了头。在我们周边几个村庄,一时赌博迷信之风甚嚣尘上。有些老百姓说:东跑西颠。不如搬砖(打麻将?。记得总政在我们这儿开现场会之前,杨尚昆同志和余秋里同志都来过,还让东义和庄的赌博者表演如何利用赌具赌技骗人,以此教育村民。在现场,几十张赌桌依次排开,赌民们捉对厮杀,有的瞒天过海,有的暗度陈仓,各路赌界高手云集,引来很多村民竞相观看。当那些骗人的伎俩纷纷曝光之后,许多村民才如梦初醒,连呼上当。那时的村民都有一种集体失重的感觉,好像是刚从别的星球降落到这片土地上似的,脑袋里一片空白……过去几十年里共产党的教育一阵风似的全给刮跑了,封建的东西、资产阶级的东西一下子又回来了。后来我们知道这是文革造成的内伤的结果。文革不仅仅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大倒退,还使人们的思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
当时的支书李云腾和驻军之所以搞军民共建,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思想原因的……
驻军某师副政委程志勇:
那时军地双方着手治理文革后遗症,可以说是下了猛药的。文革后遗症不仅仅伤及地方,部队亦如此。地方老百姓偷偷摸摸,部队的一些战士违法乱纪,同样触目惊心。当时全民关系比较差的有四川成都,江苏徐州,再有就是河北保定了,我们都是重灾区,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既然意识到这是文革后遗症,犯病的不只是一家,那就要双方携手治病,于是就有了军民共建这条路子……
宗友:
记得那时驻军部队的政委叫葛庆昌,据说他已转业到山东省财政厅工作了。他讲政治,口头表达能力很强。记得部队来村里放电影时,葛政委亲自给大伙作动员,给大伙讲军民共建文明村的意义,说咱解放军这一次又进了夹皮沟,第一次进夹皮沟是为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这一次进夹皮沟是为了治理脏乱差,为了树新风扬正气,它的意义非同一般哩……
说来也巧,葛政委说的夹皮沟可不是乱说的。当年东北剿匪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排,就在他所在师的直属连里,战士们对自己连的传统早已记在心间,听说部队要像当年那样再进夹皮沟,都高兴得直蹦高,这些战士也想在与老百姓的接触中多学点实际知识,回家乡后能派上用场。
于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出现了。
翌日,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一队队官兵唱着战歌,喊着号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崔中旺村。这个只有一条长街的小村庄,顿时沸腾起来。部队一连连、一排排地分开,清理积雪,平整街道。他们将路上的冰水、污泥,垫上黄土;把一堆堆粪土,整治得四四方方;把一堆堆柴草,打扮得漂漂亮亮。接着,又用白灰刷墙、刷树、书写标语,一天下来,整个村子完全变了样!开始有人站在门口看,后来也都拿出铁锨、大镐同部队官兵一起干起来。还有的拉出双轮车,开出自家的拖拉机,运土运粪,没有一人讲报酬。
第二天,部队又以连队包生产组的形式,清扫各家的庭院、房舍。同时,部队还派出理发组、补鞋组、医疗组,义务为群众理发、修鞋、治病。村民宗和的媳妇张凤仙,因长年卧炕不起,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屋里乱得没法落脚,脏得气味难闻。张凤仙说什么也不让战士们动手,战士们一点儿也不嫌脏,不但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连病人疮伤玷污的衣服、被褥一件件洗了个干干净净。张凤仙在炕上过意不去地看着,感动得不住地落泪……
起初,那些大筐队成员,见大批解放军进了村,隔着门缝、扒着墙头偷偷观看,不好意思露面。等解放军进了家门,她们再也无处躲闪,好迎出来,招呼着官兵们进屋坐。打这以后,崔中旺村的人见了外村的人都自豪地说:快到我们村看看吧,街里院里,屋里屋外,像用水洗了一遍,连镜框边上都没个土尘儿!一个来这个村走亲戚的人一见军民这个热闹劲,高兴地说:这不是当年《林海雪原》里的解放军进了夹皮沟了吗?
——摘自驻军某部《政工简报》
令崔中旺村和驻军某部始料不及的是,他们军地双方刚刚伸出手来不经意的轻轻一握,竟然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华彩。
崔中旺村军民共建文明村的事迹不久便见诸了报端。这些消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毕竟那年月好消息太多太多。但是没过多久,这些消息却在中央最高层得到了回应他引起了等一批老革命家们的深切关注。
这似乎是一次长长的期待和守望。期待和守望者就是同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会上不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并且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是一个极富胆略和魄力的决定,在毛泽东之后的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中间,除之外,怕没有第二个人能这样果敢决绝。20年前的中国可谓内忧外患。一有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内伤,二有极左路线的严重干扰,还有国内国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但是,平站在国内国际的大背景中审时度势,断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显示了他卓尔不凡的战略家的气概。
时间证明了这一决定的无比正确。20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20年间持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平均达到9.8%,在前5年中达到11.8%,钢、煤、原油、电力、粮食、棉花等重要产品的年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曾提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到20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已于1995年提前实现。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经济大国。
但是,这些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对于来说早在20年前就已了然于胸,他是胸有成竹的。但是,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利,这些速度和比率,在资本主义国家鼎盛时期都相继出现过,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仅要拥有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还要有优越于资本家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一直萦绕在同志思绪间千回百转的思考点。
1979年夏天,在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起草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之前,就明确指示,这个讲话要有一些新的内容,要能讲出一个新的水平。他以极大的热忱关注着这个讲话,多次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就在这年秋天,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叶剑英代表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作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他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实现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毫无疑问,这一概念的发现将会载人世界文明史册。而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它的思想光芒还仅仅闪烁在理论丛林中,然而到了1981年,的期望就有了回应,河北保定地区的崔中旺村便进入了他的视野。
请看一绍纪事:
198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保定部队在崔中旺村召开了军民共建文明村的现场会,驻保定部队各级领导到这里听了经验,看了现场。1月10日,保定地委召开由各县负责同志参加的电话会议,要求各县都要大力学习推广崔中旺村军民共建的经验。从此,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便在保定地区普遍展开。
1982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军区领导同志余秋里、秦基伟、傅崇碧到新城县崔中旺村视察军民共建情况,听取了村党支部的汇报,看了民兵之家,走访了农户,高度赞扬了军民共建活动,指示要在全军推广。
1983年1月13日一19日驻保定51034部队党委和保定地委联合召开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现场会,交流全区军民共建文明村的经验。全国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及北京军区师级单位也应邀出席了会议。省委副书记邢崇智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认真学习推广保定地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经验》的报告。会后,由北京军区党委、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向中央、中央军委写了保定地区军民共建文明村的情况报告……
1983年8月1日总政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保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展览,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叶剑英、聂荣臻、杨尚昆等观看了展览,并分别题词留念……
崔中旺村走进众多革命家的视野并引起关注,在20世纪末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对于这些戎马一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来说,在晚年能这样齐齐地出现在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无疑是用生命去进行最后一次巡视。战争年代过去了,建设的年代来了。然而几多风雨狂,几度霜雪骤,心中的美好图景总被现实涂鸦,使他们只能侧目而视。但这一切终于过去了,他们终于齐齐地出现在军博大厅里,去观看这意义非凡的展览。他们像当年巡视部队那样认真辨认着照片中一张张年轻战士的脸庞,看他们军帽上的五角星怎样在田野的麦浪里闪光,看那些经他们手传下去的战旗怎样在抗洪的激流中翻卷,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会心地笑了。虽然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一抹朝霞,或者是几片花瓣,但他们都知道,祖国的春天真的就要来了……
看完展览后,挥笔写道: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83年春天,在接到北京军区党委、河北省委、省政府写的保定地区军民共建文明村的情况报告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以中办(1983)28号文件加批语向全国转发了这个报告。
自此,由保定地区掀起的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开始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