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灌钢法

将整个院子看完一遍后,唐文郎表示很满意,虽然有计划在院子中的空地上盖大豪斯,但是如今自己还是太忙了,根本没有闲心理这些事情。所以便和忠叔商量着,将几处院落都收拾出来,先能住人就行,反正最近自己肯定也不会有多少时间呆在这里的。

而院子西南角,那个正对大公坊的位置,原本便有一个蛮大的院落,唐文郎让忠叔在这里开一个小门,将这里改为沈家甜品铺子的分号,既然沈家将镇淮桥那么好的位置让给自己做高丽楼,那大公坊这么好的商业位置,算是投桃报李了。

与唐文郎规划着宅子各院落的用途不同,灵儿异常兴奋的点则是门前繁华的大街,还不等唐文郎与忠叔聊完,灵儿便拽着凡儿跑了出去,还带上马车,说是为新宅子置办东西,唐文郎只是让小厮跟上,便也没再去管,这里虽然与南门外的米行大街的繁华不相上下,但是这里毕竟是靠近皇宫的城里,新鲜的东西自然要比城外多出许多。

一下午,在男主内女主外之下,原本便一尘不染的院子,多了些生活的气息。唐文郎与灵儿回了唐宅,而忠叔则去了上元的牙行雇人。

回到家中的时候,沈世叔明显与老太爷谈好了事情,两人在正堂愉快地喝着茶,看到唐文郎与灵儿进来,也不知两人说了些什么,齐齐大笑了起来,引得灵儿一阵羞涩,跑到了父亲的身后。

晚饭自然是都在唐家,两家本就是通家之好,倒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与避讳,老太爷难得兴致来了,还多饮了两杯,让桌上的气氛好不欢愉。

不过,休沐的快乐日子总是短暂的,第二天唐文郎不得不为许多事情而奔波了。

首先还是龙江兵器厂的事情,唐文郎直接坐船来到了龙江兵器厂,考察了焦化炉的建造情况,随后又去看了看火器的锻造进度。在一切都按照进度进行之后,唐文郎则来到了炼铁高炉处。

此时,刚好一锅铁水从高炉中倾泻进高炉外那个巨大的池子中,如同岩浆一般,在炙热的天气下散发着令人着火的气息。

唐文郎顶着满头大汗,走到离池子近些的地方。只见一群赤裸着身子的工匠,用一根根粗壮的竹竿,在满是铁水的池子中不断地搅动着,每次搅动,铁水都仿佛被点亮一般,冒出了黄色的光芒。

这种方式是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炒钢法,通过不断地搅拌铁水,使得铁水中含有的碳、硫等杂质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被充分的氧化去除,但是由于温度与工艺难以控制,所以炒钢法得到的并不是钢,而是含碳量极低的熟铁。

因为熟铁的含碳量过低,所以它的硬度达不到钢材的需求,所以工匠们往往需要将熟铁与生铁共同冶炼,这样才能得到含碳量符合要求的钢材。

而这种共同冶炼的方式,便是传奇的灌钢法。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意思是说:世上所说的炼钢,就是在炼钢炉中,把熟铁屈绕成盘,并将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然后用泥把炼钢炉密封起来烧炼。待炼成后取出来锻打。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也符合我们对于生熟铁冶炼的直观判断,但灌钢法的技术实际上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道: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又用破草履盖其上,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鞴(bèi),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宋应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炼钢的方法,是先把熟铁打成像手指头那样宽,一寸半左右长的薄片,然后用熟铁片束包扎紧,再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随后,盖上破草鞋(要用沾有泥土的,这样才不致于立即被烧毁),另外,在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当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把它放进洪炉里,用劲鼓风,达到需要的温度时,生铁便先熔化成铁液,渗淋到过再炼再锤,反复多次,才行。这样锤炼出来的钢,俗称团钢,也叫灌钢。

可以看出来,宋应星在明中期所描述的灌钢法,较之五百年前的沈括所描写的灌钢法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无论是上面的破草鞋,还是乎逐渐解开了这个问题的谜底。

唐文郎来到了不远处冶铁的炉子前,这里正是在用灌钢法制造钢材,好供火器作坊使用。

见唐文郎过来,那些铁匠本想行礼,被唐文郎立马止住了,只叫他们做他们的事,自己有些不明白的,要看看学学。

只见铁匠如天工开物所说的那般,将熟铁与生铁锻炼成条后,叠放在一起,随后敲打几下使其相互之间连接,与后世大部分手工锻刀的并无不同。随后这些工匠也如书中所说那般,在钢的破草鞋盖在了炉口处。

看到那工匠这么做,唐文郎赶忙问到那草鞋的用途。

那工匠咧着嘴笑道:“这不是大使您让俺们用草鞋的嘛,咱以前要么直接用泥堵上,要么用个破草席子就好了,还是大使讲究,还要用这什么草鞋。”..

唐文郎一阵无语,仔细盯着那放在炉口的草鞋,思考着它的功用,既然它是工艺进化的产物,那么就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

先是泥,随后草席,再最后沾有泥的草鞋?这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