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一案的最终以这样震撼人心得方式落幕了。
给京城的百姓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虽然接下来京营的考核仍然场面很大,热闹非凡,但是京城的百姓们确是感受不到几天前的那种气氛了。
那二十三颗人头落地的场景给众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就连朝堂上的官员们也都沉默了许多,给朱由检上的奏折都少了很多。
原本朱由检还纳闷这几天是什么情况呢。通过锦衣卫的汇报,朱由检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中有些哭笑不得。
锦衣卫经过这段时间的整顿,已经恢复了不少的战斗力。
不过魏忠贤一案的最终落幕着实是让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明白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了,皇帝应该不会再对他们这些追究了。
朱由检也是放松了不少,魏案的结束代表着朱由检终于能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朝政上了,一切都该走上正轨了。
这段时间朱由检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整顿军队和处理魏忠贤一案上了,现在京营的情况基本上已经进入正轨,接下来就是稳步的训练。
前身也腾骧四卫的羽林卫现在的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一千人,新兵五千人,六千余精锐基本上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了,朱由检可以说除了辽东、九边、西南一带的百战精兵,羽林卫绝对算得上是如今大明的巅峰战力了。毕竟这些人还没有杀过人、见过血。
若是以后能够将燧发枪列装完毕,情况估计还会好上许多。
为了适应燧发枪的列装,京营两军以及羽林军现在已经按照新的训练方法开始训练,朱由检相信很快就会有成绩的,武器的更新换代绝对是最强的战斗力。
现在京城的所有武装力量都在朱由检的掌控之下,锦衣卫、东厂现在已经完全在朱由检的掌控之下了,而且他们的情报系统谍报司也在原本的基础之上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在朱由检源源不断的银子的支持下,进展喜人,尤其是针对草原和辽东这两个重点区域。
辽东战事已经安排下去了,凭借着袁可立的能力与威望,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西南战事交给朱燮元也不是问题,自己只用做好后勤工作就够了。
重点是林丹汗的西迁,着实是令人头疼。
朱由检摇摇头,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
这天,朱由检拿着几篇篇由汤若望书写的介绍西方各方面情况的文章,经过朱由检的多次提点以及汤若望的多次修改,才终于得到了这数篇文章。
在朱由检的要求下,或者说是汤若望本身的能力还不太够,文章并没有用文言文,而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在朱由检的提点下,汤若望按照不同的方面书写了这些文章,一共有八篇,系统的介绍了西方的情况,重点在于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的历史。
再次通读一遍,朱由检很满意,汤若望也不愧是从小就在教会读书的人,文章倒是引人入胜,朱由检觉得定然能够吸引大明人的注意力。
要知道大明人的思想还是很开放的,在没有官方推广的情况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等方面的知识。
合上文章,朱由检将通政司的负责人通政司使秦士桢给叫了过来。
邸报原本属于通政司管理。通政司这个机构明朝初期设立之后权力相当大,可谓是朝廷上通下达的关键。
然而明朝中期以后通政司的地位不断下降,甚至于到了万历年十三年朝堂之上有一次关于站立位置的大争论,作为九卿之一的通政司使在上朝之时竟然站在最后一位,其地位可想而知。
通政司本身的职责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就连内阁都设立了文书房,再加上皇帝们越来越懒,明朝中后期以后基本上都不喜欢处理政务,也不重视通政司,于是通政司也就越来越落寞了。
另外就是通政司自己的问题,作为外廷的机构,他们早已是文官的一份子,贪污受贿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几方面共同作用下,通政司的没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是朱由检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很容易的就将通政司原本的通政司使给送回老家,换上了天启二年进士秦士桢。
朝堂之上没有人在意一个通政司使的任命,这是一个不受所有人重视的机构,据锦衣卫奏报此人品德、做事能力相当不错。
而秦士桢上任后,朱由检交给他对通政司进行全面整顿的任务,秦士桢就完成的很不错,他没有给任何人留面子,不到一个月时间,通政司就被处理了十三名大小官员。
原本那个因为不说重视,懒懒散散、成风的通政司被一扫而空。秦士桢的亲自挑选,从吏部的候补官员之中抽调了一大批精明能干的官员对通政司进行补充,吏部尚书周应秋也是极为配合。
尤其是经过朱由检重点交代的邸报发行事宜,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秦士桢上书请求成立邸报司专门管理邸报事宜,在所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朱由检已经批准了他的建议。
经过半个多月的整顿后,据锦衣卫汇报,各地官员对近段时日发行的邸报满意度明显提升!
从秦士桢那里朱由检才知道大明的邸报印刷竟然没有用活字印刷,这着实是把朱由检给震惊的不轻,活字印刷发明出来都几百年了,现在朝廷的邸报竟然还不能活字印刷。
这效率也太差了吧,技术从发现到使用需要几百年吗?科技转化也太难了吧。
一个月前朱由检连忙安排人去研发适合大规模印刷邸报的技术,没想到还是在汤若望那里搞到了西方的活字印刷技术,这才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也节约了朱由检最需要的时间。
汤若望很震惊作为印刷术家乡的大明,印刷技术还不如西方。
朱由检并不清楚,真实的历史上,从西方那里学到活字印刷技术后,大明朝直到崇祯十一年才在印刷邸报上用到了这项技术。现在他将这门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十一年。
秦士桢走进武英殿行礼后,朱由检看他一脸疲惫,不由得对他进行了一番安慰。
“秦卿,现在通政司已经走上正轨,少府那边也为邸报司提供了最新的印刷技术,少府也会继续进行改进。爱卿也不比太过着急,该休息还是要好好休息的,要注意身体情况。”
“臣谢皇上恩典。”
“爱卿,这几篇文章你按着顺序印在邸报上,另外从这些文章开始,按照我们上次商量的情况开始发行,试试效果如何。现在的条件也成熟了。”
ps: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票!